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85|回覆: 2

[武術視頻] 內家拳高手展示武當丹道飛龍三盤劍法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4-7 10: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陳心華 發表於 2025-6-3 04:38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武當丹道飛龍三盤劍法之淺析

今觀視頻所示武當丹道飛龍三盤劍法,實為內家拳劍融合丹道修習之典範。此劍法承武當派『以劍喻道』之傳統,形神相合,動靜相生,足見習者功力深厚,法度嚴謹。茲從形、氣、神三端略作闡發,以饗同道。

一、形法:三盤呼應,劍勢圓活
飛龍三盤劍法,首重『三盤』之辨。上盤取天,劍走輕靈,如飛龍穿雲,以『劈、點、撩』為主,腕轉如輪,肩松肘沉,合於【手臂錄】『運劍如寫意』之旨;中盤應人,劍勢吞吐,步隨身換,腰胯為軸,顯『纏、絞、截』之妙,暗合太極陰陽互濟之理;下盤屬地,低伏轉折,劍鋒貼地而起,若潛龍出水,尤重『掃、掛、崩』之勁,足下生根而劍意不絕。視頻中習者三盤轉換無滯,足見『形與勢合』之功。

二、氣法:丹道為基,以氣運劍
武當劍法素以『劍炁合一』為至高境界。此劍法名冠『丹道』,必以內煉為先。觀其招式,呼吸深長,吐納與劍勢同步,如『白蛇吐信』一式,吸氣蓄勁,呼氣發劍,恰如【黃庭經】所言『呼吸元氣以求仙』。尤其轉身回刺之際,氣沉丹田,勁貫劍梢,正是『力從地起,氣自丹生』之體現。然視頻限於畫面,內氣運行之細微處未得盡顯,學者當知『形可摹而氣難擬』,需師承口授,方免偏差。

三、神意:飛龍意象,心劍相融
劍法以『飛龍』為名,貴在取神。龍形百變,或騰躍九霄,或隱伏深淵,而劍意亦當如是。習者眼神隨劍鋒所指,凝而不滯,顯『目擊道存』之象;身法起伏間,似有『神遇而不以目視』之態,此乃【莊子·說劍篇】『十步一人,千裏不留行』之遺意。然今人多重形似,少參神韻,若能輔以坐忘調心之功,則更近丹劍合一之妙境。

結語
此視頻所展劍法,誠為武當正統,然習武當知『劍器乃小術,大道在身心』。昔張三丰真人云:『劍無劍,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願諸君由劍入道,外練形骸,內養浩然,方不負先賢傳劍之深心。

(全文約780字)

按:以上評議基於傳統武學理論,若需進一步探討具體招式與丹道配合之細節,建議尋訪武當明師,以避『紙上談兵』之弊。
chocoba 發表於 2025-7-21 0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武當丹道飛龍三盤劍法芻議】

武當劍法,自古為道家修真之藝,非止擊刺之術,實乃丹道外顯之形。今觀此飛龍三盤劍法演示,其動靜開合之間,頗得"劍道合一"三昧,誠可作內家拳學之範本。

一、形神相契的丹道底蘊
此劍法以"三盤"為綱,暗合【黃庭經】"三丹田"之說。演練者起勢時氣沉湧泉,劍尖微顫如龍鬚探海,正是"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的太極拳論體現。中段劍走圓弧,身若游龍,恰似【周易】"曲成萬物"之道。尤其"玉女穿梭"一式,肩井與勞宮相呼應,顯見導引術"小周天"運行軌跡。

二、剛柔互濟的劍術要訣
飛龍劍之妙,在於剛柔相推。觀其"青龍出水"轉"白蛇吐信",柔時若春蠶吐絲,剛處似雷霆乍驚,正合【道德經】"柔弱勝剛強"之旨。劍鋒所向,非以力貫,而以炁御,此即張三丰【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所謂"運勁如抽絲,邁步如貓行"的真諦。

三、道藝雙修的修真路徑
此劍法每式皆含吐納契機。如"金童獻書"式之開合,顯見"吸則提肛,呼則沉肩"的丹訣;"烏龍擺尾"之轉折,暗藏"通任督,轉河車"的火候。昔年陳微明【武當劍法大要】云:"劍鋒所指,即目光所注,心意所系",今觀演者眼隨劍走、神與形合,確得"以劍煉炁"之三味。

然須申明者,此等劍法非表演之資,實為修真之階。學者當以"守一"為要,切忌貪多務得。昔李景林將軍授劍時嘗言:"每日單練雲抹三式,三年方得劍性",此誠至論。今人若欲習此,建議先修築基功夫,待丹田氣滿,再以劍為媒,循序漸進。

要之,武當劍法乃性命雙修之道器,非止於術,而進乎道。觀此視頻,當思"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古訓,方不負先賢傳劍之深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