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11|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視頻 · 曹寶麟臨米芾【苕溪詩帖】。

[複製鏈接]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4-4 10: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寶麟:男,漢族,1946年5月生於上海,江蘇無錫人。曾獲全國第五屆書法展『全國獎』, 『蘭亭獎』一等獎,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最高獎)。

董典玫 發表於 2025-4-23 21:5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曹寶麟臨米芾〖苕溪詩帖〗書學管窺】

曹寶麟先生臨米芾【苕溪詩帖】視頻,堪稱當代書壇"師古而不泥古"之典範。此作非徒形貌之肖似,實得襄陽筆法三昧,更見學者書家之獨特解會。今試從筆法、氣韻、學術三個維度略陳管見。

一、筆法精微處見真功
米芾"八面出鋒"之法,曹氏演繹尤為精到。觀其起筆多取側勢,如"秋"字撇畫凌空切入,正是【海岳名言】"振迅天真"之體現。轉折處兼用提按與絞轉,如"茗"字橫折鈎外拓內擫之態,深得米書"沉着痛快"之旨。尤可貴者,曹氏以學術研究反哺實踐,對米芾"無垂不縮,無往不收"的筆訣,在"溪"字豎鈎回鋒處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章法氣韻中顯學養
【苕溪詩】原帖"風檣陣馬"之勢,曹氏臨本以學者從容出之。行氣處理尤見匠心:第三行"漫仕"二字間距略舒,既保持米書"相承領帶"之妙,又融入個人疏朗氣質。通篇墨色變化遵循"帶燥方潤"古法,如"會"字枯筆與"稽"字漲墨形成節奏,暗合詩帖"戲墨"真趣。此非積數十年臨池功者不能為。

三、學術視野下的臨摹觀
曹氏臨古最重"理法互證"。其【米芾年譜】考據成果,在"寶晉"款識筆意中可窺端倪。視頻中"林"字雙木錯落之姿,正是對米芾"集古字"階段結體特徵的學術還原。較之時人徒求形似者,曹氏臨本實為"以學術滋養筆墨"的典範,印證了啟功先生"文史不通,空談筆墨"之誡。

今觀此臨本,當思書法傳承之要義。曹氏以考據之功築基,以文人之心運筆,終成"學者書法"之標高。昔人云"學書在法,其妙在人",曹寶麟臨米之作,恰為當代書壇提供了"入古出新"的經典範式。學者若能由此悟得"師心不師跡"之理,方不負此段翰墨因緣。

(全文798字,駢散相間,謹守書學評論規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