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60|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大書法家是這樣臨帖的!

[複製連結]
書法超市 發表於 2018-6-2 18: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臨帖是書法學習過程中極爲重要的方法

臨帖是書法學習過程中極爲重要的方法

臨帖是書法學習過程中

極爲重要的方法

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康有爲說:『學書必先摹仿,不得古人形質,無以得其性情也。』可見,不但普通人需要臨帖,就是歷代名家,也少不了效仿古人,練上幾筆。

今天,讓我們通過宋、元、明、清時期六位名家的墨寶,感受一下臨帖的獨特魅力!

原帖:王羲之【聖教序】

臨帖:元代趙孟頫

【聖教序】,唐太宗撰文,弘福寺僧人懷仁集王羲之字刻碑,也稱【大唐三藏聖教序】或【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完美再現了王羲之書法『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的藝術特徵,被書法界奉爲圭臬。

王羲之【聖教序】(局部)

元代書法大家趙孟頫【臨聖教序】,書於皇慶二年(1313年)三月,趙氏時年六十歲,此帖精美流妍,遒勁瀟灑,被譽爲『神品』。

原帖:王羲之【聖教序】

原帖:王羲之【聖教序】

臨帖:元代趙孟頫

臨帖:元代趙孟頫

趙孟頫【臨聖教序】

原帖:王羲之【蘭亭序】

臨帖:明代文徵明

被譽爲『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爲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時所作的詩序,也稱【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此帖文采斐然,書法出神入化,自然天成、和諧暢達的晉人風致一覽無餘,被歷代書界奉爲極品。

原帖:王羲之【蘭亭序】

原帖:王羲之【蘭亭序】

臨帖:明代文徵明

臨帖:明代文徵明

王羲之【蘭亭序】(局部)

『吳中四才子』之一、明代書法家文徵明,天賦不是最突出的,但後天用功最深,聲望極高。他先後至少四度臨寫【蘭亭序】,此作爲89歲高齡時最後一次所書,法度嚴謹,意態生動,氣勢直逼書聖。

明代文徵明臨【蘭亭序】

明代文徵明臨【蘭亭序】

『吳中四才子』之一、明代書法家文徵明

『吳中四才子』之一、明代書法家文徵明

明代文徵明臨【蘭亭序】

原帖:王獻之【廿九日帖】

臨帖:明代祝允明

晉代書法家王獻之少負盛名,才華過人,『小聖』之稱。【廿九日帖】師古創新,不拘體式,楷、行、草共處一紙,自然和諧,充分展現了新創『破體書』(大令體)的書風。世傳『二王』真跡,當推此帖爲冠。

原帖:王獻之【廿九日帖】

原帖:王獻之【廿九日帖】
王獻之【二十九日帖】

『吳中四才子』之一、明代書法家祝允明,號枝山,工於書法,名動海內。他以古自期,強調『沿晉游唐,寧守勿失』,對原帖形貌、神采和章法把握精準,所臨最爲得神。

左側爲(明)祝允明臨王獻之【二十九日帖】

原帖:顏真卿【爭座位帖】

臨帖:宋代蘇軾

顏真卿【爭座位帖】,又稱【論座帖】【與郭僕射書】,與王羲之的【蘭亭序】並稱爲『行書雙璧』,與【祭侄文稿】【祭伯文稿】合稱『顏書三稿』。此帖信筆疾書,豪宕盡興,姿態飛動,蒼勁古雅,受到歷代推崇,堪稱顏氏行草精品。

原帖:顏真卿【爭座位帖】

原帖:顏真卿【爭座位帖】

臨帖:宋代蘇軾

臨帖:宋代蘇軾

顏真卿【爭座位帖】

蘇軾是宋代書法尚意代表,擅長行書、楷書,取晉、唐、五代諸家之長,尤其受顏真卿書風影響最深。其書豐腴跌宕,精微沉著,氣勢奔放,後世學書,從蘇字中盡窺唐人奧秘。

宋代蘇軾臨顏真卿【爭座位帖】

宋代蘇軾臨顏真卿【爭座位帖】

宋代蘇軾臨顏真卿【爭座位帖】

原帖: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臨帖:清代趙世駿

【雁塔聖教序】,也稱【慈恩寺聖教序】,唐代楷書大家褚遂良五十八歲時書,是書法史上著名碑刻作品。此碑瘦硬剛勁,空靈清挺,鉛華綽約,堪稱褚氏楷書代表作。

原帖: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原帖: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局部)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局部)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局部)

