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80|回覆: 1

[醫藥臨床] 補腎與女性更年期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4版 發表於 2018-5-25 20: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腎者藏精,內舍元陽,爲人體真陰真陽聚會之處,故稱『水火之宅』。其中陰精爲陽氣之本,受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的不斷供給,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人到40歲以後,陰精開始衰虛,漸致衰老,然腎爲水髒主藏精氣,五臟六腑之精皆由腎所養。五臟六腑之陽氣也由腎陽溫煦。故腎爲人體各臟腑調節的中心。女性更顯如此,女性40歲後腎氣轉衰,天癸不及,逐漸進入更年期。經云:『七七而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可見,腎氣與女性更年期的來臨有密切重要的關係。

臨床中引起腎精不足的原因很多,如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補養不足、情感內傷、勞倦過度、房事不節、飲食失宜、六淫傷害、久病多疾等方面,這些也是引起腎虛而致衰老的原因。

補腎中藥可以補充腎精的虧損、調整陰陽平衡,對女性更年期及抗衰老有明顯作用,歷代醫家對此多有論述。女性更年期的腎虛,多爲年齡增長、機能衰退、慢性消耗所致。由於先天稟賦、生活條件、體質狀況不同,故臨床表現也各有異,腎虛的表現常見精神不振、疲勞、筋骨酸痛、腰膝酸軟、記憶力減退、皮膚枯燥、頭暈耳鳴、頭髮枯脫、牙齒鬆動。陰虛則見五心煩熱、失眠、口乾、大便乾結、舌紅少苔脈細數等。偏陽虛 ,則見畏寒肢冷、面白、小便頻而清長、大便溏薄,舌淡脈沉遲等。

臨床上應用補腎治療的方法,原則是補腎爲主,兼調脾胃,以填補陰精爲主,配以補陽,藥性宜甘溫,少用苦寒辛燥。筆者自擬補腎固本丸常獲良效。藥用:制首烏120克、枸杞子120克、菟絲子100克、桑寄生100克、炒山藥200克、熟地150克、山萸肉120克、杜仲90克、覆盆子120克、川斷60克、五味子50克、黨參120克。陽虛加補骨脂60克、胡桃肉90克。兼陰虛症狀者,加麥冬100克、女貞子120克。兼脾虛者加白朮100克、炮扁豆120克。上藥共研爲末,每服10克,日服二次,溫開水送服。此方也可減量作湯劑服用。

現代醫學研究,補腎藥有調節神經及內分泌作用,可減緩衰老過程,對身體健康大有益。更年期婦女,腎精虧損是必然的趨勢,故更應注意養生,生活有節,起居有時,情緒樂觀,飲食富於營養,積極治療疾病,適時鍛鍊身體。保持腎氣充盈,維持腎中陰陽協調,可安全度過更年期,並有效延緩衰老。(王金亮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丁里 發表於 2025-5-3 04: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腎精虧虛與女性更年期調攝之道】

腎爲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其生理特性與女性"七七"之年的生理轉折密切相關。今就腎氣與更年期之關聯,補述數端以闡發其要。

一、腎氣盛衰與天癸竭止的生理基礎
【素問·上古天真論】明言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此乃腎-天癸-沖任軸功能衰退的自然規律。腎精包含先天之精與後天水谷之精,其盛衰直接主導生殖功能的啟閉。現代研究證實,卵巢功能衰退與下丘腦-垂體-性腺軸調控失衡相關,而中醫"腎主生殖"理論與此高度契合。

二、更年期腎虛辨證要點
臨床所見更年期症候群,當分陰陽爲綱:
1. 腎陰虛證:多見潮熱盜汗、咽干顴紅,此乃陰不制陽,虛火內擾。舌象多見舌紅少津,脈細數。
2. 腎陽虛證:常見畏寒肢冷、夜尿頻多,此爲命門火衰,失於溫煦。舌淡胖有齒痕,脈沉遲。
3. 腎精虧虛:多見健忘耳鳴、發墮齒搖,屬精不化髓,髓海不足。舌淡苔薄,脈弱。

三、補腎固本之用藥法度
王氏補腎固本丸深得"陰中求陽"之旨,其組方特點有三:
1. 陰陽雙補:以熟地、山萸肉填精,佐菟絲子、杜仲溫陽,符合"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之訓。
2. 脾腎同調:配伍山藥、黨參,取"後天養先天"之義。
3. 動靜結合:五味子收斂固澀,與川斷通行之性相得益彰。

四、臨證加減要領
1. 陰虛火旺者,可酌加知母、黃柏,但須中病即止,防苦寒傷胃。
2. 陽虛水泛者,宜加肉桂、附子,需注意"少火生氣"原則。
3. 兼肝鬱者,當配柴胡、香附,遵循"乙癸同源"之治。

五、養生調攝要點
1. 起居:亥時入睡以養腎陰,辰時起床以助腎陽。
2. 飲食:黑豆、核桃等色黑入腎之品可常食,但需辨證施膳。
3. 導引:推薦練習八段錦"兩手攀足固腎腰"式,配合湧泉穴按摩。

結語:
女性更年期之調治,當以補腎爲要,但需注意三點:一忌峻補,宜平補緩圖;二忌單補,需臟腑同調;三忌只藥,須配合養生。如此方能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狀態。

(本文所述方藥需經執業中醫師辨證使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