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邰城鑄鐵作坊所見西漢鐵器手工業之性質
邰城鑄鐵作坊之考古發現,爲探究西漢鐵器手工業之性質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本文試從陶器生活遺存與冶鑄遺物之關聯性切入,結合文獻與考古資料,略陳管見。
一、作坊性質之判定依據 據【鹽鐵論】載,西漢鐵器生產分「官營」與「私營」兩類。邰城作坊出土陶器多具標準化特徵,如罐、盆等器型規整,且與關中官營作坊陶器形制相近,此或反映其受官方制度約束。更值得注意的是,遺址所出「V」形鍤范與滿城漢墓鐵鍤形制雷同,而滿城墓主爲中山靖王,屬諸侯王級用器,暗示邰城產品可能供應貴族階層。此種「器用等第」現象,恰與【漢書·食貨志】「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公家之急」之私營豪強描述相異,反合「工官」體系特徵。
二、生產組織與技術層級 遺址內發現多組陶范與熔爐殘塊共存,且陶范材質經檢測含高嶺土成分,與鄭州古滎鎮漢代官營冶鐵遺址技術參數趨同。尤值關注者,乃陶器遺存中夾雜大量板瓦殘片,其繩紋排列方式與漢長安城官署建築用瓦如出一轍,或暗示作坊營建曾動用官方工程力量。此外,出土鐵器碳含量穩定在0.5%-0.8%間,顯示成熟炒鋼技術之應用,此種高技術門檻亦非尋常私營作坊所能企及。
三、空間布局與經濟職能 作坊區與生活區明確分隔,且出土五銖錢範,表明其兼具鑄幣功能。按【史記·平準書】「令縣官銷半兩錢,更鑄三銖錢」之記載,貨幣鑄造權向屬中央掌控。邰城作坊此一特徵,進一步佐證其可能爲郡級「鐵官」下屬機構。而陶器組合中缺乏奢華器物,反多實用炊具,恰印證【管子·海王篇】「一女必有一針一刀」之民生需求,反映官營作坊「以械器易粟」的經濟職能。
結語 邰城鑄鐵作坊之陶器遺存,實爲窺探西漢手工業性質之鎖鑰。其技術標準化、產品等級化、功能複合化等特質,均指向官方主導的生產模式。然需申明者,此結論尚需更多作坊遺址比較研究以夯實。若能系統比對該作坊與同時期私營遺址之陶器類型學差異,或可進一步揭示「鹽鐵官營」政策在地方實施之實態。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立論基於考古類型學與文獻互證法,謹守「二重證據」之規範,特此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