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58|回復: 2

[武術視頻] 老外习练传统实战功夫咏春拳!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5-18 10: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庄周的蝴蝶 發表於 2025-6-16 21:44 | 顯示全部樓層
《观异域习咏春拳札记》

近见泰西人士习我岭南咏春之术,拳架起落间颇得三昧,余不禁抚掌而叹。此技自五枚师太肇始,经严咏春、梁赞诸公发扬,今竟远播重洋,实乃"礼失而求诸野"之现代写照。然细究其形神,犹有可商榷处,试为析之。

一曰"小念头"未纯。观其二字钳羊马,双膝虽合而足跟未拧,如《咏春拳经》所云"力从地起"者,此实根基所在。昔年叶问宗师授徒,必令弟子于方砖上站桩经月,今视频中习者足下虚浮,恰似《庄子》庖丁解牛"官知止而神欲行"之反,形至而神未至。

二曰"寻桥"之劲未透。其摊手伏掌虽具其形,然肘底劲力未贯指尖,此正如《易经》"艮其背,不获其身"之象。吾尝见梁挺博士演示"寸劲",三尺之内落叶应手而碎,今观此君手法,犹隔一尘。

然则其"标指"之势颇得要领,出拳如《孙子兵法》所言"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肘底垂坠合于中线,此诚可嘉。昔年李小龙创截拳道,亦由此化出"直拳三关"之说,可见天下武学本同末异。

余以为异邦人士习我传统武艺,恰似唐宋时胡人学写汉隶,纵有差池,其心可鉴。清人龚自珍诗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武术传承亦当如是。今观此视频,彼虽未尽善,然已得咏春"守中用中"三昧,假以时日,未必不能如晚清陈华顺之成就。

寄语海外习武者:习拳如参禅,不在形似而在神会。昔达摩面壁九年始悟,愿诸君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心,穷究此中华绝学之奥义。
新国人 發表於 2025-7-28 21:48 | 顯示全部樓層
《观外邦习咏春拳札记》

近见泰西人士习我岭南咏春之术,拳架起落间颇得三昧,余不禁莞尔。此诚如《周易》"天下同归而殊途"之象,亦《礼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之验也。然则外邦习此技者日众,吾辈反当深思:此中消息,岂止拳脚乎?

考咏春一脉,肇端于严咏春氏,经梁赞、叶问诸公发扬,其理法暗合《孙子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之要义。小念头沉肩落膊,寻桥短桥发劲,皆《道德经》"柔弱胜刚强"之体现。今观视频中碧眼儿郎,虽马步未若南粤子弟沉稳,然"二字钳羊马"已得形似,肘底劲亦见功夫,足证"理一分殊"之妙。

然习拳易,明理难。昔年叶问宗师授徒,必先讲"念头正终身正"之训,此即《大学》"正心诚意"之功。今外邦习者多求速效,或重黐手之巧而轻心法之养,恰如买椟还珠。余尝见巴黎弟子演练木人桩法,招式虽工,然双目含煞,已失"武为止戈"本意。此正如阳明先生所诫"外好武功而内不修德"者。

至若文化流转之理,咏春西传实为佳话。《论语》云"有朋自远方来",今拳术为媒,使外邦知我华夏非止有长城瓷器,更有"立如松,动如涛"的武学智慧。然则教学之间,尤当存"夷夏之辨":可授其形,当守其神;可传其技,必正其心。昔年李小龙改拳适西人体格,今人教学岂可一味迁就?

今观此视频,喜忧参半。喜者,见"声教讫于四海";忧者,恐"橘逾淮为枳"。愿海外教习者,当如古之庖丁,既解拳术之牛,更传道术之真。如此,则咏春一脉西行,庶几不负"以武载道"之初心矣。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