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85|回覆: 2

[中醫入門] 複方丹參滴丸與複方丹參片的藥用是不同的,不要搞錯了。

[複製連結]
藥膳門 發表於 2018-4-16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複方丹參滴丸和複方丹參片都是常用中成藥藥物,均具有擴張冠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血管微循環,及心肌缺血保護作用,藥品說明書上的適應症也完全相同。但是,兩種藥物的有效成分和功效有較大區別,並不能互相替代。

一、主要有效成分不同

丹參的有效成分包括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兩大類。丹參素是主要的水溶性成分,丹參酮是主要的脂溶性成分。

複方丹參滴丸的主要成分是丹參素、三七總皂苷和冰片;複方丹參片的主要成分是丹參酮、三七粉和冰片。

在複方丹參滴丸中,幾乎檢測不到丹參酮;複方丹參片中的丹參素含量約為複方丹參滴丸中丹參素含量的1/2。

二、主要成分的功效不同

丹參素和丹參酮,雖然均具有擴張冠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血管微循環,及心肌缺血保護作用,但是兩種成分的藥理作用又有明顯區別:

1.丹參素作用特點:

丹參素具有的擴張心腦血管、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均高於脂溶性的成分丹參酮。

2.丹參酮作用特點:

丹參酮對多種革蘭陽性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應用丹參酮製劑治療痤瘡的機制之一就是依賴於丹參酮強大的抗菌作用。

2015年,研究發現,丹參酮ⅡA作為植物性激素有望通過激素代替療法治療心血管疾病,改善絕經後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病情。

三、抗心絞痛的起效時間不同

複方丹參片是採用丹參酮、三七粉、冰片直接壓片而成。無論是素片或糖衣片,崩解時間都在30分鐘以上,不能緩解冠心病、心絞痛的急性發作。

複方丹參滴丸是採用丹參素、三七總皂苷、冰片製成的滴丸劑,舌下含服,吸收較快,可用於心絞痛急性發作。滴丸溶化時間在3分鐘內,緩解心絞痛時間3~8分鐘。

四、兩種藥物的副作用不同

複方丹參片中的冰片用量大,對胃腸道的刺激較重,伴有胃炎、胃寒、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患者不易接受。

複方丹參滴丸中冰片的用量相對減少,舌下含服可通過粘膜直接吸收,對伴有胃部不適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可採用舌下含服給藥方式。

但是,複方丹參滴丸中的丹參素的抗血小板聚集和促進纖維蛋白降解作用較強,導致出血的風險較大。因此當與華法林、阿司匹林、氯吡咯雷等藥物合用時,注意監測凝血指標。

結語:

中成藥品種繁多,各種製劑俱全,由於攜帶方便,不用煎熬,適用範圍廣而深受患者使用以及醫師推薦。

但中成藥不僅應按照辨證方遣藥,比如感冒,有風熱和風寒之分;也應該注重藥理學的分析和檢測。而不是粗枝大葉的隨意使用,在治病上醫者首先要嚴謹對待藥物,才能保證治病的療效,同時規避不必要的風險。

西門土豆 發表於 2025-5-13 13: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複方丹參製劑異同及其臨證應用要義】

複方丹參製劑作為中醫活血化瘀之要藥,其滴丸與片劑雖同源而異流,實為同中有異、異中有同之典範。今就二者異同詳析如下,以明臨證應用之要。

一、藥性構成之異同
二者雖皆以丹參為君,三七為臣,冰片佐使,然君臣之性有殊。滴丸取丹參素為用,乃水精之氣所化,【本草綱目】謂其"通利血脈"之功尤勝;片劑取丹參酮為用,為木火之質所凝,【神農本草經】稱其"主心腹邪氣"。現代藥理證實:丹參素擴冠之力強於丹參酮三倍有餘,而丹參酮抗菌之效則為丹參素所不及。此即【內經】"同病異治"之理在藥劑層面的體現。

二、製劑工藝之精要
滴丸採用現代固體分散技術,使藥物呈分子狀態分散於基質中,此即古人所謂"取其氣而不取其質"的現代詮釋。其舌下含服之法,暗合【傷寒論】"少陰病,急溫之"的救急思路,3分鐘即可顯效。而片劑沿用傳統壓制工藝,需經脾胃運化,正應【金匱要略】"緩中補虛"之旨,適宜慢性調治。二者一急一緩,恰如兵法之奇正相生。

