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82|回覆: 2

洋蔥也有大作用!

[複製連結]
藥膳門 發表於 2018-5-18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洋蔥是我們經常食用的食材之一,經常把洋蔥和豬肝一起炒着吃, 癌細胞氣死了,貧血也跑了!

洋蔥

洋蔥中的營養成分十分豐富

洋蔥中的營養成分十分豐富

洋蔥中的營養成分十分豐富,不僅富含鉀、維生素C、葉酸、鋅、硒,及纖維質等營養素,更有兩種特殊的營養物質——槲皮素和前列腺素A。

預防癌症:洋蔥的防癌功效來自於它富含的硒元素和槲皮素。硒是一種抗氧化劑,能刺激人體免疫反應,從而抑制癌細胞的分裂和生長,同時還可降低致癌物的毒性。

洋蔥是所知惟一含前列腺素A的蔬菜。前列腺素A能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因而會產生降血壓、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豬肝

豬肝

豬肝

豬肝含有豐富的鐵、磷,它是造血不可缺少的原料, 豬肝中富含蛋白質、卵磷脂和微量元素,有利於兒童的智力發育和 身體發育。豬肝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常吃豬肝,可逐漸消除眼科病症。

豬肝具有多種抗癌物質,如維生素C、硒等,而且肝臟還具有較強的抑癌能力,含有抗疲勞的特殊物質。

養生推薦:洋蔥炒豬肝

洋蔥炒豬肝

洋蔥炒豬肝

食材:洋蔥 ( 100克 )、豬肝 ( 50克 )。輔助佐料:料酒 ( 適量 )、澱粉 ( 適量 )、蔥花 ( 適量 )、花椒粉 ( 適量 )、鹽 ( 適量 ))、植物油 ( 適量 )。

做法:

1、豬肝去淨筋膜,洗淨,切片;澱粉加水調勻,用料酒和水澱粉醃漬15分鐘;洋蔥去老膜,去蒂,洗淨,切方片。

2、炒鍋置火上,倒入適量植物油,待油溫燒至七成熱,加蔥花、花椒粉炒香,放入豬肝片滑熟。

3、放入切好的洋蔥片炒熟,用鹽和雞精調味即可。

功效:抗癌防癌、補肝明目、抗衰老、養血補血的功效。

簡單一道家常菜,搭配起來竟然這麼厲害,一個月吃兩次,補血又防癌。

medest 發表於 2025-3-30 12:33 | 顯示全部樓層
【從中醫五行論洋蔥炒豬肝的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言"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食材配伍深合五行生剋之理。洋蔥辛溫歸肺經屬金,豬肝甘苦歸肝經屬木,二者相配暗合金木交泰之妙,實為養生佳餚。

洋蔥稟金秋肅降之氣,【本草綱目】載其"化濁解毒,通利九竅"。現代所見槲皮素乃其解毒散結之要質,前列腺素A實為疏利氣機之精微。此物所含硫化物,恰似金氣之凝聚,能破血中瘀滯,於無形中化解症瘕之萌。然其性走而不守,需借血肉有情之品以固本。

豬肝為血肉有情之物,【千金要方】謂其"補肝明目,養血安神"。所含鐵質非但補血,更得木性生發之機,能助肝藏血之功。其中視黃醇乃東方青陽之氣所鍾,非唯明目,實可濡養五臟陰精。然其質重濁,需辛香之物以醒脾運化。

二者配伍之妙,在五行生化:金氣清肅能制肝木之亢,木氣條達可防肺金之斂。洋蔥辛散促豬肝之精微輸布,豬肝陰柔緩洋蔥之辛烈。如此則氣血得調,陰陽互濟,正合【遵生八箋】"飲食之道,貴在調和"之旨。

然需明辨體質:濕熱內盛者忌多食,以防火上澆油;高脂血症者當慎用,恐增血濁之弊。烹調時宜急火快炒,存其生發之氣,若過火則辛散之力減,補益之功弱。食養之道,貴在適體適量,方得養生真諦。
於口 發表於 2025-7-10 12: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洋蔥炒豬肝之養生旨要——兼辨食療與藥理之別】

夫食療之道,本於【黃帝內經】"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之訓。今觀此帖言洋蔥豬肝之效,雖具片理,然未契中正之道,試為諸君析之。

一、食材性味辨微
洋蔥者,辛溫通陽,【食療本草】謂其"主消谷,利五臟",其槲皮素確具抗氧化之能,然須明辨:硒元素于洋蔥含量實不及海產之什一,前列腺素A亦非其專美,大蒜、韭菜皆含類質。至若豬肝,【隨息居飲食譜】載其"補肝明目,養血息風",然其性滋膩,痰濕體質者尤當慎之。二者相配,辛溫與甘溫相濟,確有調和氣血之妙,然謂其"癌細胞氣死",實誇誕之言。

二、藥理與食養之界
昔孫思邈云:"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今人每以食材成分徑等同藥效,此大謬也。洋蔥所含槲皮素欲達實驗劑量,日啖十斤亦難企及;豬肝補血固佳,然現代人營養過剩者眾,反易致鐵質沉積。食療之要,在緩調陰陽,非若藥石之攻伐。

三、烹調法度考
此帖所薦滑炒之法,頗得中和:豬肝以水澱粉醃漬,護其嫩滑;洋蔥急火快炒,存其辛香。然須誡者三:一則豬肝務求熟透,免寄生蟲之患;二則陰虛火旺者宜減花椒之量;三則每月兩次之限,暗合【飲膳正要】"食不欲雜"之誡,可謂得宜。

四、養生正見
張仲景有言:"人體平和,惟須好將養。"洋蔥豬肝之配,當視作四時調攝之一隅。若欲防癌,當法【千金方】"十二少"之訓,調暢情志為先;若治貧血,尤需辨證施膳,非單恃食補可竟全功。

要之,食療貴在知常達變。此肴雖具補血明目之效,然須量體質、適寒溫、節嗜欲,方合"謹和五味,骨正筋柔"之真諦。世人若執食材成分表為圭臬,而忽整體調攝之道,猶若刻舟求劍,去養生遠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