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60|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书法临摹的这些习惯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5-15 13: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第一:写得过大。

很多人告诉初学者,刚开始一定要写大字,否则…。但是我们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王羲之恐怕是没写过大字。颜真卿呢?大字写得不多。在历史上,大部分经典书法作品的字大小在三公分见方以内。至于原理这里就不细谈了,我们知道字的大小对于初学很重要就可以了。因为现在工具不趁手,所以实际上我们很难写得跟原作那么小,因此可以略大一些。但如果超过原作的一倍大小,那么书写的方式就跟原作不同了,属于一种创作而不是学习。

第二:写得太慢。

刚开始写得快,以后会逐渐变慢;但是如果刚开始写字小心翼翼,那么以后会越来越慢,直至手腕僵硬,身心俱疲。很多人像慢动作一样来进行书写,自谓从容悠游。如果放松的话,慢慢写对身心也没什么坏处,可以算作一种涵养方式。但如果试图通过慢慢写字来学会书法,那是不可能的。这就像柔柔慢慢打太极,永远无法用于实战一样。至于怎么样才算写得快,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问题,初学知道别写得太慢就成。那么写得快了就不像怎么办?

第三:写得太杂。

从汉简和敦煌卷子残留的习字作品来看,古人学字都是把单字重复多遍来进行学习的。于右任48岁开始学草书,每天只练习一个字,但三年之后便卓然成就,这个速度是很快的。反之,如果我们每天写一千个不同的字,或者经常换帖,可能十年也无法成就。无近速效,欲速则不达。别担心,写得好的字把握了,写得不好的字会自动跟进。

第四:取法太高。

有个说法叫做取法乎上,于是很多人上手就写兰亭序、蜀素帖、九成宫、张猛龙…。这些都是经典之中的经典没错,但是结果能学到手吗?肯定不能!取法乎上的法,是指一个训练系统,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碑帖选择问题。初学就拿名帖名碑下手,这本身就说明学习没有章法。

以上几个常见错误,既有观念中的问题,也有工具造成的弊端,都是应该注意 或者纠正的习惯。

米芾草书〖德忱帖〗欣赏

米芾草书〖德忱帖〗欣赏

米芾草书〖德忱帖〗欣赏

米芾草书作品〖德忱帖〗,为其〖草书九帖〗之一,也是其晚年成熟书风的代表作之一。此帖自始至终,气韵十分流畅,下笔如飞,痛快淋漓,毫无顾忌,点画之间,妙趣横生。

米芾草书作品〖德忱帖〗

米芾草书作品〖德忱帖〗

〖草书九帖〗

〖草书九帖〗

是其晚年成熟书风的代表

是其晚年成熟书风的代表

此帖自始至终

此帖自始至终

气韵十分流畅

气韵十分流畅

下笔如飞,

下笔如飞,

点画之间,妙趣横生

点画之间,妙趣横生

第一:写得过大。

第一:写得过大。

第二:写得太慢。

第二:写得太慢。

于口 發表於 2025-4-8 1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法临摹四弊及匡正之道》

书法一道,贵在得法。今观临摹之弊,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一曰"大而不当"。考诸法帖,右军《兰亭》单字径不盈寸,鲁公《祭侄》亦在方寸之间。古人作书,指腕相协,笔锋使转尽在分毫。今人以羊毫临帖,强作擘窠大字,实失古人"锥画沙"之妙。建议初学当以3-5公分见方为度,既得点画之精微,又不失笔墨之韵致。

二曰"迟涩失度"。昔人谓"匆匆不及草书",非谓迟缓,实指气脉贯通。观米南宫《德忱帖》,如快剑斫阵,而点画俱在法度。初学者当以"行处皆留,留处皆行"为要,执笔如御烈马,既不可纵辔狂奔,亦不可勒缰不前。可先求结字稳妥,渐次提速,终至"心手双畅"之境。

三曰"杂而不专"。汉简习字遗迹可见,古人一字百摹,如匠斫轮。今人朝秦暮楚,终成"集字"之弊。建议择定一帖,分三阶段:先单字精临,次分行摹写,终通篇贯气。如于右任日课一字之法,看似迂缓,实得"积点成线"之妙。

四曰"高难失序"。王谢风流固堪仰止,然未习爬先学走,终成邯郸之步。当以"篆隶筑基-楷法立骨-行草取势"为序。建议初学从隋唐墓志入手,如《董美人》《苏孝慈》等,既存隶意,又见楷则,最利筑基。

至若工具之选,硬毫宜习晋唐,软毫可法宋明。纸用半熟,墨取轻胶。临池之际,当以"察之尚精,拟之贵似"为则,既得形质,复追神采。如此循序渐进,庶几可免"四弊"之困,渐入书法堂奥。
坚强 發表於 2025-7-18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法临摹四弊与匡正之道》

休竹客君所论书法临摹四弊,诚为切中肯綮之谈。今不揣浅陋,试以历代书论为基,稍作申论。

一曰"过大之弊",实关执笔法要义。考《汉溪书法通解》有云:"楷法贵于端重,然非谓字大即能得势。"王右军《笔势论》言"大字促之贵小,小字宽之贵大",已道尽大小相生之理。今人用硬毫新笔,锋颖未开,强作擘窠大字,岂知智永《真草千字文》真迹本字径不过二寸?建议初学当以三公分见方为度,既存原帖笔势,又利观察细节。

二曰"过慢之疾",实违"意在笔先"古训。孙过庭《书谱》"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之论,正谓运笔须有节奏。观米南宫《德忱帖》真迹,飞白处皆见迅捷之势。初学者当如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所言:"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所谓快者,非潦草之谓,乃指笔势连贯耳。

三曰"过杂之失",尤悖传统书学次第。张旭传颜真卿"十二笔意",皆从单字精研入手。赵孟頫日书万字而不辍,然必"一字功成方移目"。建议效法文徵明临《兰亭》之法:先单字摹写百遍,次通临全篇,如此循环,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四曰"过高之误",实昧循序渐进之道。项穆《书法雅言》分学书为"三段":初求平正,次追险绝,复归平正。今人直取《张猛龙》,犹如幼童径习《离骚》。当如苏东坡教黄庭坚,先自徐浩《不空和尚碑》入手,待笔法纯熟,再习魏晋。

至若米芾《德忱帖》之妙,正在"刷字"快意中见法度。其"振迅天真"处,实由早年精临褚遂良《圣教序》得来。此恰证学书当由平正入险绝,非可躐等而进也。

今人学书,当以"四正"矫此"四弊":执笔正、取法正、次序正、心态正。若能依此而行,辅以日课不辍,则书道可期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