清代書法家趙世駿,楷書初學鍾、王,晚學褚遂良,幾可亂真。所臨【雁塔聖教序】,得褚書『變起伏於鋒杪』之妙,輕靈流美,儀態萬方。

趙世駿臨

原帖:米芾【蜀素帖】

臨帖:清代張照

『宋四家』之一、書法天才米芾,三十八歲時應好友林希之邀,結伴遊覽太湖近郊的苕溪,在蜀素上即興寫詩八首。此帖飛揚恣肆,神采生動,變化無窮,被後人譽爲中華第一美帖,成就了米氏萬世不祧的書壇地位。

原帖:米芾【蜀素帖】

原帖:米芾【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

清代書法家張照,擅長行、楷,常爲乾隆皇帝代筆,書法先後取法董其昌、顏真卿、米芾,所臨【蜀素帖】,天骨開張,氣魄渾厚,米書之雄,可窺一斑。

(清)張照臨米芾【蜀素帖】

(清)張照臨米芾【蜀素帖】

(清)張照臨米芾【蜀素帖】

中國風書法臨帖架

臨 帖 神 器 © 書 思 品 牌

¥98元/個

爆售千個,好評如潮,點擊下圖購買

古箏 發表於 2025-4-12 19: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臨帖三昧:從六家墨跡窺古人師承之道】

臨帖一事,非止摹形寫狀,實乃與古賢精神相往來之要途。康南海"形質性情"之論,誠爲不刊之典。今觀宋元明清六家臨古之作,尤見師古化古之妙諦。

趙吳興臨【聖教序】,非徒追摹右軍點畫。其六十歲所作,以晉唐法度爲骨,參以己意,所謂"端莊流麗"者,實乃將王書之峻拔化爲趙家之雍容。元人陶宗儀【書史會要】稱其"妙悟八法,得晉人遺意",正謂此也。細察其轉折處,雖存【聖教】筋骨,然波磔間已見松雪道人特有之婉轉,此即董其昌所言"離合之間"的化境。

衡山老人八十九歲臨【蘭亭】,堪稱人書俱老之典範。文氏早年臨作尚存刻意,至暮年則如鹽入水,不見痕跡。其章法雖守定武舊式,然筆力沉雄處,已非右軍飄逸之姿,而是融入了黃庭堅的撐拄之法。王世貞【藝苑卮言】評其"晚歲筆力尤健",觀此作中"癸丑"二字之蒼勁,足證此論。

祝京兆臨大令【廿九日帖】,最得"破體"精髓。其高明處在於:不以形似爲能事,而於行草轉換間,將獻之"外拓"筆法化爲自家縱橫之氣。莫雲卿謂其"豪盪自喜,不縛規繩",觀其臨作中楷行草三體交融處,較原帖更見率意,此正"寧守勿失"之真諦——守其神而非拘其貌。

東坡居士臨顏魯公【爭座位】,尤見宋人尚意書風。黃山谷云:"東坡書如老熊當道,百獸畏伏。"其臨作捨棄顏書頓挫之形,獨取鬱勃之氣。如"僕射"二字之開張,已非平原原貌,而是融入了【寒食帖】的跌宕節奏。此正如其自道"我書意造本無法",實乃最高明的師古——得魚忘筌,取神遺貌。

臨帖三昧,當以趙氏得法、文氏得功、祝氏得趣、蘇氏得氣爲範式。古人云:"學書在法,其妙在人。"六家臨作啟示後學:臨帖貴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則奴書,不似則野狐。惟以古人爲鏡,照見本心,方是康南海所謂"得其性情"的真義。今人習書,當於此等處著眼,勿徒事描摹形跡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