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622|回復: 0

[文化反思] 年少只知猴王勇,中年方懂悟空怂

[複製鏈接]
瞭望智库 發表於 2018-6-1 22: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86版杨洁导演执导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直到如今称霸荧屏,里面的孙悟空形象深受人们喜爱,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盖世英雄。

作为暑期必播剧,〖西游记〗陪着我们过了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从少年,就看到了中年。

现在,再看里面那个美猴王,觉得它不如儿时那般威风凛凛叱咤风云了。

〖西游记〗还是那部〖西游记〗,怪只怪,看〖西游记〗的人慢慢老了。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周星驰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周星驰

〖西游记〗开篇介绍了猴王出世——原本是一块仙石,孕一仙胞,产一石卵,化作石猴。

看它的成长环境,野生散养为主,所以长成个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坏小孩。

坏小孩也有梦想,他师从菩提大师,梦想与天齐平,可惜实力终究没能撑起梦想,石猴被如来压在了五指山下。

这一压,就是五百年。

作家南千寻说,五百年前,悟空拜的不是如来,是未来;五百年后,只拜如来。

500年,沧海变成了桑田,顽石长满了苔藓。

500年,一只天不怕地不怕的猴子,俨然猴到中年。

而人亦如此,夸海口时千万别说五百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您走出五百年,归来后充其量是一油腻大叔。

猴王的转机来自西元640年。

这一年,唐僧被任命为取经组组长,需要组建任务团队。

小时候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最弱的唐僧做领导,现在,自然是懂了。

上级提拔人才,一定要思想合格,作风过硬。

悟空这只猴子,仗着业务能力强,不听上级安排,不顾全大局,属于危险型人才,他若当领导,只会把大家带跑偏。

猴子奉命护佑唐僧取经,才熬来了获取自由身的机会。

成年人的世界,自由都是有代价的,猴子的代价是戴上组织配发的金箍,稍有非分之想,便会受到诅咒。

戴上金箍的那一刻,那只中年的猴子,不得不在现实面前认怂了。

金箍棒再棒,也打不破自己头顶的咒语。

大话西游-周星驰

大话西游-周星驰

中年的人生,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自由自在,天马行空。

规则易守,潜规则难防。

孙悟空一路降魔伏怪,真正打死的妖精有几个呢?

数一数,也没几个吧。

就像网上段子中所说的那样,没后台的妖精被打死了,有后台的都被接走了。

鲤鱼精的后台是观音菩萨,画眉大王的后台是弥勒佛,金翅大鹏鸟呢,它已经把师徒四人放到笼子上开蒸了,按说罪不可赦了吧?

可是依旧无罪释放,因为这鸟是如来佛祖的娘舅......

有位好友,在单位,是白领、骨干、精英的那种。

这位好友有一天吐槽,如果可以选,她倒想做那种纯粹的妖精,人前轻轻松松百娇千媚,就算被生活打回了原形,也有主人来撑腰。

哪里像现在凡事要凭一己之力,还要顾及九曲十八弯的人际关系,前面危机重重,后面没有依靠,真心累。

人到中年,职场沉浮,人人都是悟空。

一方面拿出实干硬干来,一方面,还要小心谨慎八面玲珑,成年人讲究不看僧面看佛面,金箍棒明着落在谁身上,实际落在谁脸上,落下来应该什么力度,三思而后行啊。

累啊,真心累。

动漫版孙悟空

动漫版孙悟空

一位女子,在孩子参加完高考后,准备和她的老公闹离婚。

她说,这么多年,我过得不像一个女人,完全像只抓耳挠腮的猴子。

孩子自己带,房贷自己还,工作不能丢,家务不能落,他的老公,有钱了在外漂着玩儿,没钱了回家冲她要,还要的那么理直气壮,你是我老婆!

我特么就是女版的孙悟空,拿着根棍子,上跳下窜,手脚不闲,过日子像打仗......

累就累吧,苦也认了,可老公还挑事,明里暗里把我和他的初恋比,说我没有女人味。

奶奶的!你个好吃懒做的呆子,吃着我的喝着我的,还想着高老庄的,我凭什么给一头猪当老婆?

