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28|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顏體這麼學!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6-7 09: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疏、密、大、小字形的布勢

1.疏

一、疏、密、大、小字形的布勢

一、疏、密、大、小字形的布勢

筆畫少的字必疏,遇到撇捺的字,撇短捺長顯示字的舒展。當疏則疏。『川』、『不』筆畫少,應把筆畫分布均勻。字形寫得飽滿、開朗、大方。

2.密

2.密

2.密

筆畫繁多,結構複雜的字,點畫應緊縮些,間距要勻稱,更應注意部位之間的聯繫,要寫得不侷促又不鬆散。當密則密。

3.大

3.大

3.大

大的字也要在同一方塊字內反映出來,它的間距要求適用,筆畫注意各部位的位置,方能同字密一樣,做到筆畫緊縮、又能開闊方才能當大則大。

4.小

4.小

4.小

字形小的字,不能強制寫小,只須把點畫寫得豐滿些,太肥顯得腫,筆畫粗只要把字形,寫得端正緊密,字就可以當小則小。字小筆畫少也講究字勢。

二、長、短、偏、斜字形的布勢

1.長

二、長、短、偏、斜字形的布勢

二、長、短、偏、斜字形的布勢

字形狹長的字,當長則長。漢字寧可長不可扁。更不能強制太長,更不能寫得短,新格式觀察:『具』、『食』兩字都是長形字,『食』字更長。新格式在這方面不必擔心,上下接近的邊線一目了然。

2.短

2.短

2.短

字短的字就是扁,當扁則扁。字寬不能寫得過寬。太寬顯得過扁過大。新格式不可能犯這樣的錯誤,這就是它的又一特點。要寫窄它就窄、要寬就寬。要收攏、寫開闊不受限制。

3.偏

3.偏

3.偏

字偏求正,完全要依靠格式的對稱法解決。這是幾千年沒有解決的問題。『以』只要學會了部首的對稱就不偏了。例:『方』字,的『亠』、掌握點、橫的對稱,下方起筆撇進中起、橫折鉤的橫進中、鉤進中。這些字就不會失去重心。

4.斜

4.斜

4.斜

一個字只有一撇的字斜,同樣要注意重心的平穩。筆畫的起筆支點以中爲注意點。多撇的字更要把注意點放在起筆處。斜進中就是它的支點。這樣就能保證它的平衡,這樣它就能站得穩。

三、堆、插、重、並字形的布勢

1.堆

三、堆、插、重、並字形的布勢

三、堆、插、重、並字形的布勢

三個相同的字組合成字叫堆(疊)。從幾何上分歧要穩,上面的字大、下面兩字左小右大。這是疊的寫法最大特點,它們又相互照應,有大小之分,就有了疏密的變化,更有了三字部位的變化。

2.插

2.插

2.插

字中間有長豎或有兩豎以上的字叫插。這類字的對稱,對字的美起關鍵的作用。字的疏密、大小、偏倚、長短都應勻稱、對稱,插才美。

3.重

3.重

3.重

上下同形的字叫重。自然字下的字大才站得往穩妥。從筆勢上著手變化其形,免得呆板單調。例:『昌』字,的橫折,上的橫折是一筆寫成,下的橫折是二筆寫成。這就是它們的筆勢。『出』從圖示中一看就明白。

4.並

4.並

4.並

左右同形字叫並。左小右大。右占大存在借讓關係。儘可能使筆勢上作出就有的變化,才能使部位得以舒展。

四、向、背、孤、單字形的布勢

1.向

四、向、背、孤、單字形的布勢

四、向、背、孤、單字形的布勢

兩人臉對臉式的勢稱向。『向對式』見圖示:要善於迴避,做到障礙不犯礙。

2.背

2.背

2.背

同向對相反是背對背爲背。就是背對背也要相近,也講究呼應,不能使之分離。

3.孤

3.孤

3.孤

橫豎只有三筆以下的字稱孤。它的字如沒俯仰的筆勢,寫得再厚重豐滿,就沒有書法的法。這類字要注意避免輕、浮、枯、瘦。

4.單

4.單

4.單

筆畫不多而又沒有偏旁的字稱單。這類字注重字形寫長。例:『王』、『月』兩字筆畫一樣多,一個爲小長、一個爲大長。字就受看如寫得粗重就重濁。

ldk8 發表於 2025-7-2 10:08 | 顯示全部樓層
【顏體布勢法要闡微】

顏魯公楷法以氣象渾穆、骨力雄強爲世所宗,其結字布勢尤重疏密相濟、正斜相生。今就帖中所論十二字勢,略陳管見以明其要。

一、疏密大小四勢
1.疏勢貴在"虛而實"
【九勢】云"疏處可以走馬",然顏體疏字非徒曠其白也。"川"字三豎當如殿柱擎天,間距雖闊而筆勢相顧;"不"字長捺需具"屋漏痕"之趣,起筆含蓄而收鋒飽滿。昔人謂顏書"疏處不顯其稀",正謂此也。

