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37|回覆: 2

[醫藥臨床] 喻嘉言治療痰病之法(一)

[複製連結]
王玉生邱奕霏 發表於 2018-4-24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清初三大名醫之一的喻嘉言,在【醫門法律·痰飲門】中說:『氣血凝滯,蒸其津液,結而為痰』,這概括性的說明了痰飲的生成原因。喻氏在痰飲的論述方面不僅在於醫理深研精究,多所創新,而且多寓理於臨床。書中痰飲門立『律』四條,其思想嚴謹,意味深長,本文旨在剖析其義以指導臨床,就學習後的應用情況闡述於下:

痰為其標,氣為本

喻氏論述痰飲之疾,以【內經】【金匱要略】理論為肇基,且發揮頗多。對痰飲之治,喻氏極力反對『徒徇其末而忘其本』的錯誤治法,因而對痰飲的病因病機作了全面詳細的論述。他認為,若『氣不布則津亦不化』,痰飲而為水濕之瘀蓄,故痰飲乃『穢莝叢積』之物,如『水道日隘,橫流旁溢』。從而明確了『痰為標、氣為本』的痰飲標本觀。同時,喻氏明確了痰飲病多與肺、胃、膀胱之氣化功能異常有密切的關係。總結治氣之源有三:『一曰肺氣,肺氣清則周身之氣肅然下行;一曰胃氣,胃氣和則胸中之氣亦易下行;一曰膀胱之氣,膀胱之氣旺則能吸引胸中之氣下行。』即肺氣清、胃氣和、膀胱之氣旺方能濕祛痰消。其中,又以脾胃之氣關係最為重要,喻氏有『痰飲之患,未有不從胃起者』之說。因水濕多居於胃而運於脾,脾胃之氣失常系產生痰飲的重要原因。喻氏進一步認為,雖曰痰飲在腸間,懸飲在脅下,溢飲在四肢,支飲在胸膈,但多與脾胃關係密切。他說:『一由胃而下流於腸,一由胃而旁流於脅,一由胃而外出於四肢,一由胃而上入於胸膈。始先不覺,日積月累,水之精華,轉為混濁,於是遂成痰飲。』後世醫家多宗其說。由於痰飲多系氣之不暢所聚而成,所以喻氏制訂了『必順其性因其勢而疏導』和『氣順則痰不留,即不治痰而自運』的治療大法。

驗案

牟某某,男,48歲。2008年2月10日就診。山東省德州市某廠工人。

脘脅脹痛2個月,乙肝病毒小三陽攜帶8年,近在某市級醫院診為乙肝,住院40天,生化檢查各項指標下降,但症狀不減,近10天來飲食不下。

診時B超可見輕度脂肪肝,脾腎胰皆正常。胃脘脹滿連及兩脅,左重右輕,不欲飲食,食後胃脹加重,口乾苦五味,咽下有阻塞感,時時呃氣,每早晨吐痰多口,痰色白黏稠,周身無力,以下肢酸軟嚴重,時腰痛,大便干,1~2日1次,小便正常,舌苔白膩,脈弦。

病機:肝氣鬱滯,痰濕內停(乙型肝炎)。

治則:疏肝氣,化痰濕。

處方:鬱金12克,香附12克,枳殼12克,青皮12克,木香10克,虎杖15克,山藥20克,蓮子肉20克,白朮15克,茯苓15克,垂盆草20克,瓜蔞15克,半枝蓮30克,八月札12克,甘草10克。水煎2次,日服2次,共6劑。

2008年2月17日二診:藥後各症有減,仍以前方繼服10劑。

2008年2月28日三診:藥後飲食增加,胃脘脹減,左脅下脹滿消失,仍口乾口苦,前方加通草10克。15劑。

2008年3月5日四診:藥後各症基本消除,肝功正常,舌苔薄白,脈弦,再以前方繼服20劑,可隔日1劑。

2008年4月12日五診:各項檢查均已正常。再以前方繼服30劑。

本案屬乙型肝炎,脈症分析系痰濕內阻致不欲飲食,脘脅脹滿,所以治必疏肝和胃理氣以化痰濕,方中的香附、枳殼、青皮為君,木香、鬱金、八月札為臣,藥助其化痰濕之力,所以服藥81劑各症消除,肝功正常。(王玉生 北京市同仁堂王府井中醫院 邱奕霏 北京市弘醫堂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賈況奕 發表於 2025-4-1 23:28 | 顯示全部樓層
喻嘉言痰病治法析微及臨證應用

