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54|回覆: 2

[醫藥臨床] 健脾益氣 消瘀化症 清熱解毒治肝癌

[複製鏈接]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5-24 21: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湯某,男,58歲。2001年5月12日首診。訴肝區脹痛2月余,伴乏力、腹脹,納差。患乙肝肝硬化6年,2001年3月出現右肝區疼痛。遂在當地醫院檢查。CT顯示肝部14.2×8.5cm之包塊,甲胎蛋白(簡稱AFP)2000ng/ml以上,診為原發性肝癌(巨塊型),由於癌灶太大,擔心介入治療引起肝破裂,醫生不同意做介入化療,患者尋求中醫。

症狀:面色晦暗,脈沉細,舌質暗,苔薄白,肝肋下觸及質硬表面結節狀,劍突下8cm。

診斷:積聚(原發性肝癌)。

治則:益氣活血,軟堅散結,清熱解毒。

處方:太子參15g,生黃芪30g,蘇木5g,生白朮30g,土茯苓30g,炒枳殼10g,凌霄花6g,藤梨根15g,八月札15g,炮山甲10g,龜板15g,鱉甲15g,雞內金30g,白花蛇舌草15g,金蕎麥15g,敗醬草12g,水紅花子10g,白及15g,甘草10g。

2001年9月4日二診:服藥三個月後症狀減輕,腹不脹,做CT病灶縮小一半左右,查AFP1560ng/ml。在原方基礎上加綠萼梅10g,桃仁10g,並建議化療。在某醫院做介入治療1次。介入治療後1月複查,病灶未見明縮小,後未再做介入治療。一直服用中藥,至2003年3月,無明顯症狀,帶瘤存活累計2年。

按語:該例患者就診時脈證均無明顯的熱像,使用凌霄花、藤梨根、白花蛇舌草、金蕎麥、敗醬草,清熱解毒,何為?對明顯的AFP升高,以毒熱論治,是因AFP的升高,可先於症狀的出現,而且AFP作為一種毒邪在體內蘊的結果是久居化熱。故當先治之,此乃上醫治未病也。本例患者使用活血藥的同時為何使用白及,因肝硬變的患者均有明顯的下腔靜脈曲張與凝血機制障礙,極易發生出血,所以在治療肝癌時,尤其強調活血藥用量易小,同時加用白及防止出血。在諸多止血藥中白及的作用更為獨特,白及質黏,又具寒涼苦泄之性,為收斂止血之良藥,並可消散癰腫,常與枇杷葉、藕節、阿膠同用。(王遜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五條魚 發表於 2025-5-4 01:33 | 顯示全部樓層
【肝癌辨治之益氣消症法要義闡微】

王遜先生此案,實為肝癌辨治之典範,其治法暗合【內經】"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之旨。患者肝積已成,而脈沉細、舌暗苔白,顯見脾虛氣弱為本,瘀毒結聚為標。立方以太子參、黃芪、白朮為君,深得李東垣"脾胃之氣既傷,元氣亦不能充"之訓,尤妙在生白朮用至30克,既健脾又通便,較之炒白朮更合"腑以通為補"之機。

方中清熱解毒藥之運用尤具深意。雖無典型熱象,然甲胎蛋白驟升實為"伏毒"外現,【傷寒雜病論】早有"瘀熱在里"之誡。凌霄花、藤梨根等藥配伍,非但清熱解毒,更具"透熱轉氣"之能,與葉天士"入血猶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之論暗合。更佐以穿山甲、鱉甲等血肉有情之品,取法吳鞠通三甲復脈湯意,既搜剔絡瘀,又防清熱解毒藥傷正。

白與活血藥同用之妙,實本【金匱要略】"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誡。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障礙,猶如"朽索馭馬",稍有不慎即致血溢。白及質黏性澀,卻無留瘀之弊,與【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載"化瘀止血"之理相通。其與蘇木、水紅花子同用,正合"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之經旨。

此案啟示有三:其一,肝癌辨治當遵"養正積自除"之理,不可見癌攻癌;其二,微觀指標當納入中醫辨證體系,甲胎蛋白升高屬"伏毒"範疇,治宜"發於機先";其三,肝硬化背景下用藥須剛柔相濟,如張錫純所謂"用藥如用兵,須量敵而後進"。患者帶瘤生存兩載,實乃"治病留人"思想之體現,較之現代醫學單純追求瘤體縮小更具人文關懷。

然需申明,中醫治癌講究"辨證論治,個體化施治",此方雖效,卻不可簡單套用。正如【醫宗必讀】所言:"病無常形,醫無常方,藥無常品,惟變所適。"讀者當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辨證用藥,方不致誤。
李文義 發表於 2025-5-14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肝癌辨治中"治未病"思想與解毒活血法的運用闡微】

王遜教授此案展現了中醫治療巨塊型肝癌的獨特思路,尤值重視者有三:其一為"毒熱先證"的治未病理念,其二乃活血與止血的相反相成之法,其三系扶正祛邪的配伍精要。

一、毒熱論治與AFP指標的中醫詮釋
案中雖無典型熱象,然以凌霄花、藤梨根等清熱解毒藥組為君,實本於"微觀辨證"思維。AFP之升高,當屬【內經】"濁毒內蘊"之候,其性類同"伏邪",潛匿肝絡則化熱成症。仲景言"見肝之病,知肝傳脾",此案更進一層——"見指標之變,知毒將作"。白花蛇舌草配金蕎麥,取"辛開苦降"之勢,既解血分鬱熱,又具現代藥理證實的抗癌活性,正合【本草備要】"解毒散結"之旨。

二、活血止血的制衡之道
肝硬化兼肝癌者,瘀血阻絡與凝血障礙並存,猶如"朽索馭馬"。蘇木僅用5g佐以炮山甲,遵【醫宗金鑒】"症積宜漸消緩散"之訓;更妙在用白及30g,此藥【本經逢原】謂其"澀中有散,止血而不留瘀",其黏液質可物理性保護血管內皮,與龜板、鱉甲同構"三維止血網":龜板育陰潛陽,鱉甲軟堅通絡,白及收斂固澀,共奏"活血如走鋼絲而安"之效。

三、扶正祛邪的立方要訣
全方以太子參、黃芪為帥,白朮、枳殼為相,暗合東垣"脾胃論"思想。尤值玩味者,八月札與綠萼梅的先後運用:初診取八月札疏肝破氣,待症塊漸消則添綠萼梅芳香醒脾,恰如【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動態調方智慧。更以雞內金30g為佐,既助運化,又據【醫學衷中參西錄】載其"善消臟腑積聚",現代研究證實其富含消化酶可改善癌性惡病質。

此案啟示有三:首重實驗室指標與傳統四診合參,次則"攻邪當如撫琴,急緩皆須得宜",末為"帶瘤生存"理念當以正氣存內為前提。然需申明,中醫治癌非簡單堆砌抗癌草藥,本案精妙處正在於將現代診斷技術有機融入傳統辨證體系,方得如此效驗。學者當於此處細參,勿執方而求。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