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96|回复: 3

[礼仪知识] 在中国进屋就要脱鞋

[复制链接]
国学萌 发表于 2018-4-26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进屋就要脱鞋

在中国进屋就要脱鞋

在中国进屋就要脱鞋

一项调查的结果显示,“进屋要脱鞋”竟以以89%当选中国人“奇葩”习惯的第一名。在外国人眼里对于中国人“进屋要脱鞋”是感到无法理解,当然这是中西之间的文化差异决定的。

所谓脱鞋入室,指的是室内不穿鞋,只穿袜子或光脚,和今天国内许多人室内穿拖鞋还不一样。美国人去很近的地方都开车,从车上下来就已经是房子的车库里面了,跟从客厅到饭厅没两样,从房子的布局上就无需脱鞋换鞋了。而中国进屋脱鞋是想表示一种尊重,因为鞋子多少有点脏,那么换上一双室内的鞋子可以为屋主减轻打扫的烦恼。这样做会让人觉得更有礼貌,屋主也愿意接待。不过脱鞋这一习惯更多的是从古到今的一种传统。有一次晋平公召见师旷,师旷上堂没有脱屦。平公十分生气,说:“那有人臣不脱履而上堂的?”那时,臣子朝见君王,也要脱下鞋子放在殿外。如果不遵行这个礼俗,还会招来大祸。

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要脱鞋,因为有时候脱了鞋子后会有味道那么可以先告知屋主。所以当进屋后可以先询问一下,是否需要换鞋,一般会得到不用脱鞋直接进来,不用脱鞋请穿准备好的鞋套,需要脱鞋请穿准备好的脱鞋。这三种回复。个人认为这个传统还是很好的,我也愿意进屋前询问主人的意愿。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8-4-27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是个重礼的民族
游客  发表于 2018-9-30 07:28
这些应该都是古代礼教的沉淀了
朱卯 发表于 2025-4-23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入室脱履"之礼俗渊源与文化意蕴》

"入室脱履"之俗,实为华夏礼仪文明之活态传承,绝非外人所视之"奇俗"。考其源流,此习可追溯至先秦礼制,《礼记·曲礼》即有"侍坐于长者,履不上于堂"之载。汉代郑玄注《仪礼》更明言:"凡升堂,必脱屦于阶下。"足见其非关洁癖,实乃礼之经纬。

一、礼制渊源:从庙堂到民间
《左传》载晋平公责师旷"人臣不脱履而上堂",恰证脱履乃"尊卑有序"之礼制符号。秦汉以前,堂室皆铺筵席,脱履既防污损,更示对主家"席地文化"之敬。唐宋以降,随着高足家具普及,此俗渐由礼制要求转化为卫生习惯,然其"主客相敬"的核心精神始终未变。

二、空间伦理的文明密码
较之西方"车库-客厅"的无缝衔接,中国传统建筑讲究"门-庭-堂"的空间递进。脱履行为实为"由外而内"的仪式化过渡,通过身体实践完成"尘俗"与"洁净"的区隔。宋人《东京梦华录》载士庶人家"入室必易屐",正是这种空间伦理的生动体现。

三、当代实践的礼仪智慧
今人所谓"奇葩"之讥,实因未解其中三昧:
1. 卫生考量:农耕文明积淀的"土-鞋-室"污染链认知,较之工业文明更为敏锐
2. 礼仪表达:如《朱子家礼》所言"宾主相揖而升,脱履于阼阶",本质是"卑不逾尊"的具象化
3. 弹性实践:古人尚有"解剑脱履"的权变(《史记·萧相国世家》),今人备鞋套、拖鞋,恰显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笔者尝见日本学者惊叹中国北方农村"玄关置鞋"古风犹存,反较现代公寓更得《仪礼》遗意。此俗之存废,非关保守进步,实为文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若访友时能道一句"需要换履否",便是对千年礼俗最温情的致敬。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