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68|回復: 2

[医药临床] 桂枝汤治疗寒痹验案

[複製鏈接]
梅松政 發表於 2018-4-24 10: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患者,女,41岁,2016年12月5日初诊。患者因『胸部疼痛20余天』就诊。20多天前,患者莫名其妙地感觉胸部(喉部以下乳沟以上,大约直径15厘米区域)疼痛,先是隐隐作痛,逐渐达到抬手疼痛、夜间疼痛稍重。1周前,患者前往某市级综合医院就诊,给予胸部CT、血常规、乳腺彩超等检查,所有检查结论均正常,未查出任何实质性疾病,对症药物(具体不详)治疗3天后,未见明显好转。患者到一家市级公立中医医院诊疗,做了类风湿因子、血沉等检查,所有结果均显示正常,诊断为胁痛,辨证为肝气郁结,用柴胡疏肝散方加减治疗。治疗4天后,稍有缓解,前来就诊。

诊察:胸上部隐隐作痛,夜间稍加剧,无乳房疾病、心脏疾病、肺部疾病、淋巴系统疾病、跌扑外伤、局部皮肤疾病等症状和疾病征兆,舌苔薄白,舌边暗紫,脉沉。

诊断:痹证(寒凝脉络)。

处方:桂枝10克,麻黄5克,白芍30克,薤白10克,瓜蒌壳10克,当归10克,丝瓜络10克,伸筋草1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同时,注意胸部保暖,并用保暖袋适当热敷患病部位。

治疗3天后,疼痛明显缓解,加减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停药。嘱其注意保暖,观察2周,未见复发,临床痊愈。

患者胸上部疼痛,实质性存在,平素健康,除局部疼痛以外,无任何临床症状,可推断患者正气未损,属新病;逐一询问与胸部疼痛相关疾病,无乳房疾病、心脏疾病、肺部疾病、淋巴系统疾病、跌仆外伤、局部皮肤疾病等症状和疾病征兆,以及所有相关辅助检查结论正常,剑指患者没实质性器质性疾病;诊察所见,未穿露胸装,舌苔薄白,舌边暗紫,脉沉,患者要么有瘀阻,要么有寒证;详问病史,患者发病前连续穿着露胸装骑踏板车早出晚归大约1周,其丈夫当场佐证,患者晚上痛得明显,进一步佐证了寒凝脉络。

灵枢·贼风〗记载:『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随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提出寒痹之病,因平素『所伤湿气.....腠理闭而不通』忽『遇风寒,则血气凝结』而致。〖灵枢·寿夭刚柔〗同时指出:『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也就是说,寒痹之证多为寒湿交错而致,属慢性病。本例患者虽平素健康,却因局部反复遭遇风寒之邪,阻碍气机而腠理闭而不通,属急性病。

方用桂枝汤方加减,方中桂枝、麻黄散寒、解肌以止痛;白芍益营、柔肝以止痛;薤白通阳、行闭以止痛;瓜蒌壳宽胸、散结以止痛;当归养血、活血以止痛;丝瓜络祛风、止痉以止痛;伸筋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以止痛;甘草健脾胃、调药性、和中缓痛。诸药合用共凑祛风散寒、宽胸通痹、散结通络、养阴止痛等功效,并凑药药均止痛之功,终起驱邪止痛不伤正气之效。(梅松政 四川省古蔺县观文镇梅松政中医诊所)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邱眉 發表於 2025-6-13 06:08 | 顯示全部樓層
《桂枝汤加减治疗寒痹案析义》

本案乃典型外寒引动内痹之证,其辨证精当处尤值后学揣摩。兹从经方运用与病机阐发二端析之:

一、方证相应之妙
桂枝汤本为太阳中风表虚证设,然本案取其"解肌和营卫"之功,佐麻黄开腠理、薤白通胸阳,正合《金匮要略》"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之旨。方中白芍用量独重至30克,既制麻桂之燥,又合甘草酸甘化阴以缓急痛,更得瓜蒌壳、丝瓜络宣痹通络,实承仲景"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薤白半夏汤主之"法度而化裁。当归、伸筋草温通血脉,暗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古训。

