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39|回復: 1

[医药临床] 调和诸药治虚劳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5-23 21: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赵某,女,39岁。于08年9月10日来诊。诉心慌气短,食欲不振,头晕口舌生疮,周身疲乏无力,寒热时作,观其面色萎黄,消瘦无华,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查看诸医处方多以二陈汤、半夏泻心汤、温胆汤等加减治疗,服药百余服,但未见症状缓解。近几天自觉心慌,全身乏力,动辄汗出,口舌生疮,属中医虚劳杂症。治当以调节情绪,饮食调理为主,而服诸多中药,反伤正气,故使病情有增无减。思之再三,处方甘草30g,生姜3片。3剂。每日1剂,水煎服。3日后复诊,诸症好转。加浮小麦30g,红枣5枚。5剂,每日1剂,水煎服。半月后随访,诸症消失,体渐康复。

患者患虚劳,服药众多,症状加重,当以调和,协调群药,生姜可调和胃气,助甘草以解表。二药合用共奏其功。(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丁映文 發表於 2025-5-28 18:43 | 顯示全部樓層
《调和诸药治虚劳案之经方义理探微》

赵氏虚劳一案,诚为"久药伤正"之典型,观其脉证,乃属《金匮要略》"虚劳诸不足"范畴。本案用药虽简,然深合"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之经旨,其理法可析为三端:

一、病机辨治
患者屡经化痰和胃之剂(二陈、泻心、温胆诸汤)未效,反现气阴两伤之候。舌红少苔为阴伤之象,脉沉细无力乃气虚之征,口疮频发实为虚阳浮越之兆。《内经》云"劳者温之",然前医过用辛燥,致胃气更虚,升降失司。甘草生姜汤之设,正合《伤寒论》"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的保胃气思路。

二、方药析义
首诊单用甘草30g配生姜3片,实寓深意。甘草为"国老",《本草备要》谓其"调和诸药,解百药毒",其大剂量应用既能缓急补中,又可解前药之偏。生姜辛温,《药品化义》称其"行阳分而祛寒发表,宣肺气而解郁调中",二者相伍,暗合仲景甘草干姜汤法度,共奏温复中阳之功。

三、次第调理
复诊加浮小麦、大枣,乃取甘麦大枣汤意。《金匮要略》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浮小麦养心除烦,大枣补脾和营,与首诊方相合,构成"建中—安神"的治疗次第。此正体现《医学源流论》"用药如用兵,分次第而攻守"之要诀。

本案启示有三:其一,虚劳误治当以"和法"为枢机,张仲景早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训;其二,经方运用贵在圆机活法,甘草生姜配伍既可解表,亦能安中;其三,"药简力专"乃中医至高境界,喻嘉言《医门法律》所谓"上工治病,必求其本"者,此之谓也。

注:本案甘草用量超常,当遵原注医嘱指导。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所含甘草酸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大剂量应用需防假性醛固酮增多症之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