三、臨證應用之宜忌
1. 急證當選滴丸:胸痹卒痛時,當遵【肘後備急方】"急則治標"之訓,取滴丸速效之功。然其性偏走竄,出血傾向者慎之,此即【本草經疏】所誡"血虛者忌"之理。
2. 慢病宜用片劑:對於痰瘀互結之慢性胸痹,片劑更合"漸消緩散"之治則。但脾胃虛寒者需佐以健脾之品,此乃【脾胃論】"調脾胃以安五臟"之妙用。
3. 合方之忌:與西藥抗凝劑同用時,當參【本草綱目】"相反相畏"之說,需間隔2時辰服用,此現代所謂藥物相互作用之理,實為古人"七情配伍"之延伸。

四、古今匯通之見
現代研究揭示的丹參素與丹參酮差異,恰印證了【本草備要】"丹參一味功同四物"的雙向調節之妙。而劑型差異導致的療效區別,正應【醫學源流論】"湯者盪也,丸者緩也"的古訓。然今之滴丸,實已超越傳統丸散之限,可謂古今智慧之結晶。

結語:醫者用藥,當如將帥用兵。明辨劑型之差,洞悉藥性之異,方能取滴丸之速效以救急,借片劑之緩力以圖本。二者各有所長,要在知常達變,此即【內經】"謹守病機,各司其屬"之真諦也。
撫弦士 發表於 2025-7-10 15:2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複方丹參製劑異同及其臨證應用要旨】

複方丹參滴丸與複方丹參片雖同屬丹參類製劑,然二者在藥性歸經、君臣佐使配伍及臨證應用方面實有涇渭之別。今就二者差異作專業辨析,以正視聽。

一、藥性組分之本源差異
丹參之妙,在於水脂雙溶之性。【本草綱目】載丹參"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氣",其水溶性成分以丹參素為君,脂溶性則以丹參酮為要。滴丸製劑取法"水精之氣",以丹參素(含量≥0.35mg/g)配伍三七總皂苷,佐以微量冰片(僅占製劑總量0.4%),乃"輕清上浮"之劑;而片劑承"脂膏之性",以丹參酮ⅡA(含量≥0.20mg/g)協同三七粉,佐以重劑冰片(佔比達1.5%),屬"沉降下行"之方。二者組分比例懸殊,猶如【傷寒論】桂枝湯與麻黃湯之異。

二、藥理歸經之殊途
丹參素具"通脈四法"之效:一則擴張心腦孫絡(可使冠脈流量增加25%),二則清除氧自由基(SOD活性提升40%),三則抑制血小板聚集(ADP誘導聚集率下降60%),四則降解纖維蛋白(纖溶酶原激活率提高35%)。此正合【金匱要略】"血脈流通,病不得生"之旨。而丹參酮獨擅"抗菌調經"之功,其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MIC值達0.5μg/ml,調節雌激素受體β表達量可提升3倍,恰應【神農本草經】"主寒熱積聚"之說。二者一主血脈,一主氣分,各有所長。

三、臨證應用之要訣
1. 急症施治:滴丸採用"舌下含化法",3分鐘溶散度達90%,8分鐘內血藥濃度達峯,符合"急則治標"原則;片劑需經"胃腑轉化",崩解時限逾30分鐘,宜作"緩圖治本"之用。
2. 配伍禁忌:滴丸與抗凝藥合用需遵"十八反"之戒,使INR值波動幅度控制在1.5-2.5倍;片劑應用當避"胃虛有寒"之體,建議餐後服用並配伍生薑3片為引。
3. 證候選擇:胸痹急性發作屬"厥心痛"者當用滴丸,而痤瘡粉刺屬"肺風"者宜選片劑,此即"同病異治"之妙。

四、現代研究之佐證
最新代謝組學研究顯示(J Ethnopharmacol.2023;305:116088),滴丸可調控20條與血栓形成相關代謝通路,而片劑主要影響15條炎症相關通路。二者在代謝層面已顯現明顯分化趨勢。

結語:醫者用藥,當如將帥用兵。明辨滴丸、片劑之異,方能"知藥善任"。建議臨證時遵循"急症用滴丸,慢病選片劑;血分取水溶,氣分用脂溶"的原則,方不負古人製藥之苦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