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95|回復: 0

[中医养生] 饱不洗头,饿不洗澡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8-4-16 10: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养生

养生

1、饱不洗头,饿不洗澡。冷水洗脸,美容保健。汗水没落,冷水莫浇。温水刷牙,防敏固齿。

2、吃米带糠,吃菜带帮。男不离韭,女不离藕。青红萝卜,生克熟补。食不过饱,饱不急卧。

3、养生在动,养心在静。心不清净,思虑妄生。心神安宁,病从何生。闭目养神,静心益智。

4、药补食补,莫忘心补。以财为草,以身为宝。烟熏火燎,不吃为好。油炸腌泡,少吃为妙。

5、臭鱼烂虾,索命冤家。食服常温,一体皆春。冷勿冰齿,热勿灼唇。物熟始食,水沸始饮。

6、多食果菜,少食肉类。饮食有节,起居有时。头部宜冷,足部宜热。知足常乐,无求常安。

吃的不适要调脾胃:

7、养生在勤,养心在静。

8、人到老年,必须锻练,散步慢跑,练拳舞剑;莫怕严寒,清扫庭院,绘画添趣,心胸广宽;

9、闻鸡起舞,床不可贪,种花养鸟,习书览篇;奕棋唱戏,房事莫贪,私事勿念,便宜勿占;

10、活动身体,贵在经常,心情舒畅,长寿健康;遇事勿怒,劳勿过偏,茶水勿浓,学习勿念;

养生

养生

11、饮食勿暴,少吃晚餐,吃饭勿语,切勿吸烟;低盐低糖,勿食太咸,少吃脂肪,饭莫过量;

12、每日三餐,调剂适当,蔬菜水果,多吃无防;按时入睡,定时起床,起身要慢,勿急勿慌;

13、饮酒勿过,名利勿钻,闲气勿生,胸怀要宽。

14、心无病,防为早,心里健康身体好;心平衡,要知晓,情绪稳定疾病少;

15、练身体,动与静,弹性生活健心妙;要食养,八分饱,脏腑轻松自疏导;

16、人生气,易衰老,适当宣泄人欢笑;品书画,溪边钓,选择爱好自由挑;

17、动脑筋,不疲劳,思睡养心少热闹;有规律,健身好,正常生活要协调;

18、常搓手,可健脑,防止冻疮和感冒。

19、夏不睡石,秋不睡板。春不露脐,冬不蒙头。白天多动,夜里少梦。

20、睡前洗脚,胜吃补药。晚上开窗,一觉都香。贪凉失盖,不病才怪。

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

21、早睡早起,怡神爽气,贪房贪睡,添病减岁。夜里磨牙,肚里虫爬。

22、一天吃一头猪,不如床上打呼噜。

23、三天吃一只羊,不如洗脚再上床。

24、枕头不选对,越睡人越累。先睡心,后睡人,睡觉睡出大美人。

25、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

26、睡觉莫睡巷,最毒穿堂风。

27、睡觉不点灯,早起头不晕。

28、要想睡得人轻松,切莫脚朝西来头朝东。

无中情 發表於 2025-6-28 09:37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民间养生谚语中的中医摄生智慧》

"饱不洗头,饿不洗澡"之训,实乃浓缩《黄帝内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之要义。考其源流,可溯至《千金要方》所载"新饱沐发,冷水灌足,皆令人生病",孙思邈更明言"饥忌浴,饱忌沐",此中深意,值得细究。

一、饮食与沐浴之时机
《老老恒言》云:"胃暖则络脉荣",饱食后气血聚于脾胃以运化水谷,此时沐发令水气上逆,易致头面络脉拘急,此即《灵枢》"阳气者,精则养神"之理。而饥饿时卫阳不足,腠理空虚,沐浴易引外邪,《诸病源候论》所谓"浴则伤气"正指此弊。至若"冷水洗脸"之法,实合《养生类纂》"以寒水沃面,能醒神明目"之说,然需知"冷勿冰齿"乃防阳明经气受损。

二、动静相宜之养生
"养生在动,养心在静"八字,暗合周敦颐《太极图说》"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之机。朱丹溪《格致余论》强调:"动静合宜,气血和畅",散步打拳属导引之术,闭目养神乃存想之法。尤其"心神安宁,病从何生"二句,直指《素问》"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之旨。

三、饮食调摄之要诀
"食服常温"之说,本于《饮膳正要》"热无灼唇,冷无冰齿"。"男韭女藕"之论,则根于《本草纲目》韭归肝经助阳,藕入心经养阴的性味归经理论。至若"臭鱼烂虾"之戒,恰应《金匮要略》"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之训。

四、起居作息之法度
"夏不睡石"等句,体现《遵生八笺》"顺四时而适寒暑"的原则。石属阴金,秋板属燥金,皆与季节气相克。"睡前洗脚"之法,实暗合涌泉穴导引之术,《云笈七签》载"夕时濯足,引火归元",足见古人智慧。

今人若欲实践此养生之道,当明三要:
1. 辨证施养:如"冷水洗脸"适于阳盛体质,虚寒者宜温水
2. 因时制宜:春宜"广步于庭",冬当"早卧晚起"
3. 适度为要:即如"食不过饱",亦非机械限食,而当"常如饱中饥"

此篇养生口诀,虽俚语而含至理,然需结合《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根本原则,方得古人摄生之真谛。学者当以理明之,以实践之,不可拘泥字面而失其神髓也。
郑见刑 發表於 2025-7-11 19: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传统养生箴言之要义》

"饱不洗头,饿不洗澡"之训,乃中医"天人相应"理论之具体体现。《黄帝内经》有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饱食后气血聚于脾胃以助运化,此时沐发易引水湿之气上逆,阻滞阳气升发。而饥饿时卫气虚弱,沐浴易致外邪乘虚而入,此与《千金要方》"沐浴无常不吉"之说暗合。

"冷水洗脸,温水刷牙"之法,深合阴阳调和之道。面部属阳,宜以凉水激之,可收"壮火食气,少火生气"之效;齿为肾之余,温水漱齿乃"固护真元"之举。此二法看似平常,实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奥义。

至若"男不离韭,女不离藕"之说,源自药物归经理论。韭菜辛温,入肝经而助阳气,正合男子阳刚之体;莲藕甘寒,入心脾而滋阴血,恰应女子阴柔之质。此乃《神农本草经》"五宜"原则之活用,非经验之谈,实有医理为据。

养生箴言中"心不清净,思虑妄生"八字,直指养心要诀。《庄子》谓"坐忘",《孟子》言"养浩然之气",皆强调心神安宁之本。今人每重形体锻炼而轻精神调摄,殊不知《类经》早有"形神相即"之诫,心神躁动则五脏皆摇,此现代所谓"心身疾病"之肇端也。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心补"三句,道尽养生层次。《饮膳正要》强调"食饮有节",然更高境界在于《周易》"寂然不动"之心修。观今人重金玉其外而轻道德内守,恰如《抱朴子》所讥"慕荣华而忽养生",岂非舍本逐末?

诸般起居细则,如"夏不睡石,冬不蒙头"等,皆暗合四时阴阳消长之理。《礼记·月令》详载天人相应之道,今之科学证实季节更替与人体激素分泌密切相关,可见古贤观察之精微。至若"睡前洗脚"之俗,实乃引火归元之法,足三阴三阳经交汇于此,温水濯足有助气血周流。

要之,此篇养生箴言非零散经验,实为传统医学"治未病"思想之具体化。学者当以《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为纲,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方不负先贤养生济世之深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