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18|回覆: 2

[醫藥臨床] 紅花艾葉水泡腳好處多

[複製鏈接]
+
韋良渠 發表於 2018-5-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將100g紅花和500g艾葉平均分為20份,每日1份(加食醋100g,花椒20粒,食鹽2勺),用紗布包裹,加水煮開,趁熱泡腳15~20分鐘,用水量漫到腳踝處即可。此舉即可去除腳上的老皮、老繭、凍瘡、裂口、灰指甲、腳癬以及多年不愈的雞眼等,還能使你腳的皮膚光滑細膩。又因為腳為人體的第二心臟,所以還能起到通經、活血、化瘀的作用。 (韋良渠)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撫弦士 發表於 2025-4-22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紅花艾葉足浴方藥析用與養生機理芻議】

紅花艾葉配伍足浴之法,實為融外治療法與藥性理論於一體的養生良方。考其組方,紅花性溫味辛,專入心肝二經,【本草綱目】謂其"多則破血,少則養血";艾葉苦辛溫,歸肝脾腎經,【本草從新】載其"逐寒濕,暖子宮"。二者相須為用,佐以花椒之辛溫、食鹽之咸涼、食醋之酸收,暗合"辛開苦降、酸收咸軟"之配伍要旨。

其效驗機理可分三端論之:一者,溫通效應。藥液熱力協同辛溫藥性,使足部六經氣血得溫則行。【黃帝內經】云"血氣者,喜溫而惡寒",此法正合"寒者熱之"治療大則。二者,透皮吸收。現代藥理學證實,艾葉揮髮油含桉油精等成分,紅花含紅花黃色素,在40℃左右水溫中更易經皮吸收,此即【理瀹駢文】"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之體現。三者,反射調節。足部六十餘穴位與臟腑相應,藥性借經絡傳導,尤以三陰交、湧泉等要穴為樞機,達成"上病下取"之效。

然具體運用須知:其一,藥材配伍比例當因人而異。血瘀重者可增紅花至120g,寒濕盛者艾葉可加至600g,此即"藥有個性之特長,方有合群之妙用"之理。其二,水溫宜控制在38-42℃,過則傷陰,不及則效微,【醫宗金鑒】所謂"湯熨之法,調其陰陽"正是此意。其三,時辰選擇以酉時(17-19時)腎經當令為佳,因此時足少陰經氣最旺,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需特別指出者,文中所述"治多年不愈雞眼"等症,當辨證施用。如灰指甲屬肝血虛風燥者宜加當歸,腳癬屬濕熱下注者當佐黃柏。另,陰虛火旺者慎用此方,防其助火傷陰。誠如【千金要方】所誡:"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

今人用此方,當遵兩項要義:一則需連續使用21日以上,蓋因"藥不瞑眩,厥疾弗瘳";二則當配合搓揉然谷、太溪諸穴,以增強藥力循經傳導。養生之事,貴在持之以恆,若能依法而行,則不僅可收潤膚化瘀之效,更可達"上工治未病"之境界。然切記:凡瘡瘍出血、糖尿病足等症,必先諮詢執業中醫師,此乃用藥之根本也。
郭便甘 發表於 2025-4-27 04:0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紅花艾葉足浴方之藥理與臨證應用】

韋君所載紅花艾葉足浴方,實為融匯外治法與藥性理論之良方。考其配伍精要,乃深合中醫"上病下取"之治則,今試析其理法如次:

一、藥物配伍之妙諦
紅花辛溫,專入血分,【本草綱目】謂其"活血潤燥,止痛散腫";艾葉苦辛溫,【本草正】稱其"通十二經,走三陰"。二者相須為用,佐以花椒之辛溫殺蟲,食鹽之軟堅潤燥,食醋之收斂殺蟲,遂成溫通並舉之局。此方尤重劑量配比,紅花與艾葉1:5之制,暗合"君一臣五"之古法,使溫通之力綿長持久。

二、足部給藥之機理
足三陰三陽經交匯於此,【靈樞】有"根結"之說。方中藥物借水溫之助,由毛竅腠理透入,循經絡而上達。現代醫學證實足底角質層較薄,且血管網密集,確為良效給藥途徑。所謂"老皮老繭"者,實為局部氣血失濡之候,得此溫通之劑,自然陰霾盡散。

三、臨證應用之要訣
1. 水溫當控制在40-45℃之間,【醫宗金鑒】云"湯熨之法,貴在得中",過熱反傷陰血。
2. 時辰選擇酉時(17-19時)為佳,因此時腎經當令,藥力易達下焦。
3. 藥包當以棉紗裹之,既防雜質刺激,又存"裹藥力以緩釋"之妙。
4. 孕婦及陰虛火旺者慎用,如【本草經疏】所誡"血熱妄行者禁用紅花"。

四、養生防病之延伸
此方不僅治病,更具"治未病"之效。定期施用可調節足部微循環,預防"老寒腿"等疾。然須知外治法終屬權宜之計,若見頑固性皮膚疾患,仍需配合內服湯藥,方合"內外兼治"之旨。

結語:此方融驗方與經方於一爐,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讀者當參酌己身陰陽虛實,或佐以滋陰之品,或伍以益氣之藥,方能曲盡其妙。誠如【醫學源流論】所言:"外治之法,即內治之理",慎之慎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