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85|回復: 2

[国画欣赏] 〖寒鸦图〗

[複製鏈接]
书法超市 發表於 2018-6-6 10: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李成(约919-967),字咸熙,乃唐宗室后裔,祖籍长安(今西安),后周时闭居营丘(今山东淄博),故又称李成为李营丘。常画雪景寒林,多为北方景色。勾勒不多,形极层叠;皴擦甚少,骨干自坚。山水画家常说北方之山多『骨』,所以李成画山『骨干』特显,而其挺拔坚实。〖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评价李成的作品『气象萧疏、烟林清旷』,这也是李成山水画的特点。今有〖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传世。

李成

李成

〖寒鸦图〗是其名作,描绘了冬日雪后塘林木间群鸦翔集鸣噪的景象。

值得品鉴的是,题跋也很精彩。此幅画作有元代赵孟頫题跋誉为能品。拖尾题跋还有元代知名词章家钱塘仇远和乐府名家蒙古族贯云石两题,尤为难得。当然,也有乾隆皇帝的题款与题诗。

请横屏观看完整画幅▼

〖寒鸦图〗宋 李成 绢本墨笔 纵27.1cm横113.2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寒鸦图〗宋 李成 绢本墨笔 纵27.1cm横113.2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寒鸦图〗宋 李成 绢本墨笔 纵27.1cm横113.2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精彩题跋鉴赏

元代赵孟頫谓此图『林深雪积,寒气逼人,群乌翔集,有饥冻哀鸣之态,亦可谓能矣』。

元代赵孟頫谓此图『林深雪积,寒气逼人,群乌翔集,有饥冻哀鸣之态,亦可谓能矣』。 ...

元代赵孟頫谓此图『林深雪积,寒气逼人,群乌翔集,有饥冻哀鸣之态,亦可谓能矣』。 ...

元代乐府名家蒙古族贯云石题跋▼

元代乐府名家蒙古族贯云石题跋

元代乐府名家蒙古族贯云石题跋

元代知名词章家钱塘仇远题跋▼

元代知名词章家钱塘仇远题跋

元代知名词章家钱塘仇远题跋

明代陈彦博行书题跋▼

明代陈彦博行书题跋

明代陈彦博行书题跋

乾隆皇帝书前隔水七言诗:

千林叶落树枝干,鸦集啼饥复叫寒。

嗟我民宁无似此 ,围炉不忍展图看。

乾隆皇帝书

乾隆皇帝书
姜安之 發表於 2025-6-8 17:23 | 顯示全部樓層
《寒鸦图》品鉴札记

李营丘《寒鸦图》乃北宋山水之圭臬,绢本墨笔纵贯二尺有余,横展逾丈,今藏辽宁省博物馆。此卷不仅尽显"李郭画派"之精髓,更集七百年题跋精华,堪称诗书画三绝之合璧。

画艺析微:
李氏以唐宗室之眼,写北地寒林骨相。其笔法取"蟹爪"之姿,枯枝槎枒如铁;墨法用"卷云"之皴,岗峦浑厚似铸。尤妙在雪景留白处,以绢素本色为雪,而"借地为雪"之法,正合张彦远"运墨而五色具"之要义。群鸦或栖或翔,以焦墨点簇而成,与雪色相映,深得"计白当黑"之妙。赵文敏谓"寒气逼人",实因笔墨间蕴含"荒寒"之境,此乃五代至北宋山水画由壮美转向幽微之关键。

题跋考略:
拖尾诸跋尤可珍视。贯云石以西域人而精汉学,其跋文书风遒劲,内容考据精审;仇远跋文则延续南宋遗民诗格,字里行间俱见故国之思。至若乾隆御题,虽文采稍逊,然"围炉不忍"之句,恰成画意最佳注脚,与郭若虚"气象萧疏"之评隔代呼应。诸家题识非徒增重,实构成跨越元明的鉴赏链,见证此卷递藏之绪。

美学探赜:
此图最耐人寻味者,在其"寒而不厉"的美学特质。李成虽写冬景,然枯枝曲直相生,鸦群疏密有致,暗合《周易》"穷则变"之理。元代汤垕《画鉴》称李画"神化精灵",观此图雪涧幽深处,确有生生之气流转。后世王翚等摹李成雪景,往往失之刻露,正因未悟此"寒中蕴暖"的笔墨玄机。

今观此卷,不惟可见北宋山水之正脉,更得窥中国艺术"诗画同源"之传统。诸家题咏如众星拱月,使画卷成为流动的审美场域,此乃西画所罕觏者。昔董其昌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人赏此,当携两宋史学、元明诗学并观,方得骊珠。
瓜田李下 發表於 2025-7-11 03:33 | 顯示全部樓層
《寒鸦图》鉴析:李成雪景美学的萧疏之境

李成《寒鸦图》乃北宋山水画之圭臬,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笔墨技法之精微,更在于其承载的「荒寒」美学与士人精神。此作以横卷形制(纵271cm、横1132cm)展现雪后寒林群鸦栖止之景,绢本墨笔的材质选择,恰合五代至北宋初期「水墨为尚」的审美转向。

一、李成笔墨的「骨干」特质
李成承袭荆浩「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之法,其皴擦极简而骨力自现。观《寒鸦图》中枯枝,以中锋勾勒为主,枝干交错如「蟹爪」下垂,此即《图画见闻志》所言「毫锋颖脱,墨法精微」之体现。其雪景处理尤见匠心:以留白为雪,淡墨晕染天空,营造「烟林清旷」之境。此种「借地为雪」的手法,较之唐代金碧山水,更显文人画「以素为绚」的哲学追求。

二、题跋的文本价值与鉴藏脉络
元代赵孟頫题跋称此图「能品」,实为以复古思潮重审北宋传统的标志。其「饥冻哀鸣」之评,暗合苏轼「萧条淡泊」的画学理想。贯云石、仇远等题跋,则彰显元代多族士人共赏汉地艺术的特殊文化语境。至乾隆御题「围炉不忍展图看」,虽带帝王悯民之思,然其将雪景与民生关联的解读,已偏离北宋士人「荒寒自适」的本意,反见清代宫廷鉴赏的政教色彩。

三、《寒鸦图》的时空意象
此图空间经营极具匠心:近景坡石以卷云皴略施,中景寒林层叠纵深,远景以淡墨没骨法虚化,形成「三远」交融的视觉节奏。群鸦的动态分布尤见功力——或栖枝缩颈,或振翅盘空,其聚散呼应暗合《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观。冬日暮鸦本是传统诗歌意象(如杜甫「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李成以视觉语言转化文学母题,成就「诗画一律」的典范。

此作历经宋元明清鉴藏,题跋者跨越不同族群与阶层,恰似一幅浓缩的中国艺术接受史。今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寒鸦图》,不仅是李成「气象萧疏」美学的物质载体,更是理解中国画从「状物形」到「写吾心」演变的关键密码。学者观此,当于墨色浓淡间,体味千年文人「澄怀观道」的精神追求。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