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32|回復: 2

[医药临床] 喻嘉言治疗痰病之法(一)

[複製鏈接]
王玉生邱奕霏 發表於 2018-4-24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清初三大名医之一的喻嘉言,在〖医门法律·痰饮门〗中说:『气血凝滞,蒸其津液,结而为痰』,这概括性的说明了痰饮的生成原因。喻氏在痰饮的论述方面不仅在于医理深研精究,多所创新,而且多寓理于临床。书中痰饮门立『律』四条,其思想严谨,意味深长,本文旨在剖析其义以指导临床,就学习后的应用情况阐述于下:

痰为其标,气为本

喻氏论述痰饮之疾,以〖内经〗〖金匮要略〗理论为肇基,且发挥颇多。对痰饮之治,喻氏极力反对『徒徇其末而忘其本』的错误治法,因而对痰饮的病因病机作了全面详细的论述。他认为,若『气不布则津亦不化』,痰饮而为水湿之瘀蓄,故痰饮乃『秽莝丛积』之物,如『水道日隘,横流旁溢』。从而明确了『痰为标、气为本』的痰饮标本观。同时,喻氏明确了痰饮病多与肺、胃、膀胱之气化功能异常有密切的关系。总结治气之源有三:『一曰肺气,肺气清则周身之气肃然下行;一曰胃气,胃气和则胸中之气亦易下行;一曰膀胱之气,膀胱之气旺则能吸引胸中之气下行。』即肺气清、胃气和、膀胱之气旺方能湿祛痰消。其中,又以脾胃之气关系最为重要,喻氏有『痰饮之患,未有不从胃起者』之说。因水湿多居于胃而运于脾,脾胃之气失常系产生痰饮的重要原因。喻氏进一步认为,虽曰痰饮在肠间,悬饮在胁下,溢饮在四肢,支饮在胸膈,但多与脾胃关系密切。他说:『一由胃而下流于肠,一由胃而旁流于胁,一由胃而外出于四肢,一由胃而上入于胸膈。始先不觉,日积月累,水之精华,转为混浊,于是遂成痰饮。』后世医家多宗其说。由于痰饮多系气之不畅所聚而成,所以喻氏制订了『必顺其性因其势而疏导』和『气顺则痰不留,即不治痰而自运』的治疗大法。

验案

牟某某,男,48岁。2008年2月10日就诊。山东省德州市某厂工人。

脘胁胀痛2个月,乙肝病毒小三阳携带8年,近在某市级医院诊为乙肝,住院40天,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下降,但症状不减,近10天来饮食不下。

诊时B超可见轻度脂肪肝,脾肾胰皆正常。胃脘胀满连及两胁,左重右轻,不欲饮食,食后胃胀加重,口干苦五味,咽下有阻塞感,时时呃气,每早晨吐痰多口,痰色白黏稠,周身无力,以下肢酸软严重,时腰痛,大便干,1~2日1次,小便正常,舌苔白腻,脉弦。

病机:肝气郁滞,痰湿内停(乙型肝炎)。

治则:疏肝气,化痰湿。

处方:郁金12克,香附12克,枳壳12克,青皮12克,木香10克,虎杖15克,山药20克,莲子肉2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垂盆草20克,瓜蒌15克,半枝莲30克,八月札12克,甘草10克。水煎2次,日服2次,共6剂。

2008年2月17日二诊:药后各症有减,仍以前方继服10剂。

2008年2月28日三诊:药后饮食增加,胃脘胀减,左胁下胀满消失,仍口干口苦,前方加通草10克。15剂。

2008年3月5日四诊:药后各症基本消除,肝功正常,舌苔薄白,脉弦,再以前方继服20剂,可隔日1剂。

2008年4月12日五诊:各项检查均已正常。再以前方继服30剂。

本案属乙型肝炎,脉症分析系痰湿内阻致不欲饮食,脘胁胀满,所以治必疏肝和胃理气以化痰湿,方中的香附、枳壳、青皮为君,木香、郁金、八月札为臣,药助其化痰湿之力,所以服药81剂各症消除,肝功正常。(王玉生 北京市同仁堂王府井中医院 邱奕霏 北京市弘医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贾况奕 發表於 2025-4-1 23:28 | 顯示全部樓層
喻嘉言痰病治法析微及临证应用

