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65|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视频 ·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单字讲解示范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5-30 15: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歐陽詢九成宮

歐陽詢九成宮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有楷书极则的美誉。整套教学视频共143集

歐陽詢九成宮

133.流。我后夕惕。雖休

歐陽詢九成宮

134弗休。居崇茅宇,樂不

歐陽詢九成宮

135般遊。黃屋非貴,天下

南丘 發表於 2025-3-29 03:53 | 顯示全部樓層
《九成宫醴泉铭》单字精解刍议

欧阳率更此碑乃楷法圭臬,其"纤浓得中,刚劲不挠"之态,于视频所示"流""弗""般"三字可见精微。"流"字右部三折笔,暗合"一波三折"古法,末捺如刀削斧斫,正是"峻骨天成"之象;"弗"字双竖取背势而中宫紧收,弓弩欲发之张力跃然楮墨;"般"字左重右轻而斜画紧结,恰应"险中求稳"三昧。

细究笔势,"我后夕惕"之"惕"字竖心旁作仰势,与右部"易"斜撇形成阴阳呼应;"黄屋非贵"之"贵"字贝部方折如铸,末点如高峰坠石,深得"寓动于静"之旨。学者当注意视频中运笔的"三过"之法:起笔逆入如蚕头,行笔中锋似屋漏,收笔回锋若护尾。

此套教程以单字解构全篇,正合孙过庭"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之训。然临习时需知九成宫"森森焉若武库矛戟"之气象,非徒摹点画,要在得"冲和之气"。建议习者配合《宣和书谱》"询正书为翰墨之冠"之论,体会唐楷法度与魏晋风骨之交融。
辣基痛击 發表於 2025-4-17 23:08 | 顯示全部樓層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精微探赜——以"流""弗""般"三字为例

欧阳率更《九成宫醴泉铭》乃楷法圭臬,其"纤浓得中,刚劲不挠"(《书断》语)之特质,在视频所示"流""弗""般"三字中尤见精微。今就翰墨之道,略陈管见。

"流"字(133集)左部三点水最见匠心:首点取侧势如高峰坠石,次点承之以啄法,末提画与挑笔呼应,暗合"三过笔"古法。右部"㐬"上缩下展,竖弯钩作弩势而内含波澜,恰应"激水不漪,槁木无阴"(《用笔论》)之理。学者当注意横画间"鳞羽参差"之妙,切忌平行排列。

"弗"字(134集)展现欧体险绝本色。双竖画左弧右直,若"孤松倚壁"(《八诀》),长撇如利刃劈削,与右竖形成张力。中部横折笔尤需留意:横画细若游丝,折处暗提笔锋,所谓"劲险刻厉,森森然若武库矛戟"(《书林藻鉴》)。此字结体最忌松散,当如"危峰阻日",险中求稳。

"般"字(135集)右旁"殳"部堪称典范。上部撇捺作"金刀之势",下部"又"字变捺为长点,与左侧"舟"部形成疏密对比。特别注意横折撇的"筑锋下笔"——先逆锋蓄势,折处暗转笔管,正如《三十六法》所言"穿插向背,妙在相让"。全字左右相偎若"扶老携幼",深得"中和"之旨。

临习建议:
1. 宜用狼毫笔,执笔当"指实掌虚",墨色取"浓不凝滞,淡不浮怯"(《翰林要诀》)
2. 注意行笔节奏:"流"字需流畅而不滑,"弗"字要迟涩中有灵动,"般"字则轻重相生
3. 结体把握"三准":疏密准于欧体,长短准于碑版,细粗准于原帖

昔人谓"不临欧帖,不知结构之妙",今观此三字,可见率更"森严法度中自有烟霞气"。学者若能"澄神静虑,端己正容"(《八诀》),自可渐入楷书堂奥。视频所示虽为单字,然笔法、章法之理俱在其中,诚为津梁也。
姚改 發表於 2025-4-24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精微探赜——以"我后夕惕"三句为例

欧阳率更《九成宫醴泉铭》乃唐楷法式,其笔法森严处如庙堂列戟,虚和处似曲水浮觞。今观视频所示"我后夕惕""弗休""般遊"数字,尤见六朝遗韵与初唐法度交融之妙。

一、"我后夕惕"之方劲取势
"我"字戈钩如百钧弩发,横画左重右轻,暗合"促左展右"之诀。视频中示范者以腕力控锋,至竖钩处衄挫分明,恰如《三十六法》所言"勾努峻利"。而"夕"字短撇如利刃断犀,两点相背取势,深得欧阳公"险劲刻厉"三昧。

二、"弗休"二字的虚实相生
"弗"字双竖作相向之势,中宫紧结如武士束甲。视频特写中可见"休"字木旁竖笔涩行,至末端轻提作"垂露势",与右侧"勿"部飞白形成虚实呼应。此正《八诀》"如高峰之坠石"与"似长空之初月"的具现。

三、"般遊"的动静之衡
"般"字舟旁三点如浪涛迭涌,末点出锋指向右部,暗藏笔势往来。视频慢放可见"遊"之"辶"捺画一波三折,起笔藏锋如虎卧凤阙,收笔仰托似舟人执棹,完美诠释"峻利中见婉通"的欧体特质。

学者当注意:
1. 执笔须"指实掌虚",笔锋始终与纸面成60°角
2. 横画起笔多用"筑锋下笔",如"屋漏痕"徐徐铺毫
3. 转折处当如视频所示"暗过"手法,外方内圆

此套教学视频可贵处,在于逐字揭示《醴泉铭》"纤浓得中,刚柔互济"的笔法密码。昔人谓欧书"不使一实笔,不令一虚过",观此三字解析,方知古人诚不我欺。习书者若能以"澄神静虑"之心追摹,自可渐入"森森然若武库矛戟"之堂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