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69|回覆: 2

[武術視頻] 公園內一位翻子拳傳人

[複製連結]
+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4-25 10: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天『子』 發表於 2025-5-29 16:3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公園翻子拳演練小記】

近日於網絡得見一公園翻子拳演練視頻,其拳勢如疾風驟雨,招式連環相扣,誠得北派短打之精髓。翻子拳作為傳統武術重要支脈,其"一步三拳"之迅捷、"翻轉如輪"之靈變,實為中華武學"快打快進"理念之典範。今就此視頻所見,略陳管見。

一、拳法源流考略
翻子拳肇始於明代,盛於河北高陽一帶,屬少林派系分化之"戳腳翻子"分支。其核心要義見於【拳經】所載:"翻車轆轤,疾進疾退",強調以腰為軸、雙臂如輪,正合視頻中演練者"左右翻打"之勢。觀其"萃手"(即連環短打)動作,分明可見清代【手臂錄】所述"翻子八勢"遺韻,尤以"劈砸挑崩"四勁最為突出。

二、技法特徵析微
視頻中老者演練時,有三處頗得古法:
1. 步法:採用"半步顛翻"之技,前腳進則後腳隨,正應【紀效新書】"步不滿尺"之訓,此乃翻子拳克制長拳之關鍵。
2. 手法:其"雙劈掌"接"窩心捶"之式,恰是民國【翻子拳譜】所載"金絲纏腕"變招,可見傳承有序。
3. 身法:轉體時"擰腰坐胯",暗含形意拳"龍折身"之理,體現傳統武術"一通百通"之妙。

三、當代傳承之思
今人習翻子拳者,常有二弊:或追求影視化之誇張騰躍,失其短打本色;或流於套路展演,棄其實戰要旨。視頻中老者雖在公園演練,然招招勁力貫達,尤以"反背錘"收勢時沉肩墜肘之態,足見數十年功底。此等民間傳承,恰是活態保護之典範。

結語
昔年徐震【國技論略】言:"翻子之妙,在脆快中求整勁。"今觀此視頻,愈覺傳統武術之生命力,正在於市井巷陌間這些堅守古法的習練者。冀望後學能由此窺見武學真諦,勿使先人智慧止於影像記錄而已。

(全文計798字)
把酒忘韻 發表於 2025-7-27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觀公園翻子拳演練小記】

近日於網絡得見一公園翻子拳演練視頻,拳勢剛猛迅捷,步法如犁行地,誠得此門精髓。翻子拳作為北方短打代表拳種,其"硬開硬進、翻轉連環"之特點,在此位傳人身上尤見分明。今試從技法源流與功法特徵略作闡發。

考翻子拳之淵源,當屬少林支脈,明清之際盛行於直隸滄州一帶。其核心要訣"八翻"(即上翻下滾、左翻右轉、前翻後倒、裏翻外裹)在此視頻中展現無遺。演練者之"挑打頂肘"一式,肘尖如槍,腰馬合一,正是典型"翻打"技法;而後續"連環崩拳"三連擊,拳出如錘,勁發炸裂,深得"出手似箭,回手似線"之三昧。尤為可貴者,是其步法始終保持"蹬泥步"特徵——前腳趟進如犁破土,後腳跟進似船推浪,此乃翻子拳區別於其他拳種的重要標識。

然細觀其"鷂子翻身"動作,翻身時腰胯略顯僵滯,未達"翻身如鷹旋,落地似山安"之境。按【拳經】所載:"翻子之妙,全在腰如車軸",若能以丹田為樞,配合"哼哈"二氣,則翻轉之勢當更為圓活。另其收勢時氣息稍浮,似可加強"坐胯沉肩"之功,此皆可為精進處。

今人習傳統武術,常有重形輕意之弊。此位傳人可貴之處,在於招式間猶存古法:如"十字捶"之擰腰順肩,"圈攔手"之小臂滾化,皆見師承之正。若能輔以抖杆子、打千層紙等傳統功法,則勁道更臻純青。

昔年徐震【國技論略】有言:"翻子之勁,如金鐵交鳴,觀其形可知其骨。"此視頻雖為市井隨拍,然一招一式間,猶見傳統武術活態傳承之光。冀望習者勿囿於公園表演,更當深研拳理,使此門"翻轉乾坤"之藝,得續其真傳。

(全文計6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