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41|回复: 0

[中医理论] 夏吃姜,寒气殇!

[复制链接]
仰望岐黄 发表于 2018-6-5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为什么说,上床之前,要吃萝卜,而下床以后,要吃姜呢?到底有什么科学道理吗?人每天晚上上床睡觉时,不能有思想负担,中医认为,思伤脾,而脾主运化。所以上床前吃点清凉顺气的东西,像心里美萝卜、绿萝卜、白萝卜,就可以养人的脾胃。让身体保持清爽,让晚餐吃的东西,尽快下顺,这样有利于睡眠。

晚上8、9点时吃萝卜,一宿都睡的非常的安稳,第二天,大便还成形,确实是好东西。

起床时之所以吃姜,是利用姜的生发之机,起床就是要生发起来,用姜可再助一把力。

古代有句话,“夜不食姜,秋不食姜”,夜里和秋天不吃姜。

因为夜是主合的,要关闭,天地之气都关闭了,人也要休息了,要关闭了,要排毒养血了,而姜是主散的。如果夜里吃姜,那就是天地之气都关闭时,还在拼命地去发散,就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同样,秋天是主收敛的。

关于姜,一定要知道这些事

1早吃姜,胜参汤

讲到药食同源,有一样东西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姜。姜真是上天赐给人类的宝贝。中国的老百姓谁家的厨房少得了姜呢?而中医的药方中以姜为君臣佐使之药的也比比皆是。

孔子说“不撤姜食”,至理名言。居家过日子,是不可一日无姜的。

家里不论老小,谁要是着凉受风,马上一碗姜汤伺候。出点汗,散掉表寒就没事了。

胃寒,胃口不开,喝两天生姜红枣茶,暖暖胃就好了。

比如下面这款:

如果是日常保健吃姜,一定要在早饭时吃,所谓“早吃姜,胜参汤”是也。

早上吃姜,保健养生的效果最好。原因是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早晨正是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正好生发胃气,促进消化。而且姜性辛温,能加快血液流动,有提神的功效。

怎么吃法呢?最好是早饭的时候准备一碟子泡姜,就着米粥吃。泡过的子姜口感脆嫩,入口有一丝丝的酸、辣、甜,加上粥的清香,微妙地调和在一起,简单,清爽,细细地品来,却是世间至味。这是最养人的饮食,功效远远胜过参汤。

2去皮乎,看情况

现在的食谱中,凡是用到姜的,打头必然是千篇一律的三个字:“姜去皮”。从什么时候开始,姜皮如此不招人待见,必欲剥之而后快?

其实,姜皮绝非可有可无之物。它本身就是一味中药。去皮吃还是带皮吃,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的。

怎么定呢?非常简单。只要记住一点就可以了:植物的皮和肉是一对阴阳。姜肉性热,所以姜皮性凉。姜肉发汗,所以姜皮止汗。受了风寒,喝姜汤发汗,自然是去皮为好。平时喝生姜红枣茶驱寒,则不去皮。一般做菜用姜,那肯定是带皮吃了,以免偏性。

3夏吃姜,寒气殇

夏天正是吃姜最好的季节呢。一年四季中,其他三季你不吃姜都没关系。但是到夏天最好要吃一点。夏天天热,人体的毛孔都张开了。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城池,夏天就是城门洞开不设防的时间。各种外邪都会乘机侵入。有的可能当时发病,有的则潜伏下来,到秋冬再发作。这时候吃点姜,可以保护你安然度夏,还不给秋冬留下病根。

夏天天热,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姜是天然的抗菌剂。吃了不洁食物拉肚子、呕吐,嚼块生姜就管用。拌凉菜的时候,多放点姜末,消毒杀菌,又开胃,最好。

姜还是解暑的良药。这话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为什么呀?因为一出汗,把暑热都给消掉了。古代治疗中暑晕倒的人,就有一个方法是给他灌点姜汁。

