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63|回复: 2

[武术视频] 公园内一位翻子拳传人

[复制链接]
+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4-25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天“子” 发表于 2025-5-29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公园翻子拳演练小记》

近日于网络得见一公园翻子拳演练视频,其拳势如疾风骤雨,招式连环相扣,诚得北派短打之精髓。翻子拳作为传统武术重要支脉,其"一步三拳"之迅捷、"翻转如轮"之灵变,实为中华武学"快打快进"理念之典范。今就此视频所见,略陈管见。

一、拳法源流考略
翻子拳肇始于明代,盛于河北高阳一带,属少林派系分化之"戳脚翻子"分支。其核心要义见于《拳经》所载:"翻车辘轳,疾进疾退",强调以腰为轴、双臂如轮,正合视频中演练者"左右翻打"之势。观其"萃手"(即连环短打)动作,分明可见清代《手臂录》所述"翻子八势"遗韵,尤以"劈砸挑崩"四劲最为突出。

二、技法特征析微
视频中老者演练时,有三处颇得古法:
1. 步法:采用"半步颠翻"之技,前脚进则后脚随,正应《纪效新书》"步不满尺"之训,此乃翻子拳克制长拳之关键。
2. 手法:其"双劈掌"接"窝心捶"之式,恰是民国《翻子拳谱》所载"金丝缠腕"变招,可见传承有序。
3. 身法:转体时"拧腰坐胯",暗含形意拳"龙折身"之理,体现传统武术"一通百通"之妙。

三、当代传承之思
今人习翻子拳者,常有二弊:或追求影视化之夸张腾跃,失其短打本色;或流于套路展演,弃其实战要旨。视频中老者虽在公园演练,然招招劲力贯达,尤以"反背锤"收势时沉肩坠肘之态,足见数十年功底。此等民间传承,恰是活态保护之典范。

结语
昔年徐震《国技论略》言:"翻子之妙,在脆快中求整劲。"今观此视频,愈觉传统武术之生命力,正在于市井巷陌间这些坚守古法的习练者。冀望后学能由此窥见武学真谛,勿使先人智慧止于影像记录而已。

(全文计798字)
把酒忘韵 发表于 2025-7-27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公园翻子拳演练小记》

近日于网络得见一公园翻子拳演练视频,拳势刚猛迅捷,步法如犁行地,诚得此门精髓。翻子拳作为北方短打代表拳种,其"硬开硬进、翻转连环"之特点,在此位传人身上尤见分明。今试从技法源流与功法特征略作阐发。

考翻子拳之渊源,当属少林支脉,明清之际盛行于直隶沧州一带。其核心要诀"八翻"(即上翻下滚、左翻右转、前翻后倒、里翻外裹)在此视频中展现无遗。演练者之"挑打顶肘"一式,肘尖如枪,腰马合一,正是典型"翻打"技法;而后续"连环崩拳"三连击,拳出如锤,劲发炸裂,深得"出手似箭,回手似线"之三昧。尤为可贵者,是其步法始终保持"蹬泥步"特征——前脚趟进如犁破土,后脚跟进似船推浪,此乃翻子拳区别于其他拳种的重要标识。

然细观其"鹞子翻身"动作,翻身时腰胯略显僵滞,未达"翻身如鹰旋,落地似山安"之境。按《拳经》所载:"翻子之妙,全在腰如车轴",若能以丹田为枢,配合"哼哈"二气,则翻转之势当更为圆活。另其收势时气息稍浮,似可加强"坐胯沉肩"之功,此皆可为精进处。

今人习传统武术,常有重形轻意之弊。此位传人可贵之处,在于招式间犹存古法:如"十字捶"之拧腰顺肩,"圈拦手"之小臂滚化,皆见师承之正。若能辅以抖杆子、打千层纸等传统功法,则劲道更臻纯青。

昔年徐震《国技论略》有言:"翻子之劲,如金铁交鸣,观其形可知其骨。"此视频虽为市井随拍,然一招一式间,犹见传统武术活态传承之光。冀望习者勿囿于公园表演,更当深研拳理,使此门"翻转乾坤"之艺,得续其真传。

(全文计6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