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字考释九则》 释"休" 《说文》:"休,息止也。从人依木。"此字构形深得先民生活智慧,人倚木而憩之象,正合《诗经》"南有乔木,不可休息"之旨。段玉裁注谓"引申为美善之义",故《尚书》有"休徵"之语。今观甲骨文"休"字,人木相依之态尤显,可知商周时已具双重义涵。 解"竹" 《尔雅·释草》列竹为"冬生草",实则其性刚柔并济。郑玄注《周礼》"孤竹之管"云:"竹节有常,其声清越。"此物既为"四君子"之一,又作简册载体,《文心雕龙》"裁竹为简,破以为牒"可证。考金文"竹"字,双枝下垂作䇚形,与楚简写法一脉相承。 辨"客" 《仪礼·士相见礼》载:"客至于寝门。"从宀从各,会意异至者。朱骏声《说文通训》谓:"各本训异词,故引申为外来者。"值得注意的是,战国陶文"客"字多从止,强调行旅之意,与后世"宾客"之雅称略有不同。 析"单" 此字演变甚繁,甲骨文作兽角形,疑为狩猎工具。《周易》"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可参证。至小篆衍为从吅从干,许慎解为"大也",然青铜器铭文中多用为氏族名,如"单伯鬲"。马王堆帛书则见"单"通"战"之例,足见字义流变之妙。 考"字" 《周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者,即"字"之初义。《周礼》"六书"之说,郑众注谓"象形、会意诸法",而许慎《说文解字》序特申"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今观秦简"字"从宀从子,正显文字养育教化之功。 按:诸字考释当以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互证,尤需注意三点: 一、字形演变中的笔势差异(如楚系文字之蝌蚪笔) 二、用字习惯的时代特征(如汉代避讳改字) 三、义项引申的文化逻辑(如"休"由休憩至休美) 昔戴震有言:"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词也,所以成词者字也。"治字如治经,当以审慎为本。今人若欲深究,可参《甲骨文字诂林》《金文编》等工具书,辅以新出简帛材料,庶几得文字三昧。 (全篇计789字,依传统训诂体例而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