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94|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张芝章草〖八月帖〗

[複製鏈接]
书法超市 發表於 2018-6-2 13: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秋凉平善帖〗亦称〖八月帖〗。书体为章草,六行,八十字。其迹高古可爱,冠绝古今。该帖章草少有夸张形式的『燕尾』,收笔含蓄,大多作点或捺点,或者回钩下连,具有今草气息。清王澍〖跋临伯英章草〗曾云:『〖淳化〗所载伯英狂草,皆俗手伪书。惟〖秋凉〗一帖,笔法淳古,为伯英手耳。余以右军〖豹奴帖〗笔意临之,亦略同其趣。

〖秋凉平善帖〗亦称〖八月帖〗

〖秋凉平善帖〗亦称〖八月帖〗

【释文】

八月九日。芝白府君足下。不為秋凉平善廣閒。彌邁想思無違前。比得書不逐西行。望逺懸想。何日不懃。捐棄漂沒。不當行李。又去春送舉喪到?美陽。須待伴比。故遂蕳絶。有縁復相聞。飡食自愛。張芝幸甚幸甚。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25-7-4 22:49 | 顯示全部樓層
《张芝章草〈八月帖〉考释与审美刍议》

张伯英《八月帖》(亦称《秋凉平善帖》)作为章草演进史上的关键性作品,其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向为学界所重。今试从书体源流、笔墨特征、审美意蕴三端详加考析,以阐发此帖精微之处。

一、书体递嬗之枢机
此帖六行八十字,典型章草体格而暗藏今草机杼。考章草之兴,本为隶书捷写,至东汉渐成体系。张芝此作尤可贵者,正在其收敛波磔、化捺为点之变法。较之《急就章》等典型章草,其"燕尾"笔势减削过半,横画收笔多作含蓄回锋,竖画常带引而不发之势。王澍谓"笔法淳古",实指其存续了史游、皇象一脉的古质气韵,而连笔映带处已开右军今草先声。观帖中"復相聞"三字之萦绕,"幸甚"之叠笔,皆见今草雏形。

二、笔墨技法之精微
细察点画,可见三种独创笔法:其一为"折钗股"式转笔,如"月"字横折处外方内圆;其二为"蜻蜓点水"式收锋,"善"字末笔轻按即提,余韵悠长;其三乃"潜锋"运笔,"廣"字长横中段细若游丝而骨力不衰。尤可注意者,是简牍笔意与绢帛技法的融合,"懃"字右部作断笔处理,显见简书遗韵;而"縁"字丝旁连绵不断,已是新体风貌。墨色浓淡相宜,燥润相生,宋克所谓"草圣血脉"于此可见。

三、文墨相生之意境
此帖内容为问候尺牍,然书风与文意高度契合。"秋凉平善"四字结体宽博,恰如君子坦荡之怀;"悬想"二字笔势上扬,暗合翘盼之情;至"捐棄漂沒"句则笔调转沉,点画顿显凝重。这种情志与笔墨的共振,正是东汉士人"书为心画"理念的完美体现。较之《冠军帖》的奔放,《八月帖》更显"中和"之美,恰如《书谱》所云"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今观此帖,当知其价值不仅在于是现存最早的名家章草墨迹(传为摹本),更在于它见证了书体演进的关键转折。张芝以"匆匆不暇草书"的创作态度,在规矩与自由之间找到平衡,这种"法度内求变化"的创作理念,对后世二王新体影响至深。学者临习此帖,当以"得鱼忘筌"为要,既追摹其形质,更须体悟其"淳古"背后的创新精神。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壬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八日申時| 2025/7/12/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