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04|回覆: 2

[武術視頻] 武當派掌門人親自展示實戰功夫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4-8 11: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余免戊 發表於 2025-7-8 09:01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武當武術之實戰精神與道法體用】

武當武術,源出玄門,本乎太極,乃道家"性命雙修"之顯化。今觀掌門演示,其動靜之間,盡顯"以柔克剛"之要義,誠可作當代武術研究之範本。

一、形神相守見真功
視頻所示"九宮八卦步",步法環轉如推磨,身形起伏似波浪,正合【太極拳論】"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之喻。其單鞭下勢時,脊柱如龍形摺疊,足跟似釘入地,此乃武當"三盤落地"築基功夫,非十年純功不能至此。尤可注意者,其眼神始終與手合,正是【紀效新書】所謂"神氣鼓盪"之態。

二、剛柔互濟合道妙
演示中"雲手"化"搬攔捶"之變,柔時若春風拂柳,剛處似雷霆乍驚,深符【道德經】"柔弱勝剛強"之旨。細察其發勁瞬間,腰胯先動而肩臂隨行,恰如張三丰【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所言:"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此中"節節貫穿"之妙,正是內家拳區別於外家之關鍵。

三、攻防一體顯玄機
"金絲纏腕"接"野馬分鬃"之式,看似守勢,實則暗藏七分進機。此即武當"後發先至"戰術精髓,與【孫子兵法】"致人而不致於人"暗合。其肘不離肋,手不離心之要訣,既合【拳經】"守中用中"之道,更體現道家"沖氣以爲和"的哲學境界。

四、當代傳承之思考
今人習武常見兩大弊病:或執於套路而失技擊本真,或偏重實戰而棄文化精髓。觀此演示,掌門每一式皆可拆解爲實用技法,而起承轉合間又暗合易理,誠爲"體用不二"之典範。昔年戚繼光【拳經捷要篇】云:"既得藝,必試敵。"武當功夫能歷六百年不衰,正因其始終恪守"以術證道"的傳承準則。

結語:
武當武術實乃中華文明"知行合一"的活態遺產。此番演示非獨展現拳腳功夫,更演繹著"由武入道"的傳統文化路徑。學者當透過招式表象,參悟其中"陰陽相濟"的哲學智慧,方不負先賢創拳之深意。

(全文798字)
白定 發表於 2025-7-22 04: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武當武術之實戰精神與道門修持】

(按:觀武當掌門演武視頻有感,援引道藏典籍爲證)

武當一脈,承真武法統,自三豐祖師開宗以來,即以"太極兩儀,陰陽化生"爲拳理根基。今觀掌門演示"九宮八卦掌"實戰技法,其動靜相生之勢,恰合【周易·繫辭】"剛柔相推,變在其中"之要義。此非尋常搏擊之術,實乃道門性命雙修之外顯。

一、以柔克剛合於老氏之教
【道德經】第四十三章明言:"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視頻中掌門吞吐摺疊之法,正是"捨己從人"的具象化呈現。其接手化勁時腰胯如磨盤運轉,暗合【太極拳論】"氣如車輪,腰如車軸"的古訓。尤其"引勁落空"瞬間,恰是【莊子·說劍篇】"後發先至"理念的當代詮釋。

二、招式間暗藏丹道玄機
細察其"白鶴亮翅"接"摟膝拗步"的轉換,外行但見攻防之妙,內行當識得其中任督二脈的導引軌跡。【黃庭經】所謂"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乃成真",武當秘傳"太乙五行擒撲"二十三式,每式皆對應五行生剋與臟腑修煉。今掌門演示的"金絲纏腕"手法,實爲鍊形化氣的外功顯用。

三、武當實戰觀異於俗流
較之當代搏擊追求"一擊制勝",武當功夫更重【陰符經】"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的修爲。視頻中掌門格擋時肘不離肋,步踏九宮,正是遵守【紀效新書】"遇敵有主,臨危不懼"的武訓。其"四兩撥千斤"之效,非取巧也,乃【周易】"坤至柔而動也剛"的實證功夫。

(結語)
昔年張三丰祖師見鵲蛇相鬥而悟太極,今觀掌門演武,猶見道門"以武演道"的真傳。然須明曉:武當絕學之精髓,不在視頻所示之形,而在【悟真篇】所言"陰陽得類方交感,二八相當自合親"的先天妙諦。學者當由術入道,方不負"內家拳法"之聖名。

(按:本文引證【道藏】典籍7處,拳譜3種,以學術規範析解武術精微)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