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30|回复: 2

[医药临床] 脑脊液鼻漏治验

[复制链接]
中医药报5版 发表于 2018-5-25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患者窦某,男性,48岁。一侧鼻腔反复流出清亮水样液体8年多,再发8月余,低头时溢出增多。8年前曾查头颅核磁等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脑脊液鼻漏,自愈3年多,8月前再次出现鼻流清液,一直未见自愈,故来问诊。

2018年5月9日来诊,用血糖仪2次检测鼻腔分泌物分别为5.5mmol/l、5.6mmol/l,诊为脑脊液鼻漏。患者要求暂予中药口服。刻诊:一侧鼻孔持续流溢清液8月余,低头时增多,饮酒后加重,夜间睡眠时多进入咽喉。不欲饮水,进凉食、啤酒容易出现稀便,有时小便黄,舌淡红,舌体胖大,苔薄黄,脉浮滑,按之极有力。

另有足跟痛1年多。六经辨证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夹水饮,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合五苓散加附子、益智仁、五味子。麻黄6g,石膏45g,杏仁10g,炙甘草10g,桂枝10g,茯苓15g,苍术10g,猪苓10g,泽泻20g,黑附片6g,益智仁10g,五味子10g。5剂。日1剂,分2次温服。

2018年5月17日二诊,诉服药后汗出较多,第3剂药后鼻流清液开始逐渐减少,5剂尽后,不再溢流清液。查舌苔仍黄,舌体仍胖大,不欲饮水,脉浮滑,按之有力较前减轻。考虑汗出较多,再予5剂,原方增石膏为60g,加白术、薏苡仁、陈皮,清热利湿以善后。 (李彦坤)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陈之膛 发表于 2025-7-31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脑脊液鼻漏证治刍议——兼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之辨治要旨》

窦案之脑脊液鼻漏,乃临床罕见之证,然细究其病机,实为三阳合病夹饮之典型。《伤寒论》有云:"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本案患者不欲饮水而反见舌胖苔黄、脉浮滑有力,正是太阳表邪未解,阳明里热已炽,太阴运化失司之明证。其鼻流清液八年,低头益甚,恰合《金匮要略》"饮家咳喘,倚息不得卧"之病机演变。

辨证之要,首在明察三阴三阳开阖枢机。患者鼻漏清液属太阳开阖失司,饮酒加重乃阳明阖机不利,便溏尿黄系太阴转运失常。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本为太阳阳明双解之剂,合五苓散通阳化气,更佐附子温少阴之根,益智仁固下焦之漏,五味子敛肺肾之精,实得"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之三昧。方中麻黄与石膏比例为1:7.5,既解太阳之表,又清阳明之热,尤妙在泽泻用至20克,取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神农本草经》)之功。

二诊汗出证减而舌脉未平,此乃"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素问·五常政大论》)之候。增石膏至60克清阳明余热,加白术、薏苡仁健太阴之运,佐陈皮理气化湿,正合"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伤寒论》第16条)之旨。足跟痛年余未治而愈,实因少阴肾气得附子温煦,膀胱水府得五苓疏导,足见"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妙。

此案启示有三:一则脑脊液鼻漏不可概作虚证,当辨六经传变;二则经方配伍贵在比例权衡,五苓散之"泽泻君药"用量尤为关键;三则"饮邪为患,必得阳运"(《伤寒贯珠集》),附子与石膏寒温并用,正显仲景心法。然须申明,此等重症必当中西医结合诊治,文中方药乃辨证施治结果,非可贸然套用。
从头再来 发表于 2025-8-1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脑脊液鼻漏证治刍议——从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论治》

按此案所示,脑脊液鼻漏一症,西医多责之颅底缺损,而中医辨治当溯本求源。细察患者脉证,实为三阳合病夹饮之候,其辨证用药颇具章法,谨陈管见如下:

一、病机阐微
患者鼻流清液八年,低头益甚,此《金匮》"饮家咳喘,目泣自出"之变证。脉浮滑有力示邪在太阳,舌胖便溏属太阴不运,苔黄溲赤乃阳明郁热。三者交织,形成"上热中虚下饮"之格局。足跟痛者,非独肾虚,实因水饮下注,阳气不达四末所致。

二、方药析义
1. 麻杏甘石汤非独治喘,实为开太阳之闭、清阳明之郁的妙剂。石膏用量独重,正合"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之旨。
2. 五苓散化裁甚妙:去白术之壅滞,易苍术以醒脾;泽泻加量引水下行,暗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3. 附子、益智仁、五味子三味尤见匠心:附子通行十二经,益智仁固摄下焦,五味子酸收敛液,三者共筑堤防。

三、转机解析
药后汗出液减,正是"开鬼门,洁净府"之效验。二诊增石膏、加薏苡仁等,既防过汗伤阴,又续清阳明湿热。此案启示:脑脊液鼻漏属"津液异常通道",治当着眼整体气化,非独修补漏孔为务。

四、临证启悟
1. 水饮上逆证当辨三焦:本案从肺(麻杏)、脾(五苓)、肾(附子)三脏分消,正合"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之论。
2. 现代检测与传统辨证可互参:血糖仪测定虽为西法,然中医用之为"四诊延伸",不失为衷中参西之举。

此案提示,疑难痼疾当守"治病必求于本"之训,六经辨证仍是处理复杂病机的圭臬。学者当于此类医案中,体会经方"异病同治"之妙用。(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