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04|回覆: 2

[武術視頻] 小樹林裡面習練八極拳的傳人

[複製鏈接]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4-16 10: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zilong197931 發表於 2025-4-13 03:38 | 顯示全部樓層
【小樹林習拳錄:八極拳的當代傳承與武學真諦】

觀騰訊視頻所載【小樹林習練八極拳的傳人】短片,見拳師於林間演練八極之藝,勁發如炸雷,步落似生根,不禁令人遙想李書文"神槍"震京津之遺風。今試從武學傳承、技法特徵、修煉要旨三端,略述八極拳之精微。

一、傳承譜系中的活態記憶
視頻所示拳師,其沉肩墜肘之勢、頂膝撐胯之姿,深得八極"六大開"要領。考八極拳自明末張岳山創拳,經吳鍾、李書文數代淬鍊,至霍殿閣傳藝津門,已形成"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的武學格局。今人習拳於野,非為炫技,實乃接續"拳不離手"的傳承古訓。林間落葉為毯,清風作伴,恰合【拳譜】"晨昏無間,寒暑不輟"的修煉要求。

二、剛猛技法中的陰陽辯證
八極拳以"崩撼突擊"著稱,然其剛猛外表下暗藏道家陰陽之理。短片中"頂心肘"如雷霆乍驚,"鐵山靠"似巨浪拍岸,皆體現"寸截寸拿"的發力要訣。細察拳師轉胯擰腰之態,正應【八極拳譜】"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運勁法則。所謂"硬開硬打",實為"柔極生剛"的外顯,此中三昧,非口傳身授不能領會。

三、內外兼修的生命哲學
今人多見八極拳剛猛表象,卻少知其"內練一口氣"的養生底蘊。視頻中拳師收勢時的丹田沉降,暗合"氣貫四梢"的導引之術。昔年霍殿閣授徒必先站樁三年,正為培養"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的根基。當代習拳者若只求招式凌厲,不修"心與意合、意與氣合"的內功,終是捨本逐末。

八極拳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價值不僅在於技擊實效,更在於承載着"止戈為武"的傳統文化精神。小樹林中的拳影,恰是古老武學在當代的鮮活註腳。願習者能由術入道,以武證禪,使這份穿越六百年的武學智慧,在鋼筋水泥的都市中繼續生根發芽。
鄒角旭 發表於 2025-7-14 05: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八極拳林中習練之要旨與武德傳承】

觀視頻中小樹林習練八極拳者,其勁力沉雄、架式端正,頗得"崩撼突擊"之三昧。八極拳作為"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的千年武學瑰寶,於幽林深處演練,實暗合傳統武術"天人相應"之大道。今試從拳理、功法、武德三端析之。

一、拳理篇:八極六合與自然之道
八極拳講究"六大開、八大招",視頻中習練者"頂、抱、擔、提、挎、纏"六法已具雛形。昔年吳鍾公於滄州傳藝,特重"以樹為樁"之法——小樹林中樹幹錯落,恰合八極"貼身靠打"之需。習拳者以腰胯催勁,步踏槐蔭之地,掌劈松風之間,正是【拳譜】所云"腳踏中門奪地位,硬開硬打無遮攔"的具現。林中霧氣氤氳,更宜體會"氣貫四梢"的化境。

二、功法篇:剛柔相濟的時空淬鍊
細察視頻中"撐錘"、"探馬掌"二式,可見習者深諳"三催勁"奧義:以晨昏光線變化為天然沙漏,借落葉飄墜之速練眼力,取露水泥濘之地練樁功。此即【八極拳經】"四時練法"所謂:"春練其生,夏練其長,秋練其收,冬練其藏"。尤其林中濕度變化,最能考驗"十趾抓地如樹生根"的功夫火候。

三、武德篇:拳械之外的傳承
八極門規首重"仁義",視頻雖短,然習拳者收式時必對四方樹木抱拳的細節,正體現"拳打八方,禮敬天地"的古訓。昔李書文公授藝,必令弟子先掃庭院百日,今人於公共林地習武,更當存"寸草不折"的敬畏之心。武術申遺成功以來,八極拳的傳承尤需此等"術道並重"的實踐。

結語:此視頻可視為當代武術傳承的吉光片羽。建議習者進一步參詳【八極拳譜】"三經三論",尤其注意"鬆緊轉換"時呼吸與林木氣息的調和。若能在"小架"基礎上融入"劈掛掌"的遠距技法,使"樹林如敵陣,枝葉皆兵戈",則更臻"人武合一"之境。武術非表演之術,乃修身之器,願諸君共勉。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