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70|回覆: 1

[醫藥臨床] 喻嘉言治療痰病之法(四)

[複製鏈接]
王玉生邱奕霏 發表於 2018-5-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腎虛水泛痰涌喘,反清其上氣脫亡

腎為水髒,內含真火以溫煦諸髒,並主二陰而通調水道。水道之開闔實以腎氣為本,腎氣充則膀胱之氣旺,『膀胱之氣旺,則能吸引胸中之氣下行。』肺氣降則水自通下。這正是『腎司開闔,腎氣從陽則開』而絕其生痰之源。然而如果腎中真火虛衰,可以使肺氣失元火之溫煦,下降之氣不能,致水濕之氣失於排泄;還能使膀胱之氣衰,化氣失司而下利水濕之功能異常,水濕內停,化而為飲為痰。痰飲積聚於上,阻塞氣道,故喘急、胸悶、咳嗽吐痰。此類痰飲,多以形寒肢冷,腰背酸痛,頭暈目眩,或吐痰色白,或成涎沫,舌質淡,苔薄白為特徵。治宜溫補下焦腎陽,溫化膀胱,又可通利肺氣以化痰飲。每有屬上焦痰火者,亦可見喘急胸悶、咳嗽吐痰,但常以胸悶氣粗、吐痰黃稠、脈滑數為特徵。治宜清化上焦痰火,多以瓜蔞半夏丸或葶藶大棗瀉肺湯為代表方劑。

由此可見,在臨證時凡遇痰壅氣高喘急之證,必認真辨證,以分清上下、虛實,不可妄投苦寒清火之劑。如對腎火虛衰之痰飲證,妄投清上之法,則寒涼更耗其陽,使陰霾更甚,重則氣脫陽亡。所以喻氏在痰飲律中諄諄告誡說:『凡遇腎虛水泛,痰壅氣高,喘急之證,不補其下,反清其上,必致氣脫而死,醫之罪也。』

楊某,男,14歲。訴噁心,嘔吐黃色水液,頭暈4個月余。1981年11月1日時,噁心、嘔吐黃色黏稠痰涎突然發作。數天後,噁心、嘔吐之症益甚,遂致食減、神疲、頭暈,面色淡白無華。噁心、嘔吐之症,靜發而動止,稍一靜止,即作噁心、嘔吐及眩暈,因而輟學。1982年3月9日前來就診。除上述見症外,舌質淡,舌根部覆白膩苔不化,脈虛弱,尿量短少。西醫檢查,未發現有關陽性指征,余無有關記載。

方藥:枸杞子15g,制首烏15g,黑附片6g,茯苓30g,姜竹茹20g,澤瀉15g,炒吳茱萸6g,法半夏10g,藿香10g,柴胡6g,甘草3g。5劑。水煎服,少量隨意頻飲。方中枸杞子、制首烏、熟附片溫養腎氣,為方中主藥;茯苓、澤瀉,使痰飲通過滲利而從小便去,正所以不治痰而痰自消;茯苓性平而甘淡,能鎮能滲,然用量宜重;法半夏、藿香,和胃悅脾,降逆化痰止嘔;姜竹茹、炒吳茱萸,涼熱協合,辛苦並施,以治肝膽之痰熱;佐柴胡疏泄肝膽以治標;甘草調和諸藥,但用治嘔惡症,量宜輕。是方宗真武湯、溫膽湯、小柴胡湯等,服藥8劑,病癒。

按:舉凡噁心、嘔吐之症,一般而論,多由胃失和降,或脾胃升降失司,或緣於肝逆犯脾(胃)而致。此皆言其常也。本證病本在腎,患兒腎氣不充,加之攻讀過勞,腎氣再傷。腎氣虛餒,不能化氣行水,致使水氣聚而為痰,痰飲再犯脾胃肝膽,合肝膽之本熱,遂致噁心、嘔吐黃色黏稠痰涎不止。何以然其哉?蓋舌淡、脈虛、面色淡白,皆為腎氣虛餒之外候;舌根覆白膩苔不化,乃腎不化氣、痰飲停積於內之徵。是證靜發而動止者,蓋靜則助陰生陰,腎陽匿伏,痰飲動盪不居,故靜時噁心、嘔吐之症作。動時機體陽氣假動而運行,故動時噁心、嘔吐可暫止,此系中醫陰陽學說中所包涵之動靜平衡觀,亦是中醫陰陽學說中極其科學的理論特色,是當全面、正確領悟之。本證純服止嘔降逆之劑,有靜無動,故對症治療罔效,以益腎化痰、揚靜抑動為治。(王玉生 北京市同仁堂王府井中醫院 邱奕霏 北京市弘醫堂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xsx1986 發表於 2025-4-19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喻嘉言治療痰病之法(四)按語補釋