女子说,这么多年,自己哭过无数次,可是,当着他的面却落不下泪来。

你说,我得对他有多死心啊,在他面前,连泪都挤不出来。

〖西游记〗原著中,唐僧、沙僧、八戒,多多少少都有点个人感情生活。

独独孙悟空一片空白。

在后来各种改编的影视剧中,虽然给孙悟空加了情感戏码,但也是悲凉结局。

为什么孙悟空没有感情戏份呢?

很简单,这一路九九八十一难,几乎全靠他自己在单打独斗,给他一段风花雪月,他能接的住么?

当一个成年人说自己是孙悟空时,不是在夸自己勇敢有本事。

她/他的心中,一定孤苦至极吧。

日版西游记孙悟空

日版西游记孙悟空

有位哥们,在私企工作,一次,领导让他加班。

他义正言辞的说,上班是必须的,值班是应该的,但加班,我做不到。

领导说,滚。

于是,他滚着去加班了。

中年人,在生活的洪流中,你不认怂,行吗?

头上的箍摘不掉,你就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用自己的隐忍无奈,换取家人富足安稳。

孙悟空,一路西天取经,保着磨磨唧唧的师傅,带着好吃好色的猪队友,防着来头很大的各路妖精,心里难道不憋屈?

难道没想过一走了之?

可是,孙悟空有得选吗?

要么一路向西,要么回到五指山下,那个梦中的花果山,那个自由自在的美猴王,不过是一个天真梦想吧?

生活之苦,中年人无法避让,你若不肯撑起风雨,就有更猛的风雨等着你。

有些梦,想想就行了,中年人最终都得负重前行。

每个中年人,内心都藏着一个别人不知道的自己,他无时无刻不在和另一个自己在辩论,在斗争,在厮杀......

〖西游记〗第五十七回,真假美猴王大战。

结局是孙悟空一棒子打死了六耳猕猴,可是,里面的情节在中年人看来细思极恐。

凭什么说是真的悟空打死了假的悟空?

那个自己拿铁棒一棒子击碎的,会不会才是真正的自己呢?

真正的孙悟空

真正的孙悟空

有人说,中年就是一部〖西游记〗,悟空的压力,八戒的身材,老沙的发型,唐僧的磨叽,关键是,离西天还越来越近。

压力无法躲避,身材发型可以忽略不计,最关键的,这离西天的距离,一定要重视了。

无论如何,健康,才是硬道理。

人到中年,已经习惯掩藏起自己生活的不易。

可是,你醒来的那一刻,却无法欺骗自己,有多少人,睁开眼后,最先醒来的是一阵心痛呢?

一位失婚的女性这样描述她的清晨,她说,我每天要逼着自己起床,逼着自己洗漱,逼着自己坐到梳妆台前,画一个浓一些的眼妆,来掩饰我的悲伤......

什么样的人有本事?

在我看来,哭着吃饭的男人,和哭完后化妆的女人。

即便心中人仰马翻,也要装出一脸盛世安宁。

装习惯了,也就成真的了。

生活哪会那么容易呢,拿着手机到人流密集的地方拍一下,放大了,你总会看到,世界上到处是奔波劳累的人。

日子总会苦一阵子的,不要害怕,慢慢走吧,总有一天会走到天涯。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文 | 丁暖
乡村女教师的公号,不油腻,不容易。
个人微信:dingnuandenuan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暖观点 』(ID:nuanguandian),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李凤山 發表於 2025-7-23 0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悟空之"怂":一个中年视角下的精神觉醒

世人常言"年少只知猴王勇,中年方懂悟空怂",此语道破了《西游记》阅读体验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深刻转变。细究之,所谓"怂"非真怯懦,实乃历经沧桑后的精神自觉与生存智慧。

