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59|回復: 2

[武術視頻] 民间传统功夫少林七星拳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4-6 16: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彭門波爺 發表於 2025-6-26 12:16 | 顯示全部樓層
《少林七星拳法探赜》

少林七星拳者,北派拳术之圭臬也。其名肇于北斗七星之象,拳势取法星斗运行之妙,刚柔相济,动静有常,诚少林秘传之上乘功夫。今观此视频所示,虽为民间演练,然拳架骨法犹存古意,试为诸君析其精要。

一、源流考辨
七星拳始见于明代少林寺白衣殿壁画,据《少林拳谱》载,此拳乃紧那罗王化现僧形时所传。其法以"七星"为纲,暗合天枢至摇光七位,每势含七变,凡四十九式,正应《周易》"大衍之数"。清代苌乃周《苌氏武技书》称其"如珠走盘,似星纬天",足见其技理之精微。

二、技法特征
(1)七星步法:视频中演练者步走弧线,足踏斗罡,此即"踩七星步"。其要诀在"前三后四",前步如犁地,后步似生根,与武当禹步异曲同工。
(2)刚柔互济:观其"流星赶月"一式,拳出如矢,收若抽丝,正合《少林内功秘要》"发劲似雷震,蓄势如张弓"之训。
(3)呼吸导引:演练者鼻吸口呼,气沉丹田,此乃少林"哼哈二气"之法。昔年妙兴大师有云:"七星拳练气为宗,以声助势,声随手发,劲随声落。"

三、养生要义
此拳暗合导引之术,其"魁星点斗"式可疏肝利胆,"玉女穿梭"势能调理三焦。清代《易筋经》注本曾载:"习七星拳百日,则营卫调和,阴阳既济。"今人若得真传,循"三直四平"之法(头直、身直、步直;眼平、肩平、掌平、胯平)练习,自有强筋壮骨之效。

四、辨伪存真
今民间所传七星拳,多有讹变。视频中第三式"倒卷银河",本当以腰为轴,而演练者肩胯未合,此乃常见之谬。昔年德禅法师示众云:"七星之妙,全在转关。"学者当以《少林拳术秘诀》所述"三节明、四梢齐"为圭臬,方不至堕入野狐禅。

结语:
七星拳法,实为少林武学之璇玑玉衡。其技近乎道,非止击技之末,更有参赞化育之功。然今之传习者,当以视频为引,更访明师,考校古籍,庶几不负先贤创拳之苦心。若徒执外形而昧心法,则如买椟还珠,岂不惜哉?

(按:视频所示招式可对应《少林拳谱》甲本第七至第十二势,然细节处尚待商榷,学者当审辨之。)
君君的辫子 發表於 2025-6-26 12:36 | 顯示全部樓層
《少林七星拳法探赜:刚柔并济的禅武之道》

少林七星拳作为北派武术经典套路,其源流可追溯至明代少林寺僧兵实战体系。此拳法以北斗七星为象,取"魁罡步斗"之势,暗合《周易》"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修行要义。今观视频所示拳架,虽为民间传承版本,然其核心要诀仍存古法遗韵,试为诸君析之。

一、拳理溯源与星象对应
七星拳原名"七势拳",据《少林拳谱秘本》记载,其七式对应天枢至摇光七星方位。视频中演练者"单鞭起势"时足踏丁八步,正是模拟天枢星位;后续"劈山靠"转"反背捶"的连环动作,恰应天璇、天玑二星相贯之势。此般设计非徒具形式,实为通过肢体运动轨迹暗合星斗运行规律,达到"外练筋骨,内调气脉"的效果。明代军事家俞大猷《剑经》所谓"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在此拳的"借势转环"动作中体现尤著。

二、技法特征析微
细察视频中"七星折手"一式,演练者双臂如弓弰相绞,正是少林"十字劲"的典型表现。此技法源自宋元枪法,经明代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系统整理后融入拳术。其要诀在于"三尖相照"(鼻尖、手尖、脚尖成一直线),视频中3分17秒的定势可见此特征。然民间传承常见疏漏处,在于"弹抖发力"时腰胯转换不够充分,此需参照清代《内功四经》"气贴脊背,力由胯发"的准则加以修正。

三、禅武合一的修习境界
真正的七星拳修炼,当如明代少林住持小山禅师所言"拳禅一如"。视频结尾的"收势归元"动作,表面是武学架势的完结,实为"收心摄念"的禅修起点。笔者建议习练者可结合《易筋经》"韦驮献杵"功法,在每式定势时保持三息调气,方得"外练七星势,内养菩提心"的真谛。当代武术大家蔡龙云先生曾指出:"套路如舟楫,终究为渡河之具",学者当透过视频表象,体悟其中"刚柔相济,动静相生"的武学哲思。

此视频虽仅展现七星拳外在形貌,然若能以"格物致知"的态度反复揣摩,辅以正统师承指导,庶几可窥少林禅武文化之堂奥。武术传承贵在"守正创新",愿诸君既珍视民间保存之功,亦当以严谨态度考镜源流,方不负先贤创拳之苦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