腎虛水泛之證,乃痰飲病機之關鍵,喻氏所論實發【內經】之微旨。考【素問·逆調論】言"腎者水髒,主津液",其氣化失常則水泛為痰,此與後世"痰之本,水也,源於腎"之論一脈相承。今就楊某案析之,可見喻法之精要。

此案病機當屬腎陽式微,水寒射胃。患者嘔吐黃涎、尿少脈弱,貌似熱象,實為陰盛格陽之候。舌根白膩不化,乃腎陽不能蒸騰之明證;靜發而動止,顯系陽虛不能鎮攝之徵。喻氏所謂"不補其下,反清其上"之戒,正為此類真寒假熱證而設。方中附子配首烏、枸杞,深得"陰中求陽"之妙,較單用溫燥更合"少火生氣"之旨。茯苓用至30克,暗合仲景"瘦人臍下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之義。

尤值玩味者,乃姜竹茹與吳茱萸之配伍。竹茹性涼本非陽虛所宜,然與辛熱之吳萸相伍,既制其寒性,又成辛開苦降之局,更佐柴胡疏泄少陽,此乃喻氏"逆流挽舟"法之變通。較之單純溫補,更合"五臟元真通暢"之經旨。其服藥法"少量頻飲",亦暗合【傷寒論】治嘔"少少與飲之"的古訓。

今之臨床,見嘔吐輒用旋覆代赭、半夏瀉心者眾,而識此腎虛水泛證者寡。喻氏律條所謂"醫之罪也",非恫嚇之辭,實因誤治必致"陽氣愈消,陰凝愈甚"。觀此案八劑而愈,可知溫腎化氣實為治本之圖。然須明辨者,黃涎未必屬熱,眩暈未必因風,要在察舌脈以辨真假。喻氏痰飲律之價值,正在此等處彰顯。學者當於此類疑似證中,細參陰陽開闔之機,方不致犯虛虛實實之戒。
吾是楚天 發表於 2025-4-30 17:53 | 顯示全部樓層
喻嘉言痰病治法之腎虛水泛證析微

(一)病機樞要
腎虛水泛致痰之證,實為三焦氣化失司之重症。喻氏所論"腎司開闔"之機,實本於【內經】"腎者主水"之旨。其病機關鍵在於命門火衰,致水寒不化,上逆凌心犯肺。真陽式微則三焦決瀆無權,水精不布反聚為痰,此即【金匱要略】"水停心下,甚者則悸"之深義。臨床所見形寒肢冷、腰背酸痛諸症,皆腎陽不足之外候;而痰涌喘急,實為陰邪上干清陽之危候。

(二)鑑別診斷
此證與上焦痰火之辨,當察四端:一辨痰質,腎虛者痰多清稀如涎沫,痰火者必黃稠膠粘;二察舌脈,虛寒者舌淡苔白滑,脈沉微,痰熱者舌紅苔黃膩,脈滑數;三審寒熱,下元虛冷者畏寒喜暖,痰熱內蘊者煩熱口渴;四觀病程,陽虛痰泛多遷延日久,痰火壅肺常發病急驟。喻氏特誡"反清其上"之弊,蓋因苦寒直折更伐生生之氣,終致龍雷之火浮越。

(三)治則精要
楊某案中立方之妙,在於溫補與滲利並施:
1. 溫補命門:取枸杞、首烏柔潤填精,佐附子辛熱助火,暗合"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之旨。附子用量僅6克,正是喻氏"少火生氣"之妙用。
2. 疏導三焦:茯苓用至30克,取其"利竅去濕"之功,與澤瀉相伍,導水邪從下而解。此即【本草備要】"茯苓能通心氣於腎"之實踐。
3. 斡旋中州:半夏、藿香降濁醒脾,竹茹、吳茱萸寒熱互制,深得仲景瀉心法度。柴胡輕用6克,既疏少陽樞機,又防升散耗氣。

(四)臨證啟示
本案嘔吐黃色痰涎似熱象,然舌淡脈弱、靜發而動止,顯系陰火僭越之假熱。醫者妙在不惑表象,緊扣"舌根部白膩苔不化"之真寒徵象。其服藥方法"少量頻飲"尤具深意,既避虛不受補之弊,又合"治上焦如羽"之訓。喻氏痰飲律所謂"不補其下反清其上"之戒,於此案可得印證。

結語:
喻嘉言治痰諸法,首重臟腑生克關係。腎虛水泛證治體現"治病求本"之則,其溫陽化氣法非獨治痰,實為調節整體氣化之根本。學者當於楊案中細玩"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之奧義,方得喻氏痰證論治之三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