二、病机辨析之要
患者虽无典型恶寒发热表证,然据其露胸感寒病史、夜间痛甚特点及脉沉舌暗之候,恰应《素问·痹论》""
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之论。此非单纯肝郁气滞可比,前医投柴胡疏肝散未效者,正是未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理——患者胸阳素虚,复因风寒外袭,致营卫失调而痛作。桂枝汤外和营卫、内调阴阳,更佐温通之品,使"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三、临证启悟
1. 痹证辨治当分新久:本案病程虽短,然已现舌边暗紫血瘀之兆,提示外邪速客脉络。较之《内经》所言久痹,此属新痹轻证,故投剂即效。
2. 现代检查与传统辨证宜互参:诸项检查排除了器质病变,反助医者聚焦于功能失调,此正中医"司外揣内"优势所在。
3. 生活史问诊之重:患者着露胸装感寒之因,非详问难得,此即《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的现代诠释。

结语:此案示范了经方活用之典范,桂枝汤加减既遵"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则,又合"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之治,更提示临床遇胸痛诸证,当细辨阴阳表里,不可概从肝郁论治。学者若能于此等验案中体味"方证相应"精微,则临证自得圆机活法。
菠萝吹雪 發表於 2025-7-16 08:08 | 顯示全部樓層
《桂枝汤加减治疗寒痹案析义》

本案以胸痹为主诉,然细究病机,实属《内经》"寒痹"范畴。今就理法方药析之如下:

一、病机探赜
患者胸上部疼痛月余,虽经现代医学排查无器质病变,然观其舌边暗紫、脉沉、夜甚之候,显系寒凝血瘀之象。《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恰合患者露胸受寒病史。其痛处固定、遇寒加重,正应《医宗金鉴》"痹者,闭也,气血凝滞"之论。虽病程未久,然寒邪已由表入络,故见脉沉而非浮紧,此与《伤寒论》"太阳病,脉沉而细者,名曰痉"异曲同工。

二、方药钩玄
处方以桂枝汤为底方,深得仲景心法:
1. 桂枝配麻黄:取"辛甘化阳"之义,桂枝温通卫阳,麻黄开泄腠理,二者相须为用,俾寒邪从表而解。然麻黄仅用5克,恐过汗伤正,足见用药之慎。
2. 白芍倍用至30克:既制麻桂之燥,又合甘草酸甘化阴,更取《本经》"除血痹"之功。与当归相配,养血活血,暗合"治风先治血"之旨。
3. 瓜蒌薤白组合:虽源自《金匮》胸痹篇,然此处非治痰浊,实取薤白"温中散结"(《别录》)、瓜蒌壳"疏肝郁"(《本草思辨录》)之效,以解寒凝气滞。
4. 丝瓜络、伸筋草:为后世经验用药,取其通络止痛之能,补经方之未备。

三、辨证要点
此案尤当着眼三点:
1. 鉴别诊断:排除了肝郁胁痛(前医用柴胡剂效微)、痰瘀胸痹(无舌腻脉滑),紧扣"遇寒则发"特征。
2. 体质权衡:患者正气未虚,故敢用麻桂发汗;若见脉弱气短,则当佐参芪固本。
3. 因机用药:薤白、伸筋草等皆针对寒痹病机,非为见痛止痛。

四、理论启示
《灵枢》论寒痹强调"故邪与新感相袭",本案患者露胸受寒即属此类。然今人但知《伤寒论》桂枝汤治表虚,罕识其治痹之妙。实则《本草备要》明言桂枝"通血脉,暖肌肉",本案活用经方,正是"异病同治"典范。

结语:此案启示临证当重四诊合参,尤需详问起居。寒痹虽属常见,然能于纷繁症状中抓住主证,化裁经方而获捷效,实得中医辨证精髓。学者当于此等处细玩,勿执方以待病。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