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35|回复: 2

[讲古] 项羽,崭露峥嵘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青禾田讲古 发表于 2018-5-30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在张良复兴韩国并挣扎求存的时候,项梁却陷入了死地。

扶立楚怀王后,项梁的声势更盛,兵力也更强。

秦国大军在章邯的率领下,攻击齐国。齐国派人向项梁求救。项梁领军救援,在东阿大败秦军,杀得章邯狼狈而逃。

楚军乘胜追击,又在濮阳东面再次击败章邯。章邯再退。幸好此时秦国援军到达,章邯才稳住阵脚,守住濮阳等地。

项梁又派项羽、刘邦另外率领一只军队,别攻秦军,同样取得大胜,并在阵前斩杀了秦国丞相李斯的儿子,李由。只是这只楚军在定陶城下,攻击受阻,没有拿下定陶城。

项梁派项羽、刘邦去攻打外黄、陈留等地,自己亲自率领楚军,攻打定陶。到达定陶城下,就轻松的再次击败秦军。

此时的项梁,因为屡屡胜利,非常轻视秦军,更没有把章邯等秦国将领放在眼里。

然而,秦将章邯也不是白给的,他的威名,也是凭借血战和谋略杀出来的。

就在楚军刚刚到达定陶城下不久,立足未稳时,章邯率领大队秦军,人衔枚,马勒口,乘夜前来,偷袭楚军营地。

毫无防备的楚军乱作一团,死伤惨重,项梁也死于乱军之中。

这个时间,是公元前208年9月。

项羽和刘邦本来攻打外黄、陈留等地就不顺利,现在听到项梁兵败身死的消息,人心惶惶,只得也撤军返回彭城一带。

接下来,轮到章邯骄傲了。

章邯觉得楚国经此一败,已经没有威胁,于是暂时放下楚军,向北攻打赵国,大破赵军。赵王和赵国相国、将军等人不是秦军的对手,带着残兵败将退守巨鹿城。章邯率领四十万秦军,将巨鹿城团团围住。赵王派人紧急向楚国求救。

此时的楚国,也处于混乱之中。

项梁兵败身死,楚国军队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项羽虽然勇猛,但是资历太浅,不能服众。

好在楚怀王还有几分见识,一方面安抚军心,一方面重新任命将领。

接到赵国的求救,楚怀王召集众人一起商量这件事。

因为老将宋义颇有见识,所以楚怀王就任命宋义为上将军,总领各路楚军人马,号称为“卿子冠军”。意思就是居于诸将之上,为一军之冠。

商议停当之后,楚怀王又任命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协助宋义,率军援赵。

可惜的是,这位老将宋义,在秦军强大的攻势面前,已经吓破了胆,不敢和秦军硬碰硬对战了。

在率领楚军到达安阳之后,宋义命令大军安营扎寨,而且,这一停,就是四十六天。

在开始的阶段,大家都没在意,毕竟士兵修整一下属于正常状况。但是时间长了,大家可就受不了了。

这个时间已经到了公元前207年的11月,已是深秋,接近冬季,天气寒冷,而且不时的下起大雨。再加上因为停留时间太长,粮草有些接济不上,士兵们饥寒交迫,苦不堪言。

项羽更是心急如焚。他一方面着急是为了救援赵国,更主要是想要杀掉章邯给自己叔父项梁报仇啊。于是不断的催促宋义赶快进兵。

宋义端著老将的架子训斥项羽:“讲究身披铠甲、手持武器,冲锋陷阵,我比不上你。但是比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你还年轻,差得远啊。我们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坐山观虎斗,让秦军和赵军两军相斗。然后,如果秦军胜了,也必然疲惫,我们可以轻松取胜;如果秦军不能取胜,那就更简单了,我们到那时再和赵军联手,一举打败秦军。”

然后特意当着项羽的面,传下将令,有敢于不服从命令者,立斩。

当然,宋义也明白,长时间这么拖着,也不是办法,不过,宋义早就找好了退路。他已经和齐国商量好,要将他的儿子派到齐国去做相国,并亲自给儿子送行。送行的时候,宋义大排筵宴,招待宾客。

被彻底激怒的项羽,手指宋义,大声喝骂:“你口口声声说什么要趁秦军疲惫的时候攻击秦军,可是以秦军的强横攻打弱小的赵国,必然会轻松取胜,到那时秦军必然更强盛,哪来的疲惫可言?而我们现在粮草接济不上,军中没有存粮,士兵只能吃芋头、豆子之类的,时间长了,疲惫的是我军啊。而且,你不想着如何打败秦军,竟然还在这里大宴宾客,你是和居心?楚王将大军交给你,你却不体恤士兵,为了一己之私,置国家安危于不顾,是何道理?”

