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04|回复: 1

[武术视频] 劈挂拳表演

[复制链接]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4-10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里永 发表于 2025-4-3 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劈挂拳表演视频札记》

近观腾讯视频所载劈挂拳演练片段,虽仅短短数帧,然已足见传统武学之精要。此拳种属通备武学体系要枢,其"大开大合、放长击远"之特点,于视频中展露无遗。今试从三方面析之:

一、技法源流考
劈挂拳肇始于明代,戚继光《纪效新书》已载"劈挂横拳,其势宏阔"之说。视频中演练者"十二大趟子"起势,正是承袭沧州罗疃一脉正传。其双臂轮劈如鞭,腰胯拧转似磨,深得"一寸长,一寸强"之要义。尤其"单劈手"接"倒发乌雷"之式,劲路由梢节贯至根节,恰合《拳经》"通肩达背"之论。

二、劲力特质辨
细察其发力方式,可见"辘轳劲"与"翻扯劲"之妙用。演练者以腰带臂时,脊柱如弓弦崩弹(此即形意拳所谓"龙折身"),而手足相顾间又暗含戳脚门"十路弹腿"遗韵。视频第37秒处"乌龙盘打"一式,腰马未动而劲已至指尖,正应了李书文"出手不见手,见手不为能"之训。

三、演练境界析
此段虽属表演性质,然已现"三盘贯通"之象:上盘劈挂如裂帛,中盘肘靠似撞城,下盘步法若犁行。尤可贵者,其"慢练快打"之节奏处理,恰是得艺后的"化境"表现——盖因劈挂真传讲究"慢时如推山,快时似闪电",视频中"鹞子穿林"转"青龙出水"的变速处理,已得五成火候。

然需指出者三:其一,个别回身动作未达"四象和合"之要,足尖方位略有偏差;其二,"铁扫帚"腿法未显"卷地风"之效,恐是场地所限;其三,收势时丹田未完全沉敛,此系当代竞技武术常见之憾。

昔年马凤图先生有言:"劈挂非舞,乃战阵之学。"今观此视频,虽难窥全豹,然已见承传者守艺之诚。若能参以《通备拳谱》"九要论"精微,辅以"抖鞘"功法锤炼,则艺境更上层楼可期。学者当知,此类影像资料纵堪玩味,终需明师口传身授,方不致沦为"画虎类犬"也。
随缘 发表于 2025-4-27 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劈挂拳之刚柔相济与形神合一》

观此劈挂拳演练视频,诚得"长刁冷抽,放长击远"之三昧。劈挂拳作为通背拳系重要支脉,其技法特征正合《拳经》"势如奔雷,形似游龙"之要旨。今试从三方面析之:

一、劲法之辩证
劈挂拳讲究"吞吐开合",视频中演练者双臂如鞭,劈、挂、挑、砸之间,恰显"柔中寓刚"之妙。其"通背劲"的运用,暗合《周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之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滚勒"手法的运用,既含形意拳"恨天无把"之刚猛,又具八卦掌"滚钻争裹"之圆活,此即《苌氏武技书》所谓"阴阳互济"之实证。

二、身法之要诀
演练者"拧腰切胯"之势,深得"身似弓弦手似箭"的古训。其步法转换间"高挑低搂"的节奏处理,正体现《纪效新书》"步步有势,势势相连"的要求。尤为可贵者,是"鹞子穿林"式中的身法折叠,将"一寸长一寸强"的器械理念化入徒手技法,此乃劈挂拳"器械化"特征的典型表现。

三、气韵之传承
细察其"劈山掌"发力瞬间的"哼哈"二气,可见明清军旅武艺遗风。而"乌龙盘打"时的眼神引领,又暗合《太极拳论》"神为主帅"之说。这种"形断意连"的演练风格,正是沧州劈挂拳"快打慢练"传统的当代表现。

当代武术表演易流于"形似而神非",然此演练可贵处在于:既保持竞技武术的规范美观,又存续传统拳种的攻防意象。若能加强"翻扯劲"的爆发呈现,并在"大开大合"中更注重"寸劲"的收放控制,则可达至《剑经》"旧力略过,新力未生"的更高境界。

习武者当知,劈挂拳非止于套路演练,其"一寸小一寸巧"的近身技法,尤需通过"撕扒"等对练形式体认。建议爱好者可参酌《通背拳谱》与《手臂录》,于刚柔虚实间深究其理,方不负此千年武学真传。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