对现代人来说,夏天不仅是防暑的问题,更要防寒。因此夏天吃姜就更加重要了。

这个寒,从两个方面来。

一是风寒。夜里开空调睡觉,寒气侵入毛孔了。早晨要赶快喝点姜茶补救一下。

二是内伤寒。现在有冰箱,夏天好多人大量喝冰冻饮料。可是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表面,内里是一座空城。冰冻的东西吃下去,五脏六腑都会受害。常吃点姜,暖暖胃,不让寒气积累起来害人,是非常必要的。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是古人经验的总结,是顺应天时的养生之道。夏天妙用姜,的确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呢。

愚山老鬼 发表于 2025-6-29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医理阐微》"夜萝晨姜"养生之道刍议

"上床萝卜下床姜"之谚,实为中医"因时养生"思想之精粹。此说源自《黄帝内经》"天人相应"理论体系,暗合阴阳消长之道。笔者试从医理、天时、物性三端详析之。

一、夜食萝卜之理
《素问·逆调论》言:"胃不和则卧不安。"子时(23-1点)胆经当令,乃阳气潜藏之候。萝卜性凉味辛甘,《本草纲目》称其"下气宽中,消谷去痰癖",正合"胃以通为补"之旨。其理有三:
1. 消导之功:萝卜含芥子油苷,能促进胃肠蠕动,使"胃实而肠虚"(《灵枢·平人绝谷》),符合"阳入于阴则寐"的生理规律。
2. 理气之效:其辛味能开宣肺气,助肃降之功,使卫阳顺利入营阴。
3. 平衡之性:晚餐厚味易生湿热,萝卜清热生津,可制衡姜桂之温,犹似白虎汤中用粳米之意。

二、晨食姜之妙
寅时(3-5点)肺经旺,卯时(5-7点)大肠经盛,正当阳气升发之际。生姜辛温,《神农本草经》谓其"去臭气,通神明",其用有四:
1. 宣发阳明:《伤寒论》桂枝汤啜粥助汗法,实赖姜力。晨食姜可助卫阳外达,犹春生夏长之机。
2. 醒脾开胃:姜辣素刺激唾液淀粉酶分泌,暗合"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素问·脏气法时论》)之旨。
3. 温中解毒:孙思邈《千金方》载"姜能御百邪",其抗氧化作用今已得证。
4. 助肝疏泄:春应肝胆,姜之辛散助木气条达,此即"辛补肝"(《辅行诀》)之理。

三、时令禁忌探赜
"夜不食姜"之说,本于《内经》"暮而收拒"之训。酉时(17-19点)后阳气内收,姜之发散反扰阴阳交泰。现代研究证实,姜烯酚夜间可兴奋交感神经,确会影响褪黑素分泌。至若"秋不食姜",乃因秋属金主收,当食酸以敛肺,若过食辛散则逆四时之气。然《医学入门》另有"秋姜夭人天年"之说,实指霉变姜含黄樟素致癌,古人以天时诫之,足见智慧。

四、姜食法要
1. 晨食之法:建议辰时(7-9点)胃经旺时,取醋泡姜三片佐餐。醋敛姜辛,合"辛甘化阳"之理。今人早餐多冷食,更需姜温中。
2. 去皮之辨:《雷公炮炙论》明言:"去皮热,留皮凉。"治外感宜去皮,如《肘后方》葱豉汤;和脾胃当留皮,仿《金匮》生姜半夏汤之意。
3. 夏月之用:暑热外蒸,腠理开泄,内阳反虚。此时食姜正合"春夏养阳"之道,可防空调冷食伤中。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特重姜汁防疰夏。

结语:此养生法实蕴"升降出入"之机,萝卜降浊阴,姜升清阳,恰似《周易》泰卦"天地交"之象。然须知"食饮有节"(《素问·上古天真论》),若阴虚火旺者夜萝亦当慎,晨姜亦不宜过午。养生之道,贵在知常达变也。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庚辰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六日子時| 2025/7/10/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