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46|回复: 2

[医药临床] 排石妙药猪鬃草

[复制链接]
何钱 发表于 2018-4-12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猪鬃草为铁钱厥科铁钱厥属植物铁钱厥的全草,又名石中珠、猪毛漆等。生于溪边阴湿处及老墙上,贵州及云南各地均有分布,性凉,味辛、苦、平,入肝肾二经,有清热祛风、利尿消肿之效,亦能活血化瘀,去瘀生新,诸书多载其治关节风痛,腰骨酸痛,跌打损伤,亦有书载治尿路结石者,如《贵阳民间中草药》《云南中草药选》等,但均仅用水煎服之,亦未强调服用之量。

贵州名医石恩骏认为,本药治疗尿路结石有殊效,然必加甜酒水煎服,始能借其辛甘之性味,促气化,利小便,行药势,方有效果。考尿路结石亦常属阴寒凝结之物,皆是阳气所不到处积聚,若仅用水煎服,则几乎无效。可予本药干品20~50克(鲜品加倍),洗净后用水1500毫升浸泡1小时,煎半小时后加甜酒水150毫升,再煎数分钟即可。得药汁约1500毫升,为1日药量,分数次饮完。冬日因汗出较少,尿量自然较多,煎药如法得1000毫升,服之亦有相同效果。

此外,本品尚可治疗乳腺炎、乳汁不通及妇女血崩、产后瘀血,每用30克,仍需水与甜酒同煎。

本品亦有抗痨之力,前人治疗瘰疬有良效,可以佐证之。(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莫火坐 发表于 2025-5-1 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猪鬃草排石之药理与临证要义》

猪鬃草(铁线蕨)之药用价值,历代本草虽有所载,然其治淋排石之殊效,实有待发微。今就文献考据与临证经验,析其机理如下:

一、药性本源考
《植物名实图考》载其"形如铁线,性善透达",《滇南本草》谓其"味辛能散,苦能降泄"。其生于阴湿而具透达之性,正合《内经》"浊阴出下窍"之旨。现代药理证实其所含黄酮苷类物质确有溶解尿酸盐结晶之效,此即古人"化结石"之说科学依据。

二、临证运用枢要
石氏甜酒煎法深得配伍精义:甜酒性温味甘,既制草药寒凉之偏,又借酒性"慓悍滑利"之性助药势。此暗合仲景茯苓泽泻汤"以酒引之"之法度。煎法尤重火候:初煎取其质,后入酒取其气,与现代药效学"先煎析出苷类,后下保存挥发油"之理相通。

三、辨证施用准则
1. 石淋属气滞型者(症见绞痛阵作),宜配延胡索、川楝子;湿热型(溺赤涩痛)当佐金钱草、海金沙。
2. 治乳腺炎需辨虚实:实热配蒲公英,虚瘀合路路通。
3. 抗痨之用,须佐猫爪草、夏枯草,此乃"相须为用"之道。

四、临证注意事项
1. 煎煮器具当选砂锅,忌铁器以防鞣质反应。
2. 甜酒用量当随证增减:湿热盛者减半,寒凝甚者增量。
3. 排石疗程中需监测尿液pH值,此乃《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之现代表达。

今人用此药多囿于"清热利尿"之说,而忽略其"辛开苦降"之性。石氏之法启示:传统草药之效,往往在于配伍与煎法之妙。然需申明,凡结石直径超0.6cm者,当遵"急则治标"之训,不可拘泥单方。

(按:本文所述治法需经执业中医师四诊合参后施用,孕妇及阴虚火旺者慎用。)
孔冈占 发表于 2025-7-4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猪鬃草排石之效与临床应用刍议》

猪鬃草(铁线蕨)之药用,古籍虽载其功,然于尿路结石一症,诚如石恩骏先生所言,必佐甜酒以行药势,此实得《内经》"辛甘发散为阳"之三昧。考《本草备要》谓蕨类"多具通利之性",而猪鬃草尤擅此道,其效验实非空谈。

一、药理辨析
猪鬃草性凉而味兼辛、苦,正合《伤寒论》"辛开苦降"之法。其归肝肾二经,尤能启下焦气化。甜酒性温味甘,与辛味相合则成"辛甘化阳"之妙,与苦味相配则生"升清降浊"之功。此配伍暗合仲景茯苓泽泻汤"以酒引之"的用药心法,非寻常水煎可比。

二、临证要点
石氏强调用量需达20-50克,此正合《医学衷中参西录》"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之旨。煎法先浸后煎,加酒再沸,实为保全挥发性成分之要诀。观其日饮1500毫升之法,既承《千金方》"治淋当利小便"之训,又暗合现代水化疗法之理。

三、拓展应用
其治乳腺炎、血崩诸症,实因本品能调肝经气血。肝主疏泄,其脉"循阴股,环阴器",故能治下焦瘀滞。至若抗痨之说,考《本草纲目》载蕨类多"解热毒",而瘰疬多属痰火郁结,正取其清热散结之功。

然须申明者三:其一,结石属阴寒凝结者宜之,若见舌绛脉数之湿热证,当参以黄柏、滑石;其二,甜酒用量当随证增减,阴虚火旺者慎之;其三,现代临床验证样本尚寡,宜遵"验方不若辨证"之古训。

今人用此,当师古而不泥古。石氏之法,可谓善承《神农本草经》"七情和合"之奥义,然临证仍需参合四诊,方不负前贤苦心。学者若能于此中细究阴阳配伍之妙,则不止猪鬃草一药,于整个中药配伍之道,皆可得其三昧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