悟空之"怂"首先体现在对规则的认知转变上。大闹天宫时的齐天大圣,乃是庄子所谓"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状态,此乃少年心性之投射。及至五指山下五百年,恰似人生中年危机,昔日"与天齐平"的梦想遭遇现实壁垒。戴金箍、护唐僧,表面看是屈服,实则完成了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孔子曰"四十而不惑",悟空之"怂"正是对天地秩序的重新认知,对自我局限的清醒觉知。

其次,悟空降妖时的"区别对待"更显深意。明代思想家李贽曾评点《西游记》"借妖魔说人事",那些有后台的妖魔得以存活,恰似《韩非子·孤愤》所言"法术之士"在现实政治中的处境。悟空并非无力除妖,而是逐渐通晓"势"与"理"的辩证关系。这种"怂"实为对复杂世事的通透理解,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道家智慧。

更深层观之,取经路上的悟空展现出了惊人的成长性。从"我即天地"到"护法取经",从逞凶斗狠到智取巧夺,这种转变印证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修为路径。金箍棒打不破的不仅是头顶咒语,更是人生必然要面对的种种限制。悟空的伟大,正在于他既保持了本真性情,又在磨砺中获得了精神超越。

《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悟空之"怂"实为中华文化中"外圆内方"处世之道的生动体现。中年读西游,当见悟空之"怂"非真怂,乃是历经千帆后的从容,是破除我执后的通达,更是中国文化"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生命智慧。此般觉悟,恰是86版《西游记》历经岁月洗礼仍熠熠生辉的根本原因。
狐狸糊涂 發表於 2025-7-28 03:53 | 顯示全部樓層
从"斗战胜佛"到"悟空":论《西游记》中英雄主义的消解与重构

世人常言"年少只知猴王勇,中年方懂悟空怂",此语道破了《西游记》阅读体验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深刻变化。86版电视剧塑造的孙悟空形象,在童年视角下是战无不胜的盖世英雄,而中年回望,却读出了英雄光环下的无奈与妥协。这种认知转变,实则反映了中国文化中英雄叙事的复杂面相。

孙悟空的生命轨迹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仙石迸裂到称霸花果山,从大闹天宫到五行山下,其早期形象确实符合传统英雄"勇"的特质。明代思想家李贽在《焚书》中评点孙悟空"天生圣人,不受羁束",正是对其反抗精神的礼赞。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反抗终究未能突破如来的掌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主义,从来不是西方式的个人主义胜利,而是最终要回归集体秩序的框架。

取经路上的孙悟空,经历着从"妖仙"到"行者"的身份转变。金箍的象征意义极为深刻:它既是约束,也是认证。戴金箍者方得进入取经队伍,这正是中国文化中"成人"与"成仁"的辩证关系。清代评点家张书绅在《新说西游记》中指出:"悟空之悟,非顿悟也,乃渐修之功。"五百年的镇压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修炼的开始。中年读者所感知的"怂",实则是英雄主义在现实规则中的调适与转化。

西天路上的降妖除魔,更暗含中国式处世智慧。孙悟空棒下亡魂多为无背景之妖,此非编剧臆造,实乃明代社会的真实投射。吴承恩生活在嘉靖、万历年间,官场腐败,权贵横行,这些社会现实自然流入笔端。当代学者指出,《西游记》中"有背景的妖怪都被接走"这一现象,反映了传统社会中权力网络的无所不在。中年读者对此的会心苦笑,正是对现实规则的苦涩体认。

值得玩味的是,最终获得"斗战胜佛"封号的孙悟空,既未完全放弃反抗精神,又成功融入了佛教体系。这种结局安排,展现了中国文化对英雄归宿的独特理解——最高的成就不是颠覆秩序,而是在认识秩序的前提下获得超越。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所言"在事上磨练",恰是孙悟空取经历程的最佳注解。

从石猴到行者,从妖仙到佛陀,孙悟空的成长轨迹隐喻着每个中国人精神成熟的必经之路。所谓"中年方懂悟空怂",并非对英雄主义的否定,而是对传统文化中"外圆内方"处世之道的领悟。在这个意义上,《西游记》不仅是一部神话小说,更是一本中国式成人的精神指南,指引着在理想与现实间寻找平衡的智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