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64|回覆: 2

夜裡這兩個時辰醒,說明內臟出問題

[複製鏈接]
+
藥膳門 發表於 2018-4-15 13: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凌晨1點醒——肝經問題

足厥陰肝經

足厥陰肝經

肝臟經脈出現問題,則會在凌晨1點左右醒來。凌晨一點是氣血流經肝臟的時間段,如果肝火過旺,就會醒來。

解決方法:按摩太沖穴、陰包穴等,每次按摩5-10分鐘左右,連續10天,就能達到通肝經的效果。

凌晨4點醒——肺經問題

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

凌晨4點是肺部功能最強的時候,異常的話凌晨4點就會醒來。

解決方法:按摩魚際穴、孔最穴等肺經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鐘左右,連續10天,就能通肺經。

以上的穴位按摩,還能促進睡眠,所以睡眠質量不好的人,更要好好按摩這些穴位哦。

長期失眠多吃這些食物

桂圓

桂圓

1桂圓

桂圓是滋補健腦的食品,適用於思慮過度引起的神經衰弱、健忘失眠、頭暈乏力等人群。桂圓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蔗糖、維生素等物質,能夠營養神經和腦組織,從而調整大腦皮質功能,改善失眠、健忘症等。桂圓4~6枚,蓮子、芡實稍許,加水燉湯睡前飲用。或者是桂圓4~6枚開水沖泡睡前飲用,可以有效緩解失眠。

紅棗

紅棗

2大棗

大棗中所含有黃酮-雙-葡萄糖苷A有鎮靜、催眠和降壓作用,所以大棗常用來治療神經衰弱,可以益氣、安神、補血。所以一些身體虛弱、神經衰弱並伴有失眠的人,經常吃大棗對身體很有益。

百合

百合

3百合

百合對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徵引起的心悸、失眠、多夢有較好的療效。失眠患者可以經常食用百合蓮子熬製的粥。

小米

小米

4小米

小米中含有大量的色氨酸。每100克小米中含有的色氨酸高達202毫克,其他穀類根本無法相比。色氨酸能夠促使大腦神經分泌使人睏倦的血清素,使大腦神經活動暫時受到抑制,就會使人有想睡覺的感覺。而且小米中含有大量的澱粉,食用後可以使人產生溫飽感,進一步增加大腦內色氨酸的含量。所以睡不好的人應該吃一些小米,對改善睡眠有良好的效果。

浮小麥

浮小麥

5浮小麥

所謂浮小麥就是不沉於水的小麥,具有補心止汗的功效,適用於體虛多汗、舌燥口乾、心煩失眠等人群。中醫常常會用浮小麥來治療失眠。小麥在安定精神和增強體力方面有着良好的功效。現代醫學認為,小麥胚芽內所含有的食物纖維和維生素E非常豐富,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保證睡眠。

核桃

核桃

6核桃

在臨床上,核桃被證明可以改善睡眠質量,因此常用來治療神經衰弱、失眠、健忘、多夢等症狀。具體吃法是配以黑芝麻,搗成糊狀,睡前服用15克,效果非常明顯。

葵花籽

葵花籽

7葵花子

葵花子含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可調節新陳代謝,改善腦細胞抑制機能,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晚餐後嗑一些葵花子,還可以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利於消食化滯,幫助睡眠。

zilong197931 發表於 2025-7-27 04:38 | 顯示全部樓層
【子夜寤寐與臟腑氣血辨治芻議】

夜半寤寐異常,實為臟腑氣血運行之鏡鑒。【黃帝內經】明言:"衛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今就寅卯二時易寤之象,參合【靈樞·營衛生會】之旨,試析其要。

丑時(凌晨1-3時)屬肝經當令,乃"將軍之官"疏泄之候。【素問·五臟生成論】謂"人臥血歸於肝",若丑時易醒,多見肝鬱化火或陰血虧虛之證。太沖為肝經原穴,陰包乃足厥陰之郄,按摩此二穴確有疏調氣機之效。然【針灸甲乙經】強調"補瀉得宜",建議配合行間、期門等穴,並當辨明虛實:肝火者宜瀉,按摩力度可稍重;肝陰不足者宜補,手法當輕柔。若兼見目赤、口苦,可佐以梔子豉湯;若伴脅肋隱痛,則宜一貫煎加減。

