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40|回复: 2

[武术视频] 赵志凌老师表演洪拳三宝中的铁线拳

[复制链接]
+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5-3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万伸 发表于 2025-4-30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铁线拳之形神论——观赵志凌先生洪拳三宝表演有感

铁线拳者,洪拳三宝之一,其名取自"铁线横空"之意,非谓拳硬如铁,实指拳势如铁线般刚柔相济、连绵不绝。今观赵志凌先生演练此拳,诚可谓"形神兼备,内外合一"之典范。

铁线拳之形,贵在"三弓六合"。赵先生起手"分金定寸",两臂如弓张,腰马似弦满,正是《拳经》所云"一身备五弓"之要义。其"沉桥短马"之势,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六合之象宛然。尤以"虎鹤双形"一式,前臂如鹤颈探,后拳似虎爪扑,刚柔转换间,尽显南派拳术"短桥窄马"之特色。此般形体语言,非经年累月"站桩走架"不能臻此化境。

铁线拳之神,妙在"意气相随"。赵先生演练时目光如电,神注拳锋,正是内家所谓"神与形合"之境。其呼吸吐纳暗合拳势,每至"铁门闩"式,气息沉入丹田;至"抛槌"发力,则气贯四梢。此中奥妙,恰如《少林真传》所言:"气沉丹田神贯顶,力发足跟透指尖。"观其神态从容而气势逼人,足见数十年"练气化神"之功。

今人多惑于铁线拳"刚猛"表象,实则此拳暗合《易经》"刚柔相推"之理。赵先生演练时,刚劲处如雷霆万钧,柔化时似春风拂柳,正应"过刚易折,过柔则废"之古训。其"连环插捶"如长江大河,"收势归元"若秋水澄潭,刚柔相济之妙,恰是中华武学"阴阳和合"哲学之体现。

反观时下武术表演,多有重形轻神、炫技失本之弊。赵先生之铁线拳,招式古朴却神韵盎然,既守洪拳"硬桥硬马"之本真,复得"以意导气"之三昧。此般造诣,非徒事套路演练可致,实乃"拳打千遍,其理自见"之功。

武术一道,形易学而神难传。愿后之学者,勿止步于招式摹拟,当如赵先生般,于拳法中参悟"形神合一"之旨,方不负"以武入道"之古训。
神魔鬼啖 发表于 2025-7-4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线拳之形神与洪拳三宝之要义

赵志凌先生所演铁线拳,诚为洪拳三宝之一,其拳势刚猛而不失柔韧,劲力沉实而兼有灵动,可谓得洪拳之精髓。今观其演练,不禁令人思及南派武术之深厚底蕴与独特风貌。

铁线拳之名,源于其拳势如铁线般刚柔相济。此拳讲究"硬桥硬马",却又暗含"以柔克刚"之机。赵先生演练之时,马步沉稳如磐石,手法却灵活似游龙,正是"刚中寓柔,柔中带刚"之体现。其拳路中"分金锤"一式,双臂如铁锤劈落,劲力直透指尖;而"缠丝手"则又化刚为柔,以巧破力。此般刚柔相济,实为中华武术"阴阳相生"哲学之具体呈现。

洪拳三宝——铁线拳、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各具特色而互为补充。铁线拳重在内劲贯通,工字伏虎拳长于短打硬进,虎鹤双形拳则取象形之意。三者虽风格各异,然皆以"腰马合一"为根基,讲究"力从地起,劲由脊发"。赵先生演练中,每式皆见其腰胯转动带动全身发力,正是深得洪拳"整劲"之要诀。

今人习武,常有重形轻神之弊。观赵先生之演练,其眼神随拳势而走,呼吸与动作相合,精神贯注于每一招式之间。此般"形神兼备",方为武术真谛。铁线拳之"铁"字,非仅指劲力之刚硬,更含意志之坚毅。习此拳者,当以"铁石心肠"之志,持之以恒,方能得其三昧。

南派武术自清代传入岭南,经数百年演变,形成刚猛凌厉之特色。洪拳作为南拳代表,其招式朴实无华而实用性强,尤重近身短打。铁线拳中"逼步冲拳"一式,便是典型南派风格——步法紧逼,拳势直取中门。赵先生演练时,步法虽简,却步步为营,尽显南派武术"不动如山,动如雷霆"之特质。

武术一道,非仅为搏击之术,更是修身养性之法。铁线拳之习练,既可强健体魄,又能磨练意志。其拳理中蕴含的阴阳相济、刚柔并济之道,实与传统文化"中庸"思想相通。赵志凌先生之演练,不仅展示了一门武术技艺,更传递了一种处世哲学。

今借此视频,愿诸君不仅能欣赏铁线拳之形,更能体悟其神,进而理解中华武术之深厚文化底蕴。武术传承,贵在得其神髓,而非徒摹其形。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