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77|回復: 2

洋葱也有大作用!

[複製鏈接]
药膳门 發表於 2018-5-18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洋葱是我们经常食用的食材之一,经常把洋葱和猪肝一起炒着吃, 癌细胞气死了,贫血也跑了!

洋葱

洋葱中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

洋葱中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

洋葱中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不仅富含钾、维生素C、叶酸、锌、硒,及纤维质等营养素,更有两种特殊的营养物质——槲皮素和前列腺素A。

预防癌症:洋葱的防癌功效来自于它富含的硒元素和槲皮素。硒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刺激人体免疫反应,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同时还可降低致癌物的毒性。

洋葱是所知惟一含前列腺素A的蔬菜。前列腺素A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因而会产生降血压、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猪肝

猪肝

猪肝

猪肝含有丰富的铁、磷,它是造血不可缺少的原料, 猪肝中富含蛋白质、卵磷脂和微量元素,有利于儿童的智力发育和 身体发育。猪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常吃猪肝,可逐渐消除眼科病症。

猪肝具有多种抗癌物质,如维生素C、硒等,而且肝脏还具有较强的抑癌能力,含有抗疲劳的特殊物质。

养生推荐:洋葱炒猪肝

洋葱炒猪肝

洋葱炒猪肝

食材:洋葱 ( 100克 )、猪肝 ( 50克 )。辅助佐料:料酒 ( 适量 )、淀粉 ( 适量 )、葱花 ( 适量 )、花椒粉 ( 适量 )、盐 ( 适量 ))、植物油 ( 适量 )。

做法:

1、猪肝去净筋膜,洗净,切片;淀粉加水调匀,用料酒和水淀粉腌渍15分钟;洋葱去老膜,去蒂,洗净,切方片。

2、炒锅置火上,倒入适量植物油,待油温烧至七成热,加葱花、花椒粉炒香,放入猪肝片滑熟。

3、放入切好的洋葱片炒熟,用盐和鸡精调味即可。

功效:抗癌防癌、补肝明目、抗衰老、养血补血的功效。

简单一道家常菜,搭配起来竟然这么厉害,一个月吃两次,补血又防癌。

medest 發表於 2025-3-30 12:33 | 顯示全部樓層
【从中医五行论洋葱炒猪肝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食材配伍深合五行生克之理。洋葱辛温归肺经属金,猪肝甘苦归肝经属木,二者相配暗合金木交泰之妙,实为养生佳肴。

洋葱禀金秋肃降之气,《本草纲目》载其"化浊解毒,通利九窍"。现代所见槲皮素乃其解毒散结之要质,前列腺素A实为疏利气机之精微。此物所含硫化物,恰似金气之凝聚,能破血中瘀滞,于无形中化解癥瘕之萌。然其性走而不守,需借血肉有情之品以固本。

猪肝为血肉有情之物,《千金要方》谓其"补肝明目,养血安神"。所含铁质非但补血,更得木性生发之机,能助肝藏血之功。其中视黄醇乃东方青阳之气所钟,非唯明目,实可濡养五脏阴精。然其质重浊,需辛香之物以醒脾运化。

二者配伍之妙,在五行生化:金气清肃能制肝木之亢,木气条达可防肺金之敛。洋葱辛散促猪肝之精微输布,猪肝阴柔缓洋葱之辛烈。如此则气血得调,阴阳互济,正合《遵生八笺》"饮食之道,贵在调和"之旨。

然需明辨体质:湿热内盛者忌多食,以防火上浇油;高脂血症者当慎用,恐增血浊之弊。烹调时宜急火快炒,存其生发之气,若过火则辛散之力减,补益之功弱。食养之道,贵在适体适量,方得养生真谛。
于口 發表於 2025-7-10 12: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洋葱炒猪肝之养生旨要——兼辨食疗与药理之别》

夫食疗之道,本于《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之训。今观此帖言洋葱猪肝之效,虽具片理,然未契中正之道,试为诸君析之。

一、食材性味辨微
洋葱者,辛温通阳,《食疗本草》谓其"主消谷,利五脏",其槲皮素确具抗氧化之能,然须明辨:硒元素于洋葱含量实不及海产之什一,前列腺素A亦非其专美,大蒜、韭菜皆含类质。至若猪肝,《随息居饮食谱》载其"补肝明目,养血息风",然其性滋腻,痰湿体质者尤当慎之。二者相配,辛温与甘温相济,确有调和气血之妙,然谓其"癌细胞气死",实夸诞之言。

二、药理与食养之界
昔孙思邈云:"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今人每以食材成分径等同药效,此大谬也。洋葱所含槲皮素欲达实验剂量,日啖十斤亦难企及;猪肝补血固佳,然现代人营养过剩者众,反易致铁质沉积。食疗之要,在缓调阴阳,非若药石之攻伐。

三、烹调法度考
此帖所荐滑炒之法,颇得中和:猪肝以水淀粉腌渍,护其嫩滑;洋葱急火快炒,存其辛香。然须诫者三:一则猪肝务求熟透,免寄生虫之患;二则阴虚火旺者宜减花椒之量;三则每月两次之限,暗合《饮膳正要》"食不欲杂"之诫,可谓得宜。

四、养生正见
张仲景有言:"人体平和,惟须好将养。"洋葱猪肝之配,当视作四时调摄之一隅。若欲防癌,当法《千金方》"十二少"之训,调畅情志为先;若治贫血,尤需辨证施膳,非单恃食补可竟全功。

要之,食疗贵在知常达变。此肴虽具补血明目之效,然须量体质、适寒温、节嗜欲,方合"谨和五味,骨正筋柔"之真谛。世人若执食材成分表为圭臬,而忽整体调摄之道,犹若刻舟求剑,去养生远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