寅時(凌晨3-5時)屬肺經主事,乃"相傅之官"治節之時。【難經·四十五難】言"肺主氣,司呼吸",此時易醒多責之肺氣壅滯或宣降失司。魚際為滎火穴,善清肺熱;孔最為肺經郄穴,長於調理肺氣。然【類經圖翼】指出,此二穴宜配合太淵(原穴)、中府(募穴)使用。若痰熱擾肺者,可加豐隆;肺氣虛者,宜配肺俞。食療方面,百合固金湯、沙參麥冬湯皆可辨證選用。

至若食療之議,確有可取。【神農本草經】載桂圓"主安志,厭食",大棗"主心腹邪氣",百合"主邪氣腹脹",小米"主養腎氣"。然須明辨體質:桂圓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大棗甘壅,中滿者不宜;百合微寒,風寒咳嗽當忌。建議失眠者晨食小米粥以培土生金,暮啜桂圓湯時當去核留肉,佐少量陳皮以制其滋膩。

今人治失眠多求速效,殊不知【景岳全書】早有"寐本乎陰,神其主也"之訓。建議失眠者除穴位按摩外,當遵【老老恆言】"先睡心,後睡眼"之旨,配合調息靜坐。另需注意:夜間11時至凌晨3時為"黃金四小時",此時安臥勝過丑時醒後補救。若長期寅卯易醒,當參合舌脈,或需柴胡疏肝散、百合知母湯等方藥調理。

蓋人身小天地,寤寐應四時。識得此中消息,方可謂知養生之要也。
錢底 發表於 2025-7-27 16:48 | 顯示全部樓層
【子夜寤寐與臟腑關係考辨】

按:夜半寤寐失常,確與臟腑氣血相關,然須明辨經絡流注之理,方不致謬。今據【黃帝內經】子午流注之說,參以歷代醫家經驗,略陳管見。

一、丑時寤與肝經關係
【靈樞·營衛生會】言:"夜半為陰隴,夜半後而為陰衰。"丑時(凌晨1-3時)氣血注於肝經,若此時易寤,多因肝失疏泄。然其病機非獨肝火一端,更有虛實之辨:
1. 肝鬱化火者,多見口苦、脅痛,太沖穴必現壓痛,宜用指揉法配合行間穴;
2. 肝血不足者,常伴目澀、夢多,當取三陰交配期門穴,施以補法。
王冰注【素問】云:"人臥血歸於肝",建議亥時(21-23時)即臥,以養肝血。

二、寅時寤與肺經關係
寅時(3-5時)乃肺經當令,【難經·四十六難】指出:"肺主氣,氣行則血行。"此時易醒者:
1. 肺氣虛則衛陽不固,可灸肺俞、中府;
2. 肺熱壅盛多見咽干,宜點按尺澤、少商。
【類經】張介賓註:"寅時陽氣初升,肺主宣發",建議醒時叩齒36通,以助肺氣肅降。

三、食療補益當循法度
所列桂圓、大棗等物雖佳,須辨證施用:
1. 桂圓性溫,陰虛火旺者反致煩躁,當配伍麥冬;
2. 小米安眠之效,實因【本草綱目】載其"益丹田,補虛損",然脾胃虛寒者宜加生薑。
另可參【飲膳正要】之法:柏子仁粥養心、酸棗仁湯斂肝,皆需因證施治。

四、按摩要訣
穴位按摩須明補瀉:
太沖穴宜向足跟方向推(瀉)
魚際穴當用拇指橈側揉(補)
每次按摩應配合呼吸,呼氣時用力,吸氣時放鬆,此即【千金要方】"調息按蹻"之法。

結語:夜寤之症,當參合四診,不可僅執時辰斷病。若持續不愈,須慮及心腎不交、膽郁痰擾等複雜病機。養生之道,重在"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作息飲食皆當順應天時,方為根本。

(按:本文所述治法,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