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26|回復: 1

[医药临床]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面瘫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5-23 21: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面神经瘫痪简称面瘫,西医称为面神经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面瘫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多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垂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病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在治疗方面中医具有优势,常用的名方有牵正散或补阳还五汤。兹举临床常用之补阳还五汤治疗面瘫的病例如下:

齐某,男性,54岁。因喝水时左侧漏水,左侧面部歪斜麻木2天来诊。现左侧鼻唇沟变浅,不能闭眼,伸舌偏向右侧。患侧枕后痛。患者舌淡苔薄白腻,脉细滑。诊断为面瘫(气虚血瘀,痰浊阻滞,经络失养)。治以补阳还五汤加减,处方如下:黄芪30g,当归12g,川芎12g,桃仁9g,红花6g,赤芍9g,地龙9g,法半夏12g,陈皮9g,茯苓15g,炙甘草9g,秦艽15g,葛根20g,石菖蒲9g。7剂。每日1剂,水煎服,2次。同时每日肌注维生素B1和B12各1次。另外嘱患者注意避风寒、多休息。

方中以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通经络为主方,加二陈汤燥湿化痰,加石菖蒲开窍豁痰,秦艽祛风除湿,葛根升阳解表,有很好的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作用。

患者治疗1周后,复诊症状明显减轻,除了面部还稍微看得出歪斜,其余基本已经痊愈。效不更方,原方再进1周,嘱其每天自己按摩患侧面部数次,每次10分钟。本患者面瘫发病严重,但是恢复很快,可见补阳还五汤治疗面瘫确实有效。(刘立红 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大河村卫生室)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一席事 發表於 2025-6-28 08:38 | 顯示全部樓層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面瘫的临证思辨与理论探微》

面神经瘫痪一证,古称"口僻""口喎",属中医学"中风-中经络"范畴。《灵枢·经筋》言:"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已明示其病机与经络气血失调密切相关。今观此案,医者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施治,实得王清任"气虚血瘀"论治之三昧,且暗合朱丹溪"痰瘀同治"之旨,颇具章法。

本案辨证要点有三:其一,患者年逾五旬,舌淡脉细,此气虚之明证;其二,面部麻木、枕后痛,乃血瘀络阻之象;其三,苔白腻脉滑,系痰浊阻滞之候。医者以黄芪为君,大补脾胃之气,佐归、芎、桃、红、芍、龙活血通络,正合《医林改错》"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之论。尤妙在加二陈汤化痰湿,石菖蒲开窍,秦艽祛风,葛根升清,使补而不滞,通而不耗,深得配伍之妙。

考补阳还五汤本为中风后遗症而设,今移治面瘫,体现中医"异病同治"之精髓。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方中黄芪多糖能调节免疫功能,地龙含蚓激酶可改善微循环,川芎嗪能扩张血管,此与西医改善神经营养、促进血液循环之理不谋而合。然中医之妙,更在整体调燮,非单纯药理作用可尽释。

临证之际需注意:1)急性期风邪未净者,当加防风、白附子;2)恢复期肌肉跳动者,宜佐全蝎、僵蚕息风;3)后遗症状当配合针灸。本案医嘱避风寒、辅以按摩,正合《内经》"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之训。

此案启示:治面瘫不可拘泥"风痰"旧说,当详辨气血虚实。补阳还五汤之运用,贵在掌握"气虚血瘀"病机,若见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则非所宜。吾辈临证,当遵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教,方能曲应临床万变之机。
风扇跳舞 發表於 2025-7-6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补阳还五汤治疗面瘫的机理与临证思辨》

面神经瘫痪一证,在《黄帝内经》中已有"卒口僻"的记载,其病机关键在于"经筋失养,气血不荣"。观今之临床,补阳还五汤治疗此疾确有奇效,然须明辨病机,方能奏效。本案治疗之妙,正在于深谙"气虚血瘀,痰浊阻络"之病机要旨。

补阳还五汤源自王清任《医林改错》,原为中风后遗症而设。其组方之妙,在于黄芪用量独重(本案用至30g),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本草求真》)。配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活血之品,正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古训。本案更佐二陈汤化痰湿,石菖蒲开窍,秦艽祛风,葛根升清,实为活用古方之典范。

细究本案辨证要点有三:其一,患者年逾五旬,舌淡脉细,显见气虚之象;其二,面部麻木、枕后痛,乃血瘀络阻之征;其三,苔白腻脉滑,提示痰湿内蕴。三者相兼,恰是补阳还五汤加味之适应证。方中地龙一味尤具深意,《本草纲目》谓其"性寒而下行,善于通络",与黄芪相配,一升一降,共奏通络之效。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补阳还五汤能显著改善微循环,促进神经修复。方中赤芍、川芎等药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作用;葛根所含葛根素可增加脑血流量。这些都与中医"活血通络"理论不谋而合。

临证运用此方需注意:初期风邪盛者宜加防风、白芷;痰热明显者可加竹茹、胆南星;病程日久者当增全蝎、僵蚕等虫类药。本案配合维生素B族注射及面部按摩,体现中西医结合之优势。

要言之,运用经方贵在辨证精确,加减得宜。补阳还五汤治面瘫,非通治之方,必见气虚血瘀之证乃可投之。医者当遵"有是证用是方"之训,切勿拘泥成法。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