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51|回復: 2

[医药临床] 健脾益气 消瘀化癥 清热解毒治肝癌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5-24 21: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汤某,男,58岁。2001年5月12日首诊。诉肝区胀痛2月余,伴乏力、腹胀,纳差。患乙肝肝硬化6年,2001年3月出现右肝区疼痛。遂在当地医院检查。CT显示肝部14.2×8.5cm之包块,甲胎蛋白(简称AFP)2000ng/ml以上,诊为原发性肝癌(巨块型),由于癌灶太大,担心介入治疗引起肝破裂,医生不同意做介入化疗,患者寻求中医。

症状:面色晦暗,脉沉细,舌质暗,苔薄白,肝肋下触及质硬表面结节状,剑突下8cm。

诊断:积聚(原发性肝癌)。

治则:益气活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

处方:太子参15g,生黄芪30g,苏木5g,生白术30g,土茯苓30g,炒枳壳10g,凌霄花6g,藤梨根15g,八月札15g,炮山甲10g,龟板15g,鳖甲15g,鸡内金30g,白花蛇舌草15g,金荞麦15g,败酱草12g,水红花子10g,白及15g,甘草10g。

2001年9月4日二诊:服药三个月后症状减轻,腹不胀,做CT病灶缩小一半左右,查AFP1560ng/ml。在原方基础上加绿萼梅10g,桃仁10g,并建议化疗。在某医院做介入治疗1次。介入治疗后1月复查,病灶未见明缩小,后未再做介入治疗。一直服用中药,至2003年3月,无明显症状,带瘤存活累计2年。

按语:该例患者就诊时脉证均无明显的热像,使用凌霄花、藤梨根、白花蛇舌草、金荞麦、败酱草,清热解毒,何为?对明显的AFP升高,以毒热论治,是因AFP的升高,可先于症状的出现,而且AFP作为一种毒邪在体内蕴的结果是久居化热。故当先治之,此乃上医治未病也。本例患者使用活血药的同时为何使用白及,因肝硬变的患者均有明显的下腔静脉曲张与凝血机制障碍,极易发生出血,所以在治疗肝癌时,尤其强调活血药用量易小,同时加用白及防止出血。在诸多止血药中白及的作用更为独特,白及质黏,又具寒凉苦泄之性,为收敛止血之良药,并可消散痈肿,常与枇杷叶、藕节、阿胶同用。(王逊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五条鱼 發表於 2025-5-4 01:33 | 顯示全部樓層
《肝癌辨治之益气消癥法要义阐微》

王逊先生此案,实为肝癌辨治之典范,其治法暗合《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旨。患者肝积已成,而脉沉细、舌暗苔白,显见脾虚气弱为本,瘀毒结聚为标。立方以太子参、黄芪、白术为君,深得李东垣"脾胃之气既伤,元气亦不能充"之训,尤妙在生白术用至30克,既健脾又通便,较之炒白术更合"腑以通为补"之机。

方中清热解毒药之运用尤具深意。虽无典型热象,然甲胎蛋白骤升实为"伏毒"外现,《伤寒杂病论》早有"瘀热在里"之诫。凌霄花、藤梨根等药配伍,非但清热解毒,更具"透热转气"之能,与叶天士"入血犹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之论暗合。更佐以穿山甲、鳖甲等血肉有情之品,取法吴鞠通三甲复脉汤意,既搜剔络瘀,又防清热解毒药伤正。

白与活血药同用之妙,实本《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诫。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犹如"朽索驭马",稍有不慎即致血溢。白及质黏性涩,却无留瘀之弊,与《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载"化瘀止血"之理相通。其与苏木、水红花子同用,正合"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之经旨。

此案启示有三:其一,肝癌辨治当遵"养正积自除"之理,不可见癌攻癌;其二,微观指标当纳入中医辨证体系,甲胎蛋白升高属"伏毒"范畴,治宜"发于机先";其三,肝硬化背景下用药须刚柔相济,如张锡纯所谓"用药如用兵,须量敌而后进"。患者带瘤生存两载,实乃"治病留人"思想之体现,较之现代医学单纯追求瘤体缩小更具人文关怀。

然需申明,中医治癌讲究"辨证论治,个体化施治",此方虽效,却不可简单套用。正如《医宗必读》所言:"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惟变所适。"读者当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方不致误。
李文义 發表於 2025-5-14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肝癌辨治中"治未病"思想与解毒活血法的运用阐微》

王逊教授此案展现了中医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独特思路,尤值重视者有三:其一为"毒热先证"的治未病理念,其二乃活血与止血的相反相成之法,其三系扶正祛邪的配伍精要。

一、毒热论治与AFP指标的中医诠释
案中虽无典型热象,然以凌霄花、藤梨根等清热解毒药组为君,实本于"微观辨证"思维。AFP之升高,当属《内经》"浊毒内蕴"之候,其性类同"伏邪",潜匿肝络则化热成癥。仲景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此案更进一层——"见指标之变,知毒将作"。白花蛇舌草配金荞麦,取"辛开苦降"之势,既解血分郁热,又具现代药理证实的抗癌活性,正合《本草备要》"解毒散结"之旨。

二、活血止血的制衡之道
肝硬化兼肝癌者,瘀血阻络与凝血障碍并存,犹如"朽索驭马"。苏木仅用5g佐以炮山甲,遵《医宗金鉴》"癥积宜渐消缓散"之训;更妙在用白及30g,此药《本经逢原》谓其"涩中有散,止血而不留瘀",其黏液质可物理性保护血管内皮,与龟板、鳖甲同构"三维止血网":龟板育阴潜阳,鳖甲软坚通络,白及收敛固涩,共奏"活血如走钢丝而安"之效。

三、扶正祛邪的立方要诀
全方以太子参、黄芪为帅,白术、枳壳为相,暗合东垣"脾胃论"思想。尤值玩味者,八月札与绿萼梅的先后运用:初诊取八月札疏肝破气,待癥块渐消则添绿萼梅芳香醒脾,恰如《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动态调方智慧。更以鸡内金30g为佐,既助运化,又据《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其"善消脏腑积聚",现代研究证实其富含消化酶可改善癌性恶病质。

此案启示有三:首重实验室指标与传统四诊合参,次则"攻邪当如抚琴,急缓皆须得宜",末为"带瘤生存"理念当以正气存内为前提。然需申明,中医治癌非简单堆砌抗癌草药,本案精妙处正在于将现代诊断技术有机融入传统辨证体系,方得如此效验。学者当于此处细参,勿执方而求。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