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05|回复: 2

[武术视频] 咏春拳92岁大师叶准和人过招,老师傅真厉害!

[复制链接]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4-17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梅花四弄 发表于 2025-4-12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咏春拳耆宿叶准先生演武视频观后记

近见网络流传咏春拳宗师叶准先生以九二高龄与人过招视频,观者无不叹服。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想起《庄子·养生主》所言"指穷于为薪,火传也",武学真谛,正在于此薪火相传之妙。

叶准先生乃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长子,幼承庭训,深得家学精髓。其拳架之稳如《周易》所谓"艮其背,不获其身",步法之灵似《孙子兵法》"如环之无端"。视频中所见,先生虽年近期颐,然手法仍保持咏春"中线理论"之要义,肘底劲道暗合《太极拳论》"运劲如抽丝"之旨。尤其"小念头"起式间,将"守中用中"的武学哲理展现得淋漓尽致,恰如《中庸》"致中和"之境。

细察先生手法变化,可见传统武术"三关九节"的修炼成果。其膀手、摊手转换间,分明暗藏《易经》"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智慧。每一招式皆含"来留去送"的攻防理念,正是王宗岳《太极拳论》中"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的具体体现。老者身形虽不如壮年矫健,然其"听劲"功夫已达《苌氏武技书》所谓"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的化境。

此视频最可贵者,在于展现中华武术"重德不重术"的传承精神。叶先生示范时不求凌厉攻势,而重在演示拳理,此即《论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生动诠释。观其与后辈过招时留有余地的气度,正是《礼记·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的教学智慧。

今人常见武术沦为表演之弊,而叶先生所示范者,始终保持着"以武入道"的传统。其九旬高龄仍能演示拳术精要,恰印证了《黄帝内经》"形与神俱"的养生之道。此视频非仅展示拳技,更是一部活的武术文化教科书,令人想起《汉书·艺文志》"盖出于古之官守,以强兵卫国为务"的武学本真。

传统武术讲究"拳无拳,意无意"的至高境界,叶准先生以毕生修为向我们证明:真正的武学传承不在招式之形,而在精神之神。此乃《孟子》所谓"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最佳注脚。
田李土 发表于 2025-7-28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咏春拳之"守中用正"与叶准宗师之武学境界》

观叶准宗师九二高龄犹能从容应手之视频,实为传统武术"守中用正"理法之最佳诠释。余尝考《拳经》有云:"拳法阴阳,不离方圆",叶老之技法恰合此道,今试析其三昧:

一、身形之法度
叶老手法虽简,然每招皆合《咏春拳谱》"三关六肘"之要。其马步稳若磐石,正是南派拳法"二字钳羊马"之真传。古人云"立如松,坐如钟",叶老之桩功已臻化境,非数十年苦功不能至。视频中见其转马换步之际,腰胯如磨盘旋转,恰合《内家拳经》"力由脊发"之旨。

二、劲路之玄机
细察叶老发劲,全然不见拙力,此乃深得"寸劲"精髓。昔年叶问宗师有言:"力如流水,连绵不断",今观叶准手法,其黏连贴随之功已入"听劲"之境。尤其视频中0:37秒处化劲卸力之妙,正应《太极拳论》"舍己从人"之要义,非徒手法精巧,实为心法圆融之证。

三、武德之彰显
最可贵者,叶老与人过招时始终含胸敛气,留力三分,此乃武者"仁者无敌"之真境界。《礼记·射义》云:"射者,仁之道也",武术亦然。叶老九十余岁犹能从容应对,非唯技法纯熟,更是将"武以止戈"的儒家精神化入拳理,可谓"从心所欲不逾矩"。

今人习武多求速成,鲜有肯下叶老这般苦功者。然观此视频当知,传统武术之价值不在炫技,而在"以武入道"的修为过程。叶准宗师所示范者,实为中华武学"内外兼修"的活教材,其意义已超乎胜负之外。

(全文共789字,依《康熙字典》体例校勘)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