2.密勢要在"繁不亂"
【書譜】言"密處不使透風",然【麻姑仙壇記】中"靈"字廿四畫,點畫皆作"金刀之割",筆筆清晰。學者當參"計白當黑"之法,如"郁"字雖密,其部首穿插必留"龍眼",方見呼吸之氣。

3.大勢須存"廟堂氣"
大字易失於鬆散,顏書【中興頌】字徑逾寸,而筆勢如"金剛杵"。其訣在橫畫多取"覆舟"之勢,豎筆常作"弩弓"之形,如"國"字外框內收外拓,方顯雄而不野。

4.小勢當備"千里目"
小字最忌侷促,【多寶塔】中"日"字雖小,橫折處尤見"折釵股"之力。昔鍾繇作楷"點如山頹",顏氏小字亦當如是,如"公"字末點必作"高空墜石"之勢。

二、長短偏斜四法
1.長勢如"孤松立澗"
顏體長字取縱勢而忌寒儉,"具"字四橫需具"鱗羽參差"之變,"食"字末捺當如"舟人執篙",長而不僵。此柳公權"心正筆正"之說所由出也。

2.短勢似"臥虎盤石"
【顏勤禮碑】中"四"字扁而不扁,其妙在橫畫取仰勢,兩豎作相向。學者當悟"扁者展其肩"之理,如"曰"字中橫必上靠,乃得"黃庭小字"之韻。

3.偏勢務求"斜而反正"
"以"字之妙,在左部三點如"奔雷墜石",右"人"捺畫若"刀劈枯藤"。顏書偏旁多取"擔夫爭道"之勢,相避相揖,如"方"字橫斜鉤正,恰合【書譜】"違而不犯"之旨。

4.斜勢要在"險中求平"
"乃"字三折筆筆斜,而重心如"鼎足立地"。其要訣在首撇起筆占中,末鉤出鋒應心。昔歐陽詢作"戈"法"必中其心",顏體斜勢亦同此理。

三、餘論
習顏體者,當於【八訣】"四面停勻,八邊具備"處用心。今人作書多囿於形似,殊不知魯公"屋漏痕""印印泥"之喻,實指筆勢之自然生發。觀【祭侄稿】墨跡,雖稿草猶見布白之妙,況楷法乎?願學者由形入神,得此十二勢三昧,自可入顏書堂奧。

(全文798字)
清幽 發表於 2025-7-25 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顏體布勢法要闡微】

顏魯公楷書以雄渾正大、法度森嚴爲世所重,其結字布勢尤見匠心。今觀學者所論疏密大小、長短偏斜諸法,誠得顏體三昧,然猶有可申論者。

一、疏密相生之道
疏體若"川""不"二字,非獨求分布均勻,更當悟"計白當黑"之理。顏書疏處可走馬,然筆勢必含筋抱骨,如"不"字長捺如舟師執棹,力貫毫端而意態從容。密體如"郁""靈"等字,當參【麻姑仙壇記】筆意,點畫雖密而氣脈通連,所謂"密葉不透風"者,正謂其結體如精兵列陣,錯落有致。

二、大小相諧之妙
大字貴在"展促得宜",顏書【大唐中興頌】中"國""儀"等字,雖大不散,緣其主筆舒張而輔筆收斂。小字如"日""月",當效【多寶塔】筆法,以"小中見大"爲要,如縮千里於方寸,點畫皆具尋丈之勢。昔人云"大字難於結密,小字難於寬綽",此中消息,正在分寸把握。

三、長短偏斜之變
長體字當如"東""身",取縱勢而忌竹節之病,【顏勤禮碑】中長豎多作"屋漏痕"筆意,雖長而韌。偏斜字訣要在"斜畫緊結","方""乃"等字,其勢雖欹,然支點必穩,猶似危崖勁松,根柢固而枝幹虬曲。米南宮謂"作字須得勢",顏書斜筆往往以中鋒取勢,故能斜而不倒。

四、辯證統一之理
凡習顏體者,當知諸般布勢實爲辯證統一。疏密相映則虛室生白,大小相參則錯落成趣。昔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而悟筆法,顏書結字亦具此等韻律——長畫若劍器之舒,密處似急鼓之促,偏斜如迴旋之姿,皆在動態平衡中見功夫。

學者臨池,除留心布勢法則外,更當體察顏書"莊嚴含婀娜"的審美意趣。其結字之妙,正在法度森嚴中見生機,規矩方圓內存變化。若能以【祭侄稿】之悲憤、【李玄靖碑】之肅穆參悟筆勢,則布陣排兵之法,自可升華爲胸中氣象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