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97|回覆: 1

[音韻學] 聲律啟蒙:九佳(二)

[複製鏈接]
詩評萬象 發表於 2018-5-20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聲律啟蒙:九佳,豐對儉,等對差

聲律啟蒙:九佳,豐對儉,等對差

朗誦者:燕敏,燕趙女子,小學教師,喜歡文學創作,猶喜古詩詞。作品散見於各大微刊。

友情客串:郭禹含小朋友。

聲律啟蒙 九佳(二)

豐對儉,等對差,布襖對荊釵①。
雁行對魚陣,榆塞對蘭崖②。
挑薺女,採蓮娃③,菊徑對苔階。
詩成對六義備,樂奏八音諧④。
造律吏哀秦法酷,知音人說鄭聲哇⑤。
天欲飛霜,塞上有鴻行已過;
雲將作雨,庭前多蟻陣先排。

【注釋】

①荊釵:用荊棘的刺做成的頭飾,貧家婦女用。釵:頭飾的一種,可用來簪住頭髮。

②行:行列。魚陣:為魚麗之陣的簡稱,古代兵法中一種車戰的陣勢。根據【左傳】桓公五年杜預的註解,是用25輛戰車斜排在前面,後面的步兵五人一組排在正面和戰車之間的空隙處。此處只用其字面上意義。榆塞:邊塞的通稱。

③薺:一種野菜,古人多在春天採摘食用,味道甘美。娃:女子的通稱。

④六義:據【詩經】的【大序】說,詩的『六義』為風、雅、頌、賦、比、興。前面的三種為詩歌的體裁,即國風(各國的民間歌謠)、大雅和小雅(周王朝王都的歌)、頌歌(廟堂祭祀用的樂歌);後面三種為詩歌表現的藝術手法,即鋪敘其事、借物比喻、借他物以起興。八音:古代的八種樂器,即金(鍾)、石(磐,一種石制的敲擊樂器)、絲(弦樂器,如琴、瑟之類)、竹(管樂器,如蕭、笛之類)、匏(笙、竽之類)、土(塤,一種用陶土燒制而成的吹奏樂器,大小似鵝蛋,形狀像中空的秤錘,上尖下平,頂上一孔為吹奏孔,前四孔後二孔可用於指按住或放開發出不同的樂音)、革(鼓)、木(柷、敔等木製打擊樂器。(zhù)柷:其形像四方形的木桶。(yǔ)敔:其形像一隻伏着的老虎)。諧:和諧。

⑤鄭聲:春秋時鄭國的歌謠。儒家認為鄭國的歌謠追求享樂太過分,擾亂了正統的音樂,要除去這不正道的歌謠,所以【論語•衛靈公】說『鄭聲淫』,【論語•陽貨】說它『亂雅樂』,【論語•衛靈公】則說要『放鄭聲』。哇:指樂聲十分靡曼。

yulinfeng 發表於 2025-4-2 13:58 | 顯示全部樓層
【聲律啟蒙】九佳(二)析義與審美旨趣

【聲律啟蒙】作為傳統蒙學經典,其九佳(二)章以精妙的聲韻對仗構建了豐富的文化意象體系。本文將從文本結構、文化內涵及聲韻特徵三方面進行解析。

一、對仗的二元結構
本章嚴格遵循"一字對"到"十一字對"的遞進式訓練體系。"豐對儉"屬概念對立,"雁行對魚陣"為自然意象對,"挑薺女對採蓮娃"乃人物活動對。尤其"造律吏哀秦法酷,知音人說鄭聲哇"一聯,通過歷史典故(秦法)與音樂批評(鄭聲)的並置,形成時空交錯的審美張力。這種對仗不僅訓練語言能力,更暗含陰陽平衡的哲學思維。

二、文化符號的深層意蘊
1. 服飾符號:"布襖荊釵"出自【列女傳】,其審美價值在於以簡素為美,與儒家"安貧樂道"思想相通。
2. 軍事意象:"魚陣"源自【左傳】車戰陣法,此處化武為文,體現"止戈為武"的轉化智慧。
3. 詩樂傳統:"六義八音"系統包含【詩經】學完整體系,其中"風雅頌"三體與"賦比興"三法,構成儒家文藝觀的核心範式。

三、聲韻的教化功能
末聯"天欲飛霜"與"雲將作雨"運用"平仄仄平"的交替韻律,模擬自然節律。這種聲韻訓練不僅培養語感,更暗合【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的美學思想。童蒙在誦讀中,無形接受天人合一的哲學薰陶。

當代傳承啟示:
1. 教學層面:可結合"挑薺採蓮"等生活場景,開展傳統文化體驗教學。
2. 創作啟示:"菊徑苔階"的意象組合方式,可為現代文學創作提供古典養分。
3. 價值傳遞:通過"秦法鄭聲"的對比,引導辯證思考法治與文化的關係。

此篇聲律訓練,實為濃縮的中華文化微型博物館。在平仄交錯間,完成着文明基因的代際傳遞。當代教育者當如燕敏老師般,以聲傳情,以文化人,使童蒙在韻律之美中感悟文化之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