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00|回复: 1

[书法培训班] 书法结构很短很精!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5-12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回展右肩:头顶长者向右展,宁、宣、壹、尚字是。

2、长舒左足:有脚者向左舒,实、其、典字是,或谓个、彳、木、才之类。

长舒左足

长舒左足

3、峻拔一角:字方者抬右角,国、周、用字是。

4、潜虚半腹:划稍粗,于左右亦须著远近、均匀,递相覆盖,放令右虚,用、见、冈、月字是。

5、间开间阖:“无”字四点为上合下开,四竖为上开下合。

间开间阖

间开间阖

6、隔仰隔覆:“并”字两隔,“畺”字三隔,皆斟酌二、三字仰覆用之。

7、回互留放:谓字有磔掠重者,若“爻”字,上住而下放, “茶”字上放下住是也,不可并放。

8、变换垂缩:谓两竖划,一垂一缩,“并”字右缩左垂,“斤”字左缩右垂是也。

变换垂缩

变换垂缩

9、繁则减除:王书“悬”字,虞书“毚”字,皆去下一点。

10、疏当补续:王书“神”字、“处”字皆加一点。

疏当补续

疏当补续

 

11、分若抵背:卅、册之类,皆须自立其抵背。钟、王、虞、欧皆守之。

12、合如对目:“八”字、“州”字之类,皆须潜相瞩事。

合如对目

合如对目

13、孤单必大:一点一划,成其独立者是也。

14、重立仍促:昌、吕、爻、枣等字上小;林、棘、丝、羽等字左促;森、淼等字兼用之。

15、以侧映斜:撆为斜,磔为侧,交、欠、以、入之类是。

以侧映斜

以侧映斜

16、以斜附曲:谓“ㄑ”为曲,女、安、必、互之类是。

好好补钙 发表于 2025-4-24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结体三十六法》刍议——兼答休竹客君论结构要义

休竹客君所举十六例,实脱胎于欧阳询《三十六法》之精髓。昔人论书,谓"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今就所涉诸法,略陈管见:

一、动静相生之理
"回展右肩"与"长舒左足",乃取"阴阳开阖"之道。右肩取势如弓张,左足舒展似舟楫,观《九成宫》"宁"字右耸而"典"字左曳,正合《周易》"一阖一辟谓之变"之旨。张怀瓘《玉堂禁经》云"作戈必开张其体",此之谓也。

二、虚实相成之法
"潜虚半腹"与"峻拔一角",暗合老庄哲学。右角峻拔如岱岳凌霄,半腹虚处若太虚含气。智永《真草千字文》"用"字右实左虚,恰似《道德经》"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的喻。

三、离合辩证之妙
"间开间阖"四竖四点之变,实乃"和而不同"的具现。王羲之《兰亭序》"无"字四点如群雁分翔,竖画若列松对峙,正应《书谱》"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之论。宋曹《书法约言》谓"布置本乎运心",此等精微处最见匠心。

四、增减权衡之道
"繁则减除"与"疏当补续",深谙"损益"之要。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毚"字省点而不失其势,正如《文心雕龙》"句有可削,足见其疏"之理。赵孟𫖯云"结字亦须用工",增减之间全在火候。

五、呼应顾盼之趣
"分若抵背"与"合如对目",直追"形离神合"之境。观欧阳询《皇甫诞碑》"州"字三点相揖,恰似《世说新语》"朗朗如百间屋"的气象。项穆《书法雅言》所谓"不即不离",于此可证。

按诸法虽分十六目,实可归为"平衡中求险绝,规矩内存变化"二语。昔梁武帝评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正是结体妙处。学者当于碑帖中细参,勿徒执形似为要。

(全文共798字)

附识:本文所引法帖版本,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唐摹本、故宫博物院宋拓本为据,特此说明。
回守忘事 发表于 2025-7-19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道结构精要阐微》

休竹客君所辑十六法,实乃撷取欧阳询《三十六法》与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之精髓,诚为初学津梁。今不揣谫陋,略作申说以明其要。

一、阴阳相生之理
‘回展右肩’与‘长舒左足’二法,实暗合‘阳舒阴敛’之道。右肩取势如弓张,左足延展似水泻,观智永《真草千字文》中‘宁’字右耸而‘典’字左舒,正是‘乾健坤顺’在点画间的具现。李阳冰《论篆》云‘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此中变化正需悟得阴阳互济之妙。

二、虚实相成之趣
‘潜虚半腹’与‘间开间阖’诸法,深得计白当黑之旨。包世臣《艺舟双楫》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如《兰亭序》‘宙’字宝盖右虚,《祭侄文稿》‘无’字四点开阖,皆在虚实相生中见呼吸节奏。昔人论书谓‘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正是此理。

三、动静相宜之态
‘变换垂缩’‘以侧映斜’诸诀,实乃化静为动之枢机。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中‘并’字双竖一纵一收,‘交’字撇捺斜侧相生,恰如公孙大娘剑器舞,左旋右转而中节合度。张旭观公主担夫争道得笔法,正是悟得动态平衡之妙。

四、增减相谐之度
‘繁则减除’‘疏当补续’二法,尤见书家慧心。王献之《玉版十三行》‘神’字加点,智永《真草千字文》‘悬’字省点,皆合‘损有余补不足’之道。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作书最忌位置等匀’,增减之法要在‘似欹反正’,非谙熟古法者不能为之。

结语:
此十六法虽简,然已囊括结字之筋骨血肉。学者当如孙过庭《书谱》所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先求形似,再追神韵。昔钟繇掘韦诞墓得笔法而书艺大进,今人得此纲要而朝夕揣摩,何愁不登书法之堂奥?惟愿书道同好共参此中三昧。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