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86|回復: 1

[医药临床] 中药熏洗防治手脚多汗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5-24 12: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从中医角度分析,手脚出汗与人的体质有关,一般以下四种体质可致手脚多汗:

湿热下趋:20~40岁的人,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平时喜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规律,导致脾胃功能虚弱造成的。而脾胃有运水化湿的功能,此项功能一弱,湿热便会郁积在体内。湿热下趋,从而引起四肢末梢多汗,尤以双脚出汗更为常见,占到70%~80%。对于这类人群,建议可用苦瓜、薏米、山药、红枣、莲子等,有健脾作用的食材熬粥服用。

阴虚血热:在手脚出汗的同时,还伴有口干舌燥、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情况,属阴虚血热。对于这样的人,在治疗时需要滋阴养血、凉血祛风,可服用知柏地黄丸、防风通圣丸等进行调节。

肠内不洁:若手足心多汗,伴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

胃中有热:若有手足心多汗,伴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服用清胃热的中药,如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

中药熏洗:苍术9g,苦参20g,黄柏9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石膏(先煎)20g,川母9g,白芷9g,艾叶9g,甘草6g等中药熬成汁,先用热气熏蒸双脚10分钟左右,待水温合适,再泡洗20分钟左右,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可预防大量出汗。

在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少食肥甘厚味、油腻之物。海鲜、鱼虾、鸡肉、羊肉等尽量不吃,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和酒精的刺激。建议平时穿透气性较好的宽松鞋袜,有助于汗液的蒸发,避免引起脚气、皮炎等皮肤问题。(韦良渠)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金不右 發表於 2025-4-6 17:43 | 顯示全部樓層
《手足多汗证治发微——兼论熏洗疗法之运用》

手足多汗一症,《内经》谓之"手足漐漐汗出",乃阳气不能固护腠理使然。今观韦君所述四端,颇得经旨,然犹有可申论者。

湿热下趋者,实为太阴失运、阳明不降之候。《伤寒论》言"阳明病,法多汗",盖因脾胃为仓廪之官,主运化水谷。肥甘厚味滞于中焦,则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湿热蕴结,循经下注。非独苦瓜、薏苡仁可治,余尝用李东垣清暑益气汤加减,佐以苍术、黄柏升降气机,尤见其效。

至若阴虚血热证,韦君举知柏地黄丸固是正治。然《温病条辨》云:"汗出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此证若见舌绛无苔,脉细数者,当参以三甲复脉汤意,更入糯稻根、浮小麦以敛阴止汗,则标本兼顾矣。

肠内不洁与胃中热二证,皆属阳明腑实。然临证须辨燥屎与宿食之别:承气汤证多见潮热谵语,而保和丸证常见嗳腐吞酸。韦君未明言区分,学者当细审之。

所述熏洗方甚妙,取义"其在外者,汗而发之"。方中苍术、苦参燥湿,黄柏、石膏清热,白鲜皮、地肤子祛风,暗合"风能胜湿"之旨。然余每加明矾10克,以其酸涩收敛之功,更助止汗之效。熏蒸时当注意:水温宜保持在40℃左右,过热则伤阴血,过凉则药力不达。

至若饮食禁忌,韦君所言极是。然《饮膳正要》云:"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调摄之道,不仅在避忌,更须讲究四时调摄。如春季宜食荠菜疏肝,长夏当用扁豆化湿,秋令可服梨汁润燥,冬月适进羊肉温补,此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要义也。

今人治手足汗,多求速效而用西药止汗剂,此乃"扬汤止沸"之举。中医外治之法,除熏洗外,尚可配合穴位敷贴(如五倍子末调醋敷涌泉)、艾灸(取阴郄、后溪诸穴),皆能收"治病求本"之功。学者当知,汗证调治贵在持之以恒,非朝夕可愈也。

(按:本文所述诸法,须辨证施治。患者体质各异,用方遣药当咨询执业中医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