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99|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書法結構很短很精!

[複製鏈接]
+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5-12 13: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回展右肩:頭頂長者向右展,寧、宣、壹、尚字是。

2、長舒左足:有腳者向左舒,實、其、典字是,或謂個、彳、木、才之類。

長舒左足

長舒左足

3、峻拔一角:字方者抬右角,國、周、用字是。

4、潛虛半腹:劃稍粗,於左右亦須著遠近、均勻,遞相覆蓋,放令右虛,用、見、岡、月字是。

5、間開間闔:『無』字四點為上合下開,四豎為上開下合。

間開間闔

間開間闔

6、隔仰隔覆:『並』字兩隔,『畺』字三隔,皆斟酌二、三字仰覆用之。

7、回互留放:謂字有磔掠重者,若『爻』字,上住而下放, 『茶』字上放下住是也,不可並放。

8、變換垂縮:謂兩豎劃,一垂一縮,『並』字右縮左垂,『斤』字左縮右垂是也。

變換垂縮

變換垂縮

9、繁則減除:王書『懸』字,虞書『毚』字,皆去下一點。

10、疏當補續:王書『神』字、『處』字皆加一點。

疏當補續

疏當補續

 

11、分若抵背:卅、冊之類,皆須自立其抵背。鍾、王、虞、歐皆守之。

12、合如對目:『八』字、『州』字之類,皆須潛相矚事。

合如對目

合如對目

13、孤單必大:一點一划,成其獨立者是也。

14、重立仍促:昌、呂、爻、棗等字上小;林、棘、絲、羽等字左促;森、淼等字兼用之。

15、以側映斜:撆為斜,磔為側,交、欠、以、入之類是。

以側映斜

以側映斜

16、以斜附曲:謂『ㄑ』為曲,女、安、必、互之類是。

好好補鈣 發表於 2025-4-24 19:03 | 顯示全部樓層
【書法結體三十六法】芻議——兼答休竹客君論結構要義

休竹客君所舉十六例,實脫胎於歐陽詢【三十六法】之精髓。昔人論書,謂"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今就所涉諸法,略陳管見:

一、動靜相生之理
"回展右肩"與"長舒左足",乃取"陰陽開闔"之道。右肩取勢如弓張,左足舒展似舟楫,觀【九成宮】"寧"字右聳而"典"字左曳,正合【周易】"一闔一辟謂之變"之旨。張懷瓘【玉堂禁經】云"作戈必開張其體",此之謂也。

二、虛實相成之法
"潛虛半腹"與"峻拔一角",暗合老莊哲學。右角峻拔如岱嶽凌霄,半腹虛處若太虛含氣。智永【真草千字文】"用"字右實左虛,恰似【道德經】"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的喻。

三、離合辯證之妙
"間開間闔"四豎四點之變,實乃"和而不同"的具現。王羲之【蘭亭序】"無"字四點如群雁分翔,豎畫若列松對峙,正應【書譜】"違而不犯,和而不同"之論。宋曹【書法約言】謂"布置本乎運心",此等精微處最見匠心。

四、增減權衡之道
"繁則減除"與"疏當補續",深諳"損益"之要。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毚"字省點而不失其勢,正如【文心雕龍】"句有可削,足見其疏"之理。趙孟頫雲"結字亦須用工",增減之間全在火候。

五、呼應顧盼之趣
"分若抵背"與"合如對目",直追"形離神合"之境。觀歐陽詢【皇甫誕碑】"州"字三點相揖,恰似【世說新語】"朗朗如百間屋"的氣象。項穆【書法雅言】所謂"不即不離",於此可證。

按諸法雖分十六目,實可歸為"平衡中求險絕,規矩內存變化"二語。昔梁武帝評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正是結體妙處。學者當於碑帖中細參,勿徒執形似為要。

(全文共798字)

附識:本文所引法帖版本,以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唐摹本、故宮博物院宋拓本為據,特此說明。
回守忘事 發表於 2025-7-19 16:38 | 顯示全部樓層
【書道結構精要闡微】

休竹客君所輯十六法,實乃擷取歐陽詢【三十六法】與李淳【大字結構八十四法】之精髓,誠為初學津梁。今不揣譾陋,略作申說以明其要。

一、陰陽相生之理
「回展右肩」與「長舒左足」二法,實暗合「陽舒陰斂」之道。右肩取勢如弓張,左足延展似水瀉,觀智永【真草千字文】中「寧」字右聳而「典」字左舒,正是「乾健坤順」在點畫間的具現。李陽冰【論篆】云「點不變謂之布棋,畫不變謂之布算」,此中變化正需悟得陰陽互濟之妙。

二、虛實相成之趣
「潛虛半腹」與「間開間闔」諸法,深得計白當黑之旨。包世臣【藝舟雙楫】謂「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如【蘭亭序】「宙」字寶蓋右虛,【祭侄文稿】「無」字四點開闔,皆在虛實相生中見呼吸節奏。昔人論書謂「密不透風,疏可走馬」,正是此理。

三、動靜相宜之態
「變換垂縮」「以側映斜」諸訣,實乃化靜為動之樞機。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卷】中「並」字雙豎一縱一收,「交」字撇捺斜側相生,恰如公孫大娘劍器舞,左旋右轉而中節合度。張旭觀公主擔夫爭道得筆法,正是悟得動態平衡之妙。

四、增減相諧之度
「繁則減除」「疏當補續」二法,尤見書家慧心。王獻之【玉版十三行】「神」字加點,智永【真草千字文】「懸」字省點,皆合「損有餘補不足」之道。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作書最忌位置等勻」,增減之法要在「似欹反正」,非諳熟古法者不能為之。

結語:
此十六法雖簡,然已囊括結字之筋骨血肉。學者當如孫過庭【書譜】所云「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先求形似,再追神韻。昔鍾繇掘韋誕墓得筆法而書藝大進,今人得此綱要而朝夕揣摩,何愁不登書法之堂奧?惟願書道同好共參此中三昧。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