(一)痰饮病机探赜
喻嘉言《医门法律》所论"气血凝滞,蒸其津液,结而为痰"十二字,实为痰饮生成之枢要。其说熔《内经》气化理论与仲景痰饮学说于一炉,更创"三焦气化失司"新论。所谓"水道日隘,横流旁溢"之喻,生动揭示了痰饮形成中"气-津-痰"的病理转化链。此说较丹溪"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之论更重气化,较景岳"痰即人之津液"说更切临床。

(二)治痰三纲辨证
喻氏确立"肺胃膀胱"三纲辨证体系颇具卓识:
1. 肺气肃降论:强调"治痰先治气"非独降肺,实含宣肃二法。临证见痰黏喉者,当参合麻杏石甘汤法。
2. 胃气和降论:其"痰饮起于胃"说实发前人所未发。观仲景治痰饮诸方,小半夏汤、茯苓饮等皆寓和胃之意。
3. 膀胱气化论:此说遥承《素问·灵兰秘典论》,近启叶天士"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旨。

(三)临证应用举隅
验案中患者脘胁胀痛、痰白黏稠、苔腻脉弦,正合喻氏"肝气犯胃,痰浊中阻"之候。处方暗合喻氏气痰同治之法:
1. 郁金、香附疏肝解郁,乃"顺其性"之体现
2. 枳壳、青皮理气和胃,正合"胃气和则痰易下"之旨
3. 虎杖通利膀胱,兼化痰瘀,可谓"一药达三焦"
4. 山药、莲子肉健脾固本,防痰再生

尤妙在未用半夏、南星等化痰峻剂,而取"气顺痰自消"之理,深得喻氏心法。若更佐旋覆花、代赭石成升降相因之势,或效更彰。

(四)古今汇通思考
喻氏痰饮学说对现代代谢性疾病诊疗颇具启示:
1. 非酒精性脂肪肝可参"胃气壅滞"论治
2. 高尿酸血症当宗"膀胱气化不利"说
3. 代谢综合征宜从"三焦气化"整体调治

然今人痰病多兼瘀热,若遇此案兼见舌暗、口干者,可酌加丹参、海藻等品,此又需变通于喻氏法度之外矣。
向乞分 發表於 2025-4-25 16:12 | 顯示全部樓層
喻嘉言痰病治法精义发微——兼论牟案肝郁痰湿证治要诀

​ 细绎喻嘉言《医门法律·痰饮门》要旨,其论痰饮生成谓"气血凝滞,蒸其津液,结而为痰",实发前贤未发之奥。此十二字真言,不仅道破痰饮形成之枢机,更暗藏"气-血-津"三者互化之玄机。喻氏痰饮学说之精妙,在于构建了"三焦气化-脾胃运化-痰饮生成"的动态病机模型,较之仲景"痰饮四饮"分类更重气机升降,比丹溪"痰病百端"之说尤详脏腑关联。

​ 喻氏标本之辨,直指痰饮证治核心。其"痰为标、气为本"之论,实脱胎于《内经》"百病生于气"之旨,而具体演绎为肺、胃、膀胱三焦气化体系。尤以"胃为痰饮之源"说最具创见,解《金匮》"水走肠间"诸症为"胃失游溢精气"之变,此乃喻氏会通仲景学说之明证。观其治气三法:肃肺气如提壶揭盖,和胃气似疏浚中流,旺膀胱之气若开闸泄洪,三管齐下则痰饮自消。此等治法,非深谙气化三昧者不能道。

​ 验之牟案,恰合喻氏肝胃同病之机。患者胁胀脘痞、痰黏口苦,显系肝气郁勃,横逆犯胃,致中焦气滞津凝而成痰湿。喻氏所谓"由胃而旁流于胁"正此之谓。晨吐白黏痰、苔腻脉弦,皆是肝郁乘脾、胃气不降之明证。其治当宗喻氏"顺气导痰"之法,以郁金、香附疏肝解郁为君,佐以半夏、茯苓和胃化痰,更妙在稍加桔梗开提肺气,暗合喻氏三焦并治之旨。若再参《医门法律》"痰饮门律四条"中"不治痰而治气"之戒,此案尤当注重调理情志,使肝气条达,则痰湿自化。

​ 喻嘉言痰病学说之当代价值,在于揭示代谢性疾病"气机-代谢-病理产物"的连锁反应机制。今人治脂肪肝、高脂血症等,若参透喻氏气化理论,必能于化痰降脂之外,别开调气解郁之新境。然学者当知,喻氏"治气为本"非独指行气破气,实含温阳化气、补益元气诸法,此又不可不察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