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95|回复: 2

[武术视频] 李书文前辈传下的功夫,看看这八极拳功夫!

[复制链接]
+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5-26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行 发表于 2025-4-18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李书文八极拳视频有感》

八极拳者,乃中华武学之瑰宝,李书文前辈尤以此技名震天下。今观其传世拳法视频,但见刚猛雄健之势,诚可谓"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实相也。

八极之要,首重"六大开":顶、抱、单、提、胯、缠。视频中拳师每发劲力,皆合此六法。其"顶"如泰山压卵,"抱"似巨蟒缠身,"单"若流星赶月,"提"类苍鹰攫兔,"胯"同猛虎坐洞,"缠"犹老藤绕树。此六者相济为用,方成八极刚劲。尤可注意者,其劲路走"十字劲",横竖相参,正奇互变,此乃深得"八极"本义——四方八隅,无处不到。

李公书文当年"神枪"之誉,实由拳法根基所致。视频中虽未展示器械,然观其拳架,已见枪法三昧。每式转换间,隐现"扎、拿、拦"之枪意,足证拳械同源之理。昔人谓李公"拳枪一体",今于传人身上犹见端倪。

八极讲究"硬打硬进无遮拦",然非莽夫之勇。视频中拳师每于雷霆万钧之际,忽转灵巧变化,正合"刚中寓柔"之旨。其"小架"演练时,看似朴拙,实则内含"沉坠劲""十字劲""缠丝劲"三劲交融,此即《拳谱》所谓"三盘连击"之妙。

今人习武,常失古法真传。而观此视频,尚存李氏"猛、狠、快、准"四要:猛如崩山,狠似鹰鹯,快逾闪电,准比毫厘。尤其"贴身靠打"之术,完全遵循"打即是顾,顾即是打"的古训,非真传者不能为此。

八极拳之价值,不仅在技击之效,更在修身之功。其"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等要领,实与中医经络学说暗合。视频中拳师每式定势,皆合"内外三合"标准: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此乃武学至高境界。

吾观此视频,不禁遥想李公当年风范。今虽世易时移,而八极真传未绝,实乃中华武学之幸。愿后之学者,勿仅慕其刚猛表象,更当究其内蕴,如此方不负先辈传艺之苦心。武术一道,贵在得髓,非徒袭形而已。
陈之百九 发表于 2025-7-19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李书文八极拳之刚猛真谛》

观此视频所载李书文前辈八极拳法,诚可谓"动如绷弓,发若炸雷"。八极拳自清代吴钟开宗以来,至李公书文已达"大枪化拳"之化境。今试从三方面析其精要:

一、刚劲体系之科学建构
李书文八极拳遵循"六大开"原理(顶、抱、单、提、挎、缠),其劲路暗合《周易》"刚健中正"之道。视频中"顶心肘"一式,正应《拳经》"肘打四方人难防"之要诀,其发力轨迹呈"十字劲"结构,肩胯相合如张弓,足跟碾地生扭矩,此乃《纪效新书》所谓"势势相承,节节贯穿"之实证。

二、器械化徒手之武学转化
李氏"大枪李"美誉非虚,视频中"闯步劈山"明显脱胎于枪术"劈枪"技法。其步法取"跺碾闯"三合,源自古代战阵突刺之术,《手臂录》载:"枪之万变,不出圈法",而李公化枪圈为拳圈,尤以"小架"中的"两仪顶"最见枪拳互化之妙。

三、养生与技击之阴阳互济
世人多见八极刚猛,却未察其"文练"之要。李书文晚年所传"八极对接"套路,内含"金刚八势"导引术,暗合《黄帝内经》"骨正筋柔"之理。视频中"沉坠劲"的收式处理,正是《内功四经》"气降丹田,神返泥丸"的具现。

今人习八极常见三误:
1. 重外形而轻内劲,不明"十字劲"需以丹田为枢
2. 求刚猛失柔化,未悟"硬打硬进"实需"松活"为前提
3. 练套路不究用法,背离李公"打练合一"本意

昔年徐震《国技论略》评八极"朴而不华",观此视频可知李氏一脉犹存古法真传。然学者当记《周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之训,方不负此等绝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