(一)痰飲病機探賾
喻嘉言【醫門法律】所論"氣血凝滯,蒸其津液,結而為痰"十二字,實為痰飲生成之樞要。其說熔【內經】氣化理論與仲景痰飲學說於一爐,更創"三焦氣化失司"新論。所謂"水道日隘,橫流旁溢"之喻,生動揭示了痰飲形成中"氣-津-痰"的病理轉化鏈。此說較丹溪"痰挾瘀血,遂成窠囊"之論更重氣化,較景岳"痰即人之津液"說更切臨床。

(二)治痰三綱辨證
喻氏確立"肺胃膀胱"三綱辨證體系頗具卓識:
1. 肺氣肅降論:強調"治痰先治氣"非獨降肺,實含宣肅二法。臨證見痰黏喉者,當參合麻杏石甘湯法。
2. 胃氣和降論:其"痰飲起於胃"說實發前人所未發。觀仲景治痰飲諸方,小半夏湯、茯苓飲等皆寓和胃之意。
3. 膀胱氣化論:此說遙承【素問·靈蘭秘典論】,近啟葉天士"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之旨。

(三)臨證應用舉隅
驗案中患者脘脅脹痛、痰白黏稠、苔膩脈弦,正合喻氏"肝氣犯胃,痰濁中阻"之候。處方暗合喻氏氣痰同治之法:
1. 鬱金、香附疏肝解郁,乃"順其性"之體現
2. 枳殼、青皮理氣和胃,正合"胃氣和則痰易下"之旨
3. 虎杖通利膀胱,兼化痰瘀,可謂"一藥達三焦"
4. 山藥、蓮子肉健脾固本,防痰再生

尤妙在未用半夏、南星等化痰峻劑,而取"氣順痰自消"之理,深得喻氏心法。若更佐旋覆花、代赭石成升降相因之勢,或效更彰。

(四)古今匯通思考
喻氏痰飲學說對現代代謝性疾病診療頗具啟示:
1. 非酒精性脂肪肝可參"胃氣壅滯"論治
2. 高尿酸血症當宗"膀胱氣化不利"說
3. 代謝綜合症宜從"三焦氣化"整體調治

然今人痰病多兼瘀熱,若遇此案兼見舌暗、口乾者,可酌加丹參、海藻等品,此又需變通於喻氏法度之外矣。
向乞分 發表於 2025-4-25 16:12 | 顯示全部樓層
喻嘉言痰病治法精義發微——兼論牟案肝鬱痰濕證治要訣

​ 細繹喻嘉言【醫門法律·痰飲門】要旨,其論痰飲生成謂"氣血凝滯,蒸其津液,結而為痰",實發前賢未發之奧。此十二字真言,不僅道破痰飲形成之樞機,更暗藏"氣-血-津"三者互化之玄機。喻氏痰飲學說之精妙,在於構建了"三焦氣化-脾胃運化-痰飲生成"的動態病機模型,較之仲景"痰飲四飲"分類更重氣機升降,比丹溪"痰病百端"之說尤詳臟腑關聯。

​ 喻氏標本之辨,直指痰飲證治核心。其"痰為標、氣為本"之論,實脫胎於【內經】"百病生於氣"之旨,而具體演繹為肺、胃、膀胱三焦氣化體系。尤以"胃為痰飲之源"說最具創見,解【金匱】"水走腸間"諸症為"胃失游溢精氣"之變,此乃喻氏會通仲景學說之明證。觀其治氣三法:肅肺氣如提壺揭蓋,和胃氣似疏浚中流,旺膀胱之氣若開閘泄洪,三管齊下則痰飲自消。此等治法,非深諳氣化三昧者不能道。

​ 驗之牟案,恰合喻氏肝胃同病之機。患者脅脹脘痞、痰黏口苦,顯系肝氣鬱勃,橫逆犯胃,致中焦氣滯津凝而成痰濕。喻氏所謂"由胃而旁流於脅"正此之謂。晨吐白黏痰、苔膩脈弦,皆是肝鬱乘脾、胃氣不降之明證。其治當宗喻氏"順氣導痰"之法,以鬱金、香附疏肝解郁為君,佐以半夏、茯苓和胃化痰,更妙在稍加桔梗開提肺氣,暗合喻氏三焦並治之旨。若再參【醫門法律】"痰飲門律四條"中"不治痰而治氣"之戒,此案尤當注重調理情志,使肝氣條達,則痰濕自化。

​ 喻嘉言痰病學說之當代價值,在於揭示代謝性疾病"氣機-代謝-病理產物"的連鎖反應機制。今人治脂肪肝、高脂血症等,若參透喻氏氣化理論,必能於化痰降脂之外,別開調氣解郁之新境。然學者當知,喻氏"治氣為本"非獨指行氣破氣,實含溫陽化氣、補益元氣諸法,此又不可不察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