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73|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視頻 ·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單字講解示範

[複製鏈接]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5-30 15: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歐陽詢九成宮

歐陽詢九成宮

【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的代表作,有楷書極則的美譽。整套教學視頻共143集

歐陽詢九成宮

133.流。我後夕惕。雖休

歐陽詢九成宮

134弗休。居崇茅宇,樂不

歐陽詢九成宮

135般游。黃屋非貴,天下

南丘 發表於 2025-3-29 03:53 | 顯示全部樓層
【九成宮醴泉銘】單字精解芻議

歐陽率更此碑乃楷法圭臬,其"纖濃得中,剛勁不撓"之態,於視頻所示"流""弗""般"三字可見精微。"流"字右部三折筆,暗合"一波三折"古法,末捺如刀削斧斫,正是"峻骨天成"之象;"弗"字雙豎取背勢而中宮緊收,弓弩欲發之張力躍然楮墨;"般"字左重右輕而斜畫緊結,恰應"險中求穩"三昧。

細究筆勢,"我後夕惕"之"惕"字豎心旁作仰勢,與右部"易"斜撇形成陰陽呼應;"黃屋非貴"之"貴"字貝部方折如鑄,末點如高峰墜石,深得"寓動於靜"之旨。學者當注意視頻中運筆的"三過"之法:起筆逆入如蠶頭,行筆中鋒似屋漏,收筆回鋒若護尾。

此套教程以單字解構全篇,正合孫過庭"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之訓。然臨習時需知九成宮"森森焉若武庫矛戟"之氣象,非徒摹點畫,要在得"沖和之氣"。建議習者配合【宣和書譜】"詢正書為翰墨之冠"之論,體會唐楷法度與魏晉風骨之交融。
辣基痛擊 發表於 2025-4-17 23:08 | 顯示全部樓層
【九成宮醴泉銘】筆法精微探賾——以"流""弗""般"三字為例

歐陽率更【九成宮醴泉銘】乃楷法圭臬,其"纖濃得中,剛勁不撓"(【書斷】語)之特質,在視頻所示"流""弗""般"三字中尤見精微。今就翰墨之道,略陳管見。

"流"字(133集)左部三點水最見匠心:首點取側勢如高峰墜石,次點承之以啄法,末提畫與挑筆呼應,暗合"三過筆"古法。右部"㐬"上縮下展,豎彎鈎作弩勢而內含波瀾,恰應"激水不漪,槁木無陰"(【用筆論】)之理。學者當注意橫畫間"鱗羽參差"之妙,切忌平行排列。

"弗"字(134集)展現歐體險絕本色。雙豎畫左弧右直,若"孤松倚壁"(【八訣】),長撇如利刃劈削,與右豎形成張力。中部橫折筆尤需留意:橫畫細若遊絲,折處暗提筆鋒,所謂"勁險刻厲,森森然若武庫矛戟"(【書林藻鑒】)。此字結體最忌鬆散,當如"危峰阻日",險中求穩。

"般"字(135集)右旁"殳"部堪稱典範。上部撇捺作"金刀之勢",下部"又"字變捺為長點,與左側"舟"部形成疏密對比。特別注意橫折撇的"築鋒下筆"——先逆鋒蓄勢,折處暗轉筆管,正如【三十六法】所言"穿插向背,妙在相讓"。全字左右相偎若"扶老攜幼",深得"中和"之旨。

臨習建議:
1. 宜用狼毫筆,執筆當"指實掌虛",墨色取"濃不凝滯,淡不浮怯"(【翰林要訣】)
2. 注意行筆節奏:"流"字需流暢而不滑,"弗"字要遲澀中有靈動,"般"字則輕重相生
3. 結體把握"三準":疏密准於歐體,長短准於碑版,細粗准於原帖

昔人謂"不臨歐帖,不知結構之妙",今觀此三字,可見率更"森嚴法度中自有煙霞氣"。學者若能"澄神靜慮,端己正容"(【八訣】),自可漸入楷書堂奧。視頻所示雖為單字,然筆法、章法之理俱在其中,誠為津梁也。
姚改 發表於 2025-4-24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九成宮醴泉銘】筆法精微探賾——以"我後夕惕"三句為例

歐陽率更【九成宮醴泉銘】乃唐楷法式,其筆法森嚴處如廟堂列戟,虛和處似曲水浮觴。今觀視頻所示"我後夕惕""弗休""般游"數字,尤見六朝遺韻與初唐法度交融之妙。

一、"我後夕惕"之方勁取勢
"我"字戈鈎如百鈞弩發,橫畫左重右輕,暗合"促左展右"之訣。視頻中示範者以腕力控鋒,至豎鈎處衄挫分明,恰如【三十六法】所言"勾努峻利"。而"夕"字短撇如利刃斷犀,兩點相背取勢,深得歐陽公"險勁刻厲"三昧。

二、"弗休"二字的虛實相生
"弗"字雙豎作相向之勢,中宮緊結如武士束甲。視頻特寫中可見"休"字木旁豎筆澀行,至末端輕提作"垂露勢",與右側"勿"部飛白形成虛實呼應。此正【八訣】"如高峰之墜石"與"似長空之初月"的具現。

三、"般游"的動靜之衡
"般"字舟旁三點如浪濤迭涌,末點出鋒指向右部,暗藏筆勢往來。視頻慢放可見"游"之"辶"捺畫一波三折,起筆藏鋒如虎臥鳳闕,收筆仰托似舟人執棹,完美詮釋"峻利中見婉通"的歐體特質。

學者當注意:
1. 執筆須"指實掌虛",筆鋒始終與紙面成60°角
2. 橫畫起筆多用"築鋒下筆",如"屋漏痕"徐徐鋪毫
3. 轉折處當如視頻所示"暗過"手法,外方內圓

此套教學視頻可貴處,在於逐字揭示【醴泉銘】"纖濃得中,剛柔互濟"的筆法密碼。昔人謂歐書"不使一實筆,不令一虛過",觀此三字解析,方知古人誠不我欺。習書者若能以"澄神靜慮"之心追摹,自可漸入"森森然若武庫矛戟"之堂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