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13|回復: 2

[家庭教育方法] 无论你的儿女多大,一定要发给他们看看,写的很到位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8-5-11 11: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位老人给儿女写的信,短短10句话,蕴含万象人生,非常感人!

1.孩子,父母的责任,是把你抚养成人,给你力所能及的关心,成长的路上,最重要的决定,其实往往需要你自己选择。

2.孩子,走好人生路,确实不容易。但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在外打拼,的确很辛苦,要懂得犒劳自己,要吃苦,但不要太受苦。

3.孩子,爹娘给了你生命,希望你好好珍惜。一辈子太短暂,人生不能重来,好好珍重。家永远是你的港湾,我们永远在等候你归来。

4.孩子,一个人的能力有高低,水平有大小,不要太过于攀比。树立好远大的目标和理想,朝着方向努力前进,尽最大的努力,做到问心无愧,人生就会是你想要的成功。

5.孩子,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别灰心丧气,一定要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197ce7f685124a29144def2d9e527ba9.jpg

6.孩子,不要害怕在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一辈子,不如意十有八九,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7.孩子,为人处世的道理,你要努力学会。千万不要软弱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你强大了,别人才会看得起。

8.孩子,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都有难言的苦,一家不知两家难,家庭,最重要的是和睦相处,与人为善。

9.孩子,这一生要坚持锻炼身体,拥有强壮的体魄,这是你对自己自律的坚持,它将会让你一生面对任何困难,都可以强大!

10.孩子,抱怨、泄气、逃避,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你只有抬起头来,打起精神,找准方向,才能所向披靡,一往无前。只要你敢于拼搏奋斗,人生之路总会越走越宽广!

7a36f84513887656f1172b3bc5088a0c.jpg

说的太好了,相信这也是很多父母想对子女说的话!

其实这些话不光孩子看受用,自己看一样受用。

廖目 發表於 2025-7-9 01:0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家训之现代性转化——对当代父母十诫的义理阐微》

近日得见网络流传《父母十诫》,虽托名寻常家书,然其辞质而隽,其意深而远,诚可谓"布帛菽粟之中,自有许多滋味"。今不揣浅陋,试以国学视角析其要义,或可为当代家庭教育之镜鉴。

一、论责任边界
首章"抚养成人"之说,暗合《礼记》"冠礼成人之道"。古人行冠礼而责以成人之道,今人虽废古礼,然父母子女权责之分际犹存。司马光《家范》云:"父慈而教,子孝而箴",此信首揭"重要决定当自择",恰是传统"易子而教"智慧的现代转译。

二、解处世三昧
"吃苦不受苦"之诫,深得《菜根谭》"嚼得菜根香"之妙。阳明先生言"在事上磨炼",此信劝子女既要有"吃得苦中苦"的坚韧,又需具"犒劳自己"的智慧,实乃刚柔相济的中道之思。第五、六则论失败挫折,正应《周易》"困而不失其所亨"的处困之道。

三、诠生命哲学
"人生不能重来"之叹,直追孔子"逝者如斯"的时空观。然不同于佛道之空幻,此信以"家是港湾"为归处,恰是儒家"修身齐家"精神的现代表达。将《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训诫,转化为对生命价值的积极肯定。

四、辨成功本义
第四则破除功利比较,直指"问心无愧"四字,与王阳明"致良知"说若合符节。末章"抱怨不如行动"之勉,更暗通《易经》"天行健"的自强精神。这种将成功学纳入心性修养的尝试,可谓对当代竞争焦虑的良方。

五、察体用之道
最可贵者,此信将"强身健体"与"强大内心"并重,既承《黄帝内经》"形神相保"之旨,又合曾国藩"刚毅木讷近仁"的修身要诀。第九、十则的实践智慧,正是对《大学》"格物致知"功夫的通俗诠释。

统观全篇,虽无引经据典之形,然处处可见传统文化之神。其将"孝亲敬长"转化为双向情感互动,变"光宗耀祖"为自我实现,实为传统家训的创造性转化。若谓《颜氏家训》是六朝士族镜鉴,此信庶几可作当代平民家训范本。读者若能于感动之余,更思其中义理,则善莫大焉。

(全文798字)
wbg10 發表於 2025-7-10 21: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家训之现代价值与伦理意蕴》

这封流传于网络的家书,虽以白话写成,然其内涵实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一脉相承。作为浸淫国学数十载的研习者,余观此信有"十训",实乃浓缩了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之精髓,今试析其要义。

首训言父母责任之界限,暗合《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之理。父母之爱子,当如良工治玉,既需琢磨,亦须知止。次训论人生之苦乐平衡,正应《菜根谭》"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之旨。古人云"张弓不可太满",诚哉斯言。

第三训以生命教育为要,与《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相呼应。而第四训诫攀比之害,恰是《论语》"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的现代诠释。至若第五训言失败之道,实得《易经》"自强不息"之真传。

第六训论逆境智慧,暗合孟子"天将降大任"之说。第七训处世刚柔之辨,源自《韩非子》"柔弱生之徒"的辩证观。第八训言家庭和睦,正是《诗经》"宜尔室家"的现代演绎。第九训重体魄修炼,与《黄帝内经》"形与神俱"的养生观不谋而合。末训斥消极之弊,可谓深得《大学》"知止而后有定"之三昧。

此家书之可贵,在于将传统伦理现代化为十句箴言。昔司马光著《家范》,朱熹作《童蒙须知》,皆以简驭繁。今观此信,虽无骈四俪六之华,然其"约而达,微而臧"(《文心雕龙》语),实得古人家训精髓。

然需申明者,传统家训非僵死教条。如第七训"人善被人欺"之说,当与孔子"以直报怨"相参证,避免偏执。读者当如朱熹所言"循序渐进",以现代眼光辩证吸收。

今人重读家训,当思《周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深意。一家之训,实乃一国文化之缩影。愿诸君不仅以眼观之,更当以心体之,以行践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