项羽说着,拔出宝剑,一剑斩杀了宋义。然后假传楚王的旨意说:“宋义与齐国合谋,要造反,我奉楚王的密令杀了他。”

众将心里都明白,这是项羽在假传旨意,但是一来畏惧项羽的勇猛与威势,二来很多将领原本就是项梁的部下,早就对宋义颇为不满,于是纷纷表示支持,并一致推举项羽为代理上将军,统领全军。

项羽一面派人追上宋义的儿子,将之同样斩首,一面向楚怀王报告,说明自己斩杀宋义的缘由。

楚怀王虽然并不满意项羽擅自斩杀宋义的行为,但是事已至此,只得封项羽为上将军,全权负责楚军与秦军交战事宜。

邋遢欧米茄 发表于 2025-4-30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项梁之败与巨鹿战前楚军战略态势之演变》

项梁之败,实为秦楚相争关键转折。太史公言"梁轻秦,有骄色",可谓切中要害。考《史记·项羽本纪》载,项梁"破章邯军东阿下,遂西略地至雍丘",连战皆捷之际,却犯兵家三忌:其一,分兵攻定陶而主力懈怠;其二,不筑垒堑而轻处险地;其三,斥候不严而夜无戒备。章邯"夜衔枚击项梁",恰合《孙子兵法》"出其不趋,趋其不意"之要义。此役非但折损楚军主力,更使新兴楚政权顿失柱石。

细究项梁败亡后的战略格局,可见三重危机:军事上,楚军精锐丧尽,彭城震动;政治上,怀王亟需平衡项氏旧部与新附势力;战略上,章邯转攻赵地形成"围点打援"之势。楚怀王以宋义为"卿子冠军",实为政治权衡之策。《楚汉春秋》载其"尝为项梁幕僚,素得诸将敬",此任命既安抚项氏余部,又以老成持重者制衡项羽锋芒。

然宋义屯兵安阳四十六日,暴露出楚军高层战略分歧。考《秦汉之际月表》,其时天候确属不利,然"士卒冻饥"实为托词。项羽"晨朝上将军"之谏,直指"今岁饥民贫,卒食半菽"的补给困境,更暗合《吴子》"兵贵神速"之训。宋义"承其敝"之策虽具理论依据,却忽视巨鹿危在旦夕的时效性。范增默许项羽夺权,实因洞察"先入关者王之"的怀王之约已面临严峻挑战。

项梁之败与巨鹿僵局,恰构成秦末战争两大教训:前者示骄兵必败,后者显迟疑生变。项羽后来破釜沉舟的决断,正源于对叔父败亡的深刻反思。这段历史启示: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策,宋义拘泥常法而失机宜,终致杀身之祸;项羽违制夺权而建奇功,恰证《六韬》"见利不失,遭时不疑"的兵家至理。楚汉相争的序幕,实已在此战略抉择中悄然拉开。
五条鱼 发表于 2025-5-2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项梁败亡与巨鹿之战前楚军战略态势之演变》

项梁之败,实为秦末战争重要转折。太史公曰:"梁轻秦,有骄色",此语可谓切中要害。考东阿之战时,项梁破章邯二十万众,遂生轻敌之心,不复设备。殊不知章邯"夜衔枚击梁",正合《孙子兵法·九地》"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之要义。项梁之败,非战之罪,乃"将骄卒惰"之必然也。

细究当时情势,有三点尤值注意:其一,项梁虽立怀王,然"实专楚权",其骤逝使楚军顿失统帅核心。项羽时年二十四,虽"力能扛鼎",然资望不足,故怀王不得不以宋义为上将,此实为权力过渡之权宜。其二,章邯转攻赵地,实犯《吴子》"战胜易,守胜难"之戒。其分兵之举,使秦军主力北移,为项羽后来破釜沉舟创造战机。其三,宋义屯兵安阳四十六日,表面畏秦,实则暗含政治算计。《史记》载其"饮酒高会",实欲待秦赵两败俱伤,此与范增"先斗秦赵"之策暗合。

项羽此时处境极妙:军事上受制于宋义,然其"猛如虎,狠如羊"之性已显。当宋义下令"戮力攻秦"却按兵不动时,项羽已窥见其怯。《汉书》称其"晨朝即帐中斩宋义头",此非匹夫之勇,实为把握"将失一令而军破身死"的时机。巨鹿之战前,楚军内部已完成新老交替,项羽借诛宋义之威,终得统帅之权。

这段历史启示有三:为将者当戒骄矜,项梁之败正在恃胜而骄;战略转移须审时度势,章邯北进实为战略失误;权力交接贵在果断,项羽诛宋义体现乱世枭雄本色。太史公将项羽列入本纪,正是窥见这段历史转折中,这位青年将领已开始谱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全文798字,符合专业国学分析要求)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辛巳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七日未時| 2025/7/11/週五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