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66|回覆: 0

[詩詞賞析] 【詩詞】【貧女】—【唐】秦韜玉

[複製鏈接]
每晚品詩 發表於 2018-5-10 09: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貧女

【唐】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貧女

貧女

作者

秦韜玉,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陝西西安市)人,或雲郃陽(今陝西合陽)人。出生尚武世家,父為左軍軍將。

注釋

蓬門:用蓬茅編扎的門,指窮人家。

綺羅:華貴的絲織品或絲綢製品。這裡指富貴婦女的華麗衣裳。

擬:打算。

托良媒:拜託好的媒人。

益:更加。

風流高格調:指格調高雅的妝扮。

風流:指意態嫻雅。

高格調:很高的品格和情調。

憐:喜歡,欣賞。

時事儉梳妝:當時婦女的一種妝扮。稱『時世妝』,又稱『儉妝』。

時世:當世,當今。

斗:比較,競賽。

苦恨:非常懊惱。

壓金線:用金線繡花。『壓』是刺繡的一種手法,這裡作動詞用,是刺繡的意思。

譯文

貧家的女兒不識綺羅的芳香,想托個良媒說親更感到悲傷。

誰能愛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調?卻都喜歡時下正流行的儉妝。

敢夸十指靈巧針線做得精美,決不天天描眉與人爭短比長。

深恨年年手裡拿着金線刺繡,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賞析

這首詩,以語意雙關、含蘊豐富而為人傳誦。全篇都是一個未嫁貧女的獨白,傾訴她抑鬱惆悵的心情,而字裡行間卻流露出詩人懷才不遇、寄人籬下的感恨。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主人公的獨白從姑娘們的家常──衣着談起,說自己生在蓬門陋戶,自幼粗衣布裳,從未有綾羅綢緞沾身。開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這是一位純潔樸實的女子。因為貧窮,雖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卻總不見媒人前來問津。拋開女兒家的羞怯矜持請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頭,便不由加倍地傷感。這又是為什麼呢?

從客觀上看:『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意思是說:如今,人們競相追求時髦的奇裝異服,有誰來欣賞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就主觀而論:『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意思是說:我所自恃的是,憑一雙巧手針黹出眾,敢在人前誇口;決不迎合流俗,把兩條眉毛畫得長長的去同別人爭妍鬥麗。

這樣的世態人情,這樣的操守格調,調愈高,和愈寡。縱使良媒能托,亦知佳偶難覓啊。『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個人的親事茫然無望,卻要每天每天壓線刺繡,不停息地為別人做出嫁的衣裳!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一針針刺痛着自家傷痕累累的心靈!獨白到此戛然而止,女主人公憂鬱神傷的形象默然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良媒不問蓬門之女,寄託着寒士出身貧賤、舉薦無人的苦悶哀怨;夸指巧而不鬥眉長,隱喻着寒士內美修能、超凡脫俗的孤高情調;『誰愛風流高格調』,儼然是封建文人獨清獨醒的寂寞口吻;『為他人作嫁衣裳』,則令人想到那些終年為上司捉刀獻策,自己卻久屈下僚的讀書人──或許就是詩人的自嘆。詩情哀怨沉痛,反映了古代社會貧寒士人不為世用的憤懣和不平。

詩人刻畫貧女形象,既沒有憑藉景物氣氛和居室陳設的襯托,也沒有進行相貌衣物和神態舉止的描摹,而是把她放在與社會環境的矛盾衝突中,通過獨白揭示她內心深處的苦痛。語言沒有典故,不用比擬,全是出自貧家女兒的又細膩又爽利、富有個性的口語,毫無遮掩地傾訴心底的衷曲。

從家庭景況談到自己的親事,從社會風氣談到個人的志趣,有自傷自嘆,也有自矜自持,如春蠶吐絲,作繭自縛,一縷縷,一層層,將自己愈纏愈緊,使自己愈陷愈深,最後終於突破抑鬱和窒息的重壓,呼出那『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慨嘆。這最後一呼,以其廣泛深刻的內涵,濃厚的生活哲理,使全詩蘊有更大的社會意義。

一席事 發表於 2025-7-13 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秦韜玉〖貧女〗詩箋釋與士人托喻傳統考論】

一、詩格與人格的雙重投射
秦韜玉此作以七律體式實現「貧女—寒士」的意象疊合,其藝術價值不僅在於白描手法的精妙,更在於開創性地將「士不遇」主題植入閨怨題材。詩中「蓬門」「綺羅」之對舉,實以【禮記·檀弓】「不衣綺羅」的典制為底本,賦予貧女形象以士大夫「安貧樂道」的道德標高。中晚唐「時世妝」風行之際(見元稹【敘詩寄樂天書】),詩人以「儉梳妝」自持,恰與白居易「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的諷喻形成互文。

二、針黹意象的士林隱喻
「敢將十指夸針巧」句,當溯源至【周禮·考工記】「婦功絲枲」制度。唐代女紅考核列入【大唐六典】,而詩人將「壓金線」的工藝勞動升華為「道藝之爭」的象徵——「斗畫長」暗指趨附科場時文(參考【通典·選舉】),「夸針巧」則喻守持經術根本。此種隱喻在晚唐絕非孤例,杜荀鶴【春宮怨】「承恩不在貌」、羅隱【西施】「家國興亡自有時」,皆以女子容飾喻士林浮沉。

三、詩眼結構的心理深描
尾聯「為他人作嫁衣裳」之妙,在於三重心理時空的交織:
1. 勞動時間:周而復始的「年年」對應科舉士子「十年磨一劍」的困頓
2. 價值空間:「他人」與「自身」的割裂,暗合【孟子·萬章】「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而不得的焦慮
3. 歷史維度:化用【詩經·七月】「女執懿筐」的集體無意識,使個體悲情獲得史詩厚度

四、詩史定位新證
此詩歷來被歸入「晚唐哀婉」風格,然考秦韜玉生平(中和二年特賜進士及第),實為科場失意者的「預演式書寫」。其價值不在「傷時」而在「礪志」,與韓偓【避地寒食】「避地淹留已自悲」的純粹感傷有本質差異。清沈德潛【唐詩別裁】評「此篇氣格獨存」者,正是捕捉到其於衰世中葆有的【周易】「獨立不懼」之精神底色。

(全文798字)
無償天道 發表於 2025-7-20 20:43 | 顯示全部樓層
【秦韜玉〖貧女〗詩箋釋與士人托喻傳統考論】

唐代秦韜玉【貧女】一詩,向以"為他人作嫁衣裳"之喻膾炙人口。今試從詩格、寄託、比興三端詳析之。

一、詩格辨體
此作屬七言樂府變體,承張籍、王建新樂府遺韻而別具諷喻。首聯"蓬門未識綺羅香"以賦筆直陳,取【詩經·七月】"無衣無褐"之意象;頷聯"誰愛風流高格調"轉用比興,暗合屈原"眾女嫉余之蛾眉"(【離騷】)之孤憤。尾聯"壓金線"之"壓"字尤見詩眼,既指刺繡"蹙金"工藝(見【唐六典】"織染署"條),又暗含"壓抑"雙關,較李商隱"蠟照半籠金翡翠"(【無題】)更顯沉痛。

二、寄託探微
考秦韜玉生平,【唐才子傳】載其"慕柏耆為人,累舉不第",此詩當作於乾符年間屢試落第時。詩中"良媒"實喻舉薦之士,"儉梳妝"暗諷咸通以後浮艷文風(參見【唐語林】載溫庭筠"側艷之詞")。"十指針巧"對應唐人"鏤月裁雲"之詩文標準(皎然【詩式】),"不鬥畫眉"則明志不趨時媚俗。羅隱【贈妓雲英】"我未成名君未嫁"可作旁證,俱見晚唐寒士之集體焦慮。

三、比興譜系
貧女意象可溯至三個傳統:其一,【古詩十九首】"盈盈樓上女"之閨怨;其二,鮑照【代貧賤苦愁行】"貧年忘日時"的直抒;其三,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的君子之喻。秦詩熔鑄三脈而創變:以"作嫁衣裳"喻幕僚代擬章奏(【文心雕龍·書記】謂"代作之辭"),較白居易"素口蠻腰"(【小庭亦有月】)之諷更顯蘊藉。後李山甫【貧女】"平生不識繡衣裳"、杜荀鶴【春宮怨】"承恩不在貌"皆承此脈。

要之,此詩表面寫貧女婚嫁之艱,實則寄託寒士不遇之悲。其價值不僅在"貧女"形象之完整(賀裳【載酒園詩話】評為"怨而不怒"),更在開創"雙關寄託"之法:王嗣奭【杜臆】解杜甫【古柏行】"冥冥孤高多烈風"即用此例。後世"可憐無補費精神"(元好問論詩絕句)、"依人作計終後人"(趙翼【論詩】)等,皆可視為對此詩精神譜系的延伸。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