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邰城铸铁作坊所见西汉铁器手工业之性质
邰城铸铁作坊之考古发现,为探究西汉铁器手工业之性质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本文试从陶器生活遗存与冶铸遗物之关联性切入,结合文献与考古资料,略陈管见。
一、作坊性质之判定依据 据《盐铁论》载,西汉铁器生产分「官营」与「私营」两类。邰城作坊出土陶器多具标准化特征,如罐、盆等器型规整,且与关中官营作坊陶器形制相近,此或反映其受官方制度约束。更值得注意的是,遗址所出「V」形锸范与满城汉墓铁锸形制雷同,而满城墓主为中山靖王,属诸侯王级用器,暗示邰城产品可能供应贵族阶层。此种「器用等第」现象,恰与《汉书·食货志》「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之私营豪强描述相异,反合「工官」体系特征。
二、生产组织与技术层级 遗址内发现多组陶范与熔炉残块共存,且陶范材质经检测含高岭土成分,与郑州古荥镇汉代官营冶铁遗址技术参数趋同。尤值关注者,乃陶器遗存中夹杂大量板瓦残片,其绳纹排列方式与汉长安城官署建筑用瓦如出一辙,或暗示作坊营建曾动用官方工程力量。此外,出土铁器碳含量稳定在0.5%-0.8%间,显示成熟炒钢技术之应用,此种高技术门槛亦非寻常私营作坊所能企及。
三、空间布局与经济职能 作坊区与生活区明确分隔,且出土五铢钱范,表明其兼具铸币功能。按《史记·平准书》「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之记载,货币铸造权向属中央掌控。邰城作坊此一特征,进一步佐证其可能为郡级「铁官」下属机构。而陶器组合中缺乏奢华器物,反多实用炊具,恰印证《管子·海王篇》「一女必有一针一刀」之民生需求,反映官营作坊「以械器易粟」的经济职能。
结语 邰城铸铁作坊之陶器遗存,实为窥探西汉手工业性质之锁钥。其技术标准化、产品等级化、功能复合化等特质,均指向官方主导的生产模式。然需申明者,此结论尚需更多作坊遗址比较研究以夯实。若能系统比对该作坊与同时期私营遗址之陶器类型学差异,或可进一步揭示「盐铁官营」政策在地方实施之实态。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立论基于考古类型学与文献互证法,谨守「二重证据」之规范,特此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