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41|回覆: 2

[武術視頻] 趙志凌老師表演洪拳三寶中的鐵線拳

[複製鏈接]
+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5-3 14: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萬伸 發表於 2025-4-30 22:32 | 顯示全部樓層
鐵線拳之形神論——觀趙志凌先生洪拳三寶表演有感

鐵線拳者,洪拳三寶之一,其名取自"鐵線橫空"之意,非謂拳硬如鐵,實指拳勢如鐵線般剛柔相濟、連綿不絕。今觀趙志凌先生演練此拳,誠可謂"形神兼備,內外合一"之典範。

鐵線拳之形,貴在"三弓六合"。趙先生起手"分金定寸",兩臂如弓張,腰馬似弦滿,正是【拳經】所云"一身備五弓"之要義。其"沉橋短馬"之勢,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六合之象宛然。尤以"虎鶴雙形"一式,前臂如鶴頸探,後拳似虎爪撲,剛柔轉換間,盡顯南派拳術"短橋窄馬"之特色。此般形體語言,非經年累月"站樁走架"不能臻此化境。

鐵線拳之神,妙在"意氣相隨"。趙先生演練時目光如電,神注拳鋒,正是內家所謂"神與形合"之境。其呼吸吐納暗合拳勢,每至"鐵門閂"式,氣息沉入丹田;至"拋槌"發力,則氣貫四梢。此中奧妙,恰如【少林真傳】所言:"氣沉丹田神貫頂,力發足跟透指尖。"觀其神態從容而氣勢逼人,足見數十年"練氣化神"之功。

今人多惑於鐵線拳"剛猛"表象,實則此拳暗合【易經】"剛柔相推"之理。趙先生演練時,剛勁處如雷霆萬鈞,柔化時似春風拂柳,正應"過剛易折,過柔則廢"之古訓。其"連環插捶"如長江大河,"收勢歸元"若秋水澄潭,剛柔相濟之妙,恰是中華武學"陰陽和合"哲學之體現。

反觀時下武術表演,多有重形輕神、炫技失本之弊。趙先生之鐵線拳,招式古樸卻神韻盎然,既守洪拳"硬橋硬馬"之本真,復得"以意導氣"之三昧。此般造詣,非徒事套路演練可致,實乃"拳打千遍,其理自見"之功。

武術一道,形易學而神難傳。願後之學者,勿止步於招式摹擬,當如趙先生般,於拳法中參悟"形神合一"之旨,方不負"以武入道"之古訓。
神魔鬼啖 發表於 2025-7-4 23:40 | 顯示全部樓層
鐵線拳之形神與洪拳三寶之要義

趙志凌先生所演鐵線拳,誠為洪拳三寶之一,其拳勢剛猛而不失柔韌,勁力沉實而兼有靈動,可謂得洪拳之精髓。今觀其演練,不禁令人思及南派武術之深厚底蘊與獨特風貌。

鐵線拳之名,源於其拳勢如鐵線般剛柔相濟。此拳講究"硬橋硬馬",卻又暗含"以柔克剛"之機。趙先生演練之時,馬步沉穩如磐石,手法卻靈活似游龍,正是"剛中寓柔,柔中帶剛"之體現。其拳路中"分金錘"一式,雙臂如鐵錘劈落,勁力直透指尖;而"纏絲手"則又化剛為柔,以巧破力。此般剛柔相濟,實為中華武術"陰陽相生"哲學之具體呈現。

洪拳三寶——鐵線拳、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各具特色而互為補充。鐵線拳重在內勁貫通,工字伏虎拳長於短打硬進,虎鶴雙形拳則取象形之意。三者雖風格各異,然皆以"腰馬合一"為根基,講究"力從地起,勁由脊發"。趙先生演練中,每式皆見其腰胯轉動帶動全身發力,正是深得洪拳"整勁"之要訣。

今人習武,常有重形輕神之弊。觀趙先生之演練,其眼神隨拳勢而走,呼吸與動作相合,精神貫注於每一招式之間。此般"形神兼備",方為武術真諦。鐵線拳之"鐵"字,非僅指勁力之剛硬,更含意志之堅毅。習此拳者,當以"鐵石心腸"之志,持之以恆,方能得其三昧。

南派武術自清代傳入嶺南,經數百年演變,形成剛猛凌厲之特色。洪拳作為南拳代表,其招式樸實無華而實用性強,尤重近身短打。鐵線拳中"逼步沖拳"一式,便是典型南派風格——步法緊逼,拳勢直取中門。趙先生演練時,步法雖簡,卻步步為營,盡顯南派武術"不動如山,動如雷霆"之特質。

武術一道,非僅為搏擊之術,更是修身養性之法。鐵線拳之習練,既可強健體魄,又能磨練意志。其拳理中蘊含的陰陽相濟、剛柔並濟之道,實與傳統文化"中庸"思想相通。趙志凌先生之演練,不僅展示了一門武術技藝,更傳遞了一種處世哲學。

今藉此視頻,願諸君不僅能欣賞鐵線拳之形,更能體悟其神,進而理解中華武術之深厚文化底蘊。武術傳承,貴在得其神髓